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中国艺术报评论员:几回回梦里回延安——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而作

时间:2012年05月23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

  在悠长的中华文艺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时代,文艺与人民的关系如此广泛地紧密相连;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广大文艺工作者如此真诚而火热地投身到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中去。

  这部民族精神史诗的起点,就始于70年前的延安《讲话》。

  (一)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

  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场景:枣园,窑洞,杨家岭的阳光,那伟岸的身影,亲切有力的讲话,一双双在烽火岁月中历经锤炼、真诚热情的眼睛,共同追问——文艺为谁服务?如何服务?在社会生活乃至人类文明进程中,文艺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1942年5月2日至23日,在那个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延安文艺座谈会胜利召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全面、系统地明确了文艺为人民大众、特别是为广大工农兵群众服务的方向。这是我们党对文艺工作的第一次全面明确指导,更开启了一个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新文艺发展的光辉道路。

  也许,一个人文地理的图景具有历史的象征意味——

  在黄土高原的广阔雄浑中,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河——黄河在这里折冲奔腾,突然一个大拐弯,然后朝着更广阔的中华大地奔涌而去。正是在《讲话》精神的光辉指引下,中国的文艺发展、文化建设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1942-2012。在中华文艺史上,从没有哪一个70年像这70年那样激情豪迈、脱胎换骨,充满土地的芳香、建设的热诚和改天换地的壮阔情怀。

  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无数饱含着家国情怀、满腔热血的文艺工作者纷纷奔赴延安,奔向全国,“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出墙报,创作木刻、年画,组织文艺下乡,开展戏剧运动,掀起了深入生活的热潮;从歌曲《东方红》到歌剧《白毛女》,从小说《小二黑结婚》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被创作出来。《讲话》提升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思想境界,更培养了一大批有抱负、有情怀的作家、艺术家。

  沿着“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新中国文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从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在《讲话》精神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众多作家、艺术家,他们在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各个领域大显身手,创作出大量植根于人民的优秀文艺作品。

  一系列辉煌的背后,始终贯穿着我们党高度重视文艺工作、重视人民群众伟大创造的优良传统。《讲话》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精彩延续、不断丰富发展。从“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到“三贴近”原则、“走转改”活动,再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讲话》精神实现了新的历史跨越和认识升华。

  (三)“谁要是慢慢地、彻底地读一遍这个《讲话》,一定会发现他以前所不知道的、但希望知道的许多问题。”也许正如德国女作家安娜·西格斯在这里所说的,《讲话》的历史内涵需要“慢慢地、彻底地读”,读出它所开启的文艺发展新的里程。

  某种意义上,《讲话》的内涵可以用几个“第一次”来诠释——

  第一次科学地总结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艺运动的宝贵经验;

  第一次系统、全面、科学地阐述了党的文艺主张和文艺思想;

  第一次从党的工作全局的高度论述文艺在联系和团结群众方面的作用;

  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阐述了中国文艺实际问题,深刻论述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时代、内容与形式、继承与创新、歌颂与暴露、普及与提高、世界观与文艺创作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从而成为我国第一部系统化、纲领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献,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

  ……

  70年前诞生于延安的《讲话》,第一次庄严宣布了一个新的秩序、一个文艺属于人民的火热时代的到来。

  穿越历史的烟云,抗战曾经是我们的实际,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曾是我们的实际,在满目疮痍、饱受磨难的神州大地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曾是我们的实际;如今,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更是我们的实际。这一系列的“实际”,构成了70年文艺抒写的主旋律、主色调和最昂扬的情感基调。

  事实证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和推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全面贯彻落实“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是实现文艺科学发展、健康繁荣的基本遵循。  

  人民成为创造的主体,文艺走进基层,文化发展惠及民生,前所未有。

  《讲话》成为指引文艺前进的明灯。归根到底在于,它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在中国全面解决了“文艺为谁服务”这一文艺的根本问题。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