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产业化发展成就综述

时间:2012年09月27日来源:新华网作者:刘奕湛

  新华网北京9月26日电

挺立潮头扬风帆——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产业化发展成就综述

  2012年8月至9月,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创排的音乐会《爱的旋律》《民乐也时尚》与歌舞晚会《天际之爱》《水墨中华》参加了文化部“讴歌伟大时代、艺术奉献人民”2012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集团旗下的东方歌舞团、中国歌舞团、东方器乐团和东方爱之旅声乐艺术团四大艺术品牌高水准的演出叫好又叫座。

  2009年起,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挂牌成立至今,在经营上形成了“演艺为主、多元经营”的开放格局。3年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正以坚实有力、卓有成效的改革发展步伐,向着国内首屈一指、国际著名一流演艺企业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从“想不通”到“想通”,改革让“东方”充满活力

  “改革让我们收入高了,怨言少了,机会多了,心情好了!”这是现在流传在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青年演员中的一句话。

  2009年11月12日,中国东方歌舞团转企改制组建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文化系统首批由“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直接转制为“国有独资公司”的中央文化企业。转企改制以来,集团公司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旧体制下,文艺院团存在论资排辈的现象。以前全团几百人只为了一台晚会服务,造成了人员的大量闲置和浪费。转企改制以后,为了使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集团公司建立完善了符合市场竞争和产业发展需求的组织架构体系,使人才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发展。

  “人往哪里去”是改革面临的工作重点难点,集团公司根据演职员工的属性特点,采用“养起来、保起来、活起来”的原则妥善解决,即把国宝级老艺术家养起来;对一批上台嫌老、退休嫌早的演员保起来,经过培训将他们安置到艺术教育、文化产业开发等岗位;对年轻演员,则通过大力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充分激发其活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活起来。

  收入高了、演出多了,演职人员从“想不通”到“想通”,进而积极投入、快速前进。如今的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各院团你追我赶、互相比拼,抢剧目、抢演员、抢排练场的现象随处可见。

  从“思维禁锢”中闯出,“东方”以创新谋发展

  转企改制后的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以企业身份接受市场洗礼和考验,“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观念得到转变,不再把“获奖”当做评价艺术产品的唯一标准。本着“文艺惠民、文艺为民”的理念,让高雅艺术平易近人地走向观众,让文化产品理直气壮地走入市场。

  2012年8月,《爱的旋律》《民乐也时尚》《天际之爱》《水墨中华》4台全新的晚会同时参加了文化部举办的优秀剧目展演活动。

  从“思维禁锢”中闯出,向“市场大潮”中驶去,2011年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彻底打破以往“打游击战”的老路子,成功探索了“驻演”和“巡演”两种全新模式。从2011年11月起,中国歌舞团在全国各地保利院线的巡演,走过了全国20多个城市,扎扎实实通过演出票房实现了与终端市场对接,接受了市场和观众的检验,一条覆盖全国、贯通南北的院线巡演之路也在逐步完善建立。

  转企改制以来,集团公司始终探索着演艺产业做大做强的最佳途径,紧紧抓住“演艺产业化、产业立体化”这根主线,全力培育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核心竞争力。

  2011年7月集团公司与江苏熔盈投资集团强强联合成立东方熔盛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1亿元,力争在3年内上市。

  2012年伊始,集团进行了全新布局调整,成立了东方爱之旅声乐艺术团,股份制的东方交响乐团及东方舞蹈团正在筹建当中,在全体干部和演职员工共同努力下,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已经“下活”了这盘产业发展的“大棋”。

  以精品、人才为基础,创品牌、争效益

  每周四至周日晚,在北京青蓝剧场,都能欣赏到东方演艺集团的驻场演出《东方世纪行》,一个引领高雅文化生活的品牌阵地正逐步确立。

  目前的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公司已经形成了以艺术表演团体和子公司为主体的多元化、立体化、集团化经营体系,并拥有一大批具有深厚艺术造诣的艺术家。著名歌唱家王昆、李谷一、刘秉义,著名作曲家谷建芬、王佑贵,著名舞蹈家莫德格玛、阿依吐拉、崔美善、姚珠珠……这一连串闪光的名字,不仅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荣耀,也是中国艺术领域的财富。

  转企改制以来,打造精品力作摆到集团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集团决策者狠抓精品创作,以更多的艺术精品进一步树立集团品牌形象,努力扩大中国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在进一步打造好各门类艺术领军人物品牌的同时,挖掘潜力,年轻人正逐步成为集团的品牌,以集团、剧目、人才等各种品牌优势,不断汲取品牌的高附加值,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走南闯北、冬来夏去,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公司转企改制以来演出总行程超过数十万公里。2011年集团公司仅演出收入就超过9000万元,总收入再创历史新高,突破两亿大关,达到2.0115亿元,较2010年增长54.7%,再度蝉联“中国文化企业三十强”称号。集团人均年收入达15.12万元,较2010年增长13%,实现演出场次316场。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