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祖国卫士 东极哨兵——“东方第一哨”拍摄感怀

时间:2012年01月20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线云强

对战士们来说,升起祖国每天的第一面国旗是一天里最庄严的时刻(摄于1999年11月)

老兵们退伍,把对“东方第一哨”的牵挂带到祖国各地(摄于1999年11月)  

  “出门是荒山,镇上无人烟,夏天蚊虫咬,冬天雪封山。”

  中国版图的最东端,有一个被人们称为“东方第一哨”的乌苏镇哨所。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的三角地带,与俄罗斯的卡杂克维赤沃镇一水之隔的“东方第一哨”是祖国最东端的哨所。常年驻守这里的士兵是最早把太阳迎进祖国的人。

  2011年12月29日收到邀请,我作为摄影家代表参加由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同志带队组织的中国文联“送欢乐、下基层”赴黑龙江边防线慰问演出采风活动。接到通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打开资料图片在电脑上认真挑选,精心挑选20年来4次到“东方第一哨”拍摄的珍贵历史影像,选出了18幅摄影作品作为代表团的新年礼物送给英雄的战友们。

  面对昔日的影像,眼前浮现出当年拍摄时的一幕幕场景。上世纪90年代初,沉寂半个世纪的中俄边境,街道、市场、蓝眼睛、黑眼睛,摩肩接踵,川流不息,用俄语、英语、汉语进行“砍价”的边贸活动热潮涌动,“东北边陲红星闪烁”。就在这时,我作为沈阳军区摄影记者参加了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组织的“中国周边大扫描”大型系列摄影报道活动。我走遍了东北边、海防线采访,1996年的腊月初八这天,我把最后一站拍摄点锁定在了闻名于世的黑龙江省抚远县乌苏镇、被称为中国大陆“东极”的“东方第一哨”。

  第一次来到这里,就尝到了“冻透心儿”的滋味,我脚穿军用大头鞋,身穿加厚的羽绒服,却一点也挡不住刺骨寒风的侵袭,两台相机的快门不时被冻死,无法操作。在风雪里我记录下哨兵们身披朝阳巡逻时的《雪太阳》。我把深入采访放到了当年的5月,住在哨所与战友们朝夕相处的10天里,我永远忘不了战友陆海龙念给我的“出门是荒山,镇上无人烟,夏天蚊虫咬,冬天雪封山”的顺口溜;也忘不了班长张培军说给我的心里话“当兵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能在‘东方第一哨’当‘东方第一兵’的机会,不是每个当兵的人都有的”;战友们把“爱国爱哨,面对艰苦我欢笑;尽心尽力,祖国安宁我光荣”作为共同的誓言。那时,哨所条件极其艰苦,整个乌苏镇只有一户人家和我们11个哨兵,吃菜困难、化冰水做饭,这里的孤寂让军犬这个无言的战友都仰天长啸。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战友们在哨所前竖起了一根旗杆,无论风雨弥漫,还是大雨磅礴,每当朝阳升起的时候,全哨所有的战友全部在这里举行升国旗的仪式,并唱着那首豪迈的歌《我把太阳迎进祖国》。我被战友们趴冰卧雪、站岗巡逻、以苦为乐的奉献精神感染着,镜头一直聚焦在这里。进入新世纪,解放军画报社组织“跨世纪的中国周边行”大型摄影报道活动,我第四次来到这里,记录下军民合力,兴边固防,哨所环境改变的情景。“东方第一哨”有了可视电话,哨兵们喝上了井水,各种环境都得到了改善。

  今年元月1日,中国文联“送欢乐、下基层”赴黑龙江边防线慰问演出采风团的有关领导和艺术家们在“东方第一哨”与官兵们共同迎接新年的第一缕曙光,共同升起2012年的第一面国旗,第一次踏上回归祖国的黑瞎子岛。我把“祖国卫士 东极哨兵”系列摄影作品作为礼物送给了战友们,表达了我的一份心愿。作为摄影工作者,面对冰雪中英雄的哨兵、敬爱的边关战友,我的责任和压力油然而生,艺术路上的坚守应该像战友们驻守边关一样的执著。


(编辑: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