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首页
中央精神
重大理论观点
热点解读
社会反响
媒体评论
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产业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艺术创新
中国文联
各地文联
文艺家感言
文化大创建
 
转变文化发展方式 加快文化改革发展
http://www.cflac.org.cn    2011-10-11    作者::杨新力    来源: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重点工作。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快开拓文化市场。这些重要论断,为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江苏省正处于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阶段。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把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文化资源、有利的体制条件转化为现实文化生产力,要求我们抓住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加快文化改革发展。

    统一思想  深化认识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关键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对工作的决策部署、对发展的最新要求上来。

    落实科学发展新要求需要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继续朝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阔步前进,在科学发展道路上铸造新的辉煌,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江苏省的明确要求。推进“两个率先”,加强文化建设既是重要内容和战略举措,也是精神动力和重要支撑。为此,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建设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文化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的文化强省,把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内涵和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发展导向、工作导向和考核导向,掀起了江苏省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突破需要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江苏省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阶段,发展基础较好、动力较强,但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显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发展文化产业,对于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江苏省委、省政府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作出决定,确定2010年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任务,文化产业重点发展三大类九大行业,到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支柱产业。

    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新期待需要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会快速增长,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更加明显,文化消费也会大幅提升。2009年,江苏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475美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0.3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0.38,全社会文化消费潜能加速释放,为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江苏省委、省政府把文化事业作为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优先安排涉及群众文化权益的建设项目,切实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十一五”期间,全省财政用于文化事业支出的增幅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增幅,文化事业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于“十五”时期,人民群众在享受富裕殷实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统筹兼顾  科学布局

    文化改革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通盘考虑、科学布局、协调推进。具体而言,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两个到位”——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政府投入到位,属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转企改制到位;“两个提升”——提升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升文化的教育引领作用;“两个提高”——提高文化产品生产数量、促进市场繁荣,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多出精品力作;“两个途径”——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培育知名文化品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创新,不断提高文化影响力竞争力;“两个效益”——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

    坚决打好文化体制改革攻坚战。文化体制改革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必须坚持不懈、有序推进。江苏省紧紧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对照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推动改革由省级向市县展开,确保不翻牌、不走回头路。省重点文化集团不断发展壮大,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成为全国第一家资产、销售双超百亿的出版集团,广电网络公司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广电网络互联互通、全程全网,演艺集团成为全国第一家经营收入超亿元的演艺企业,江苏手机报用户位居全国省级党报集团首位,江苏卫视成为第一家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的省级卫视。今年,江苏省将完成市县一般性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市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合一”和文化综合执法机构组建,全面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有其独特优势,在加快文化改革发展中大有可为。在实践中,江苏省鼓励大胆设想、精心求证,突出市场导向;强调错位发展、人无我有,避免“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大力强化主业、加强配套,形成集聚效应。全省文化产业增速连续5年达30%以上,2009年省属文化集团资产规模达330亿元、净资产200亿元、净利润近20亿元,全省有60多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4个国家动画产业基地、7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生产并发行原创动画片69部40314分钟。各地加大文化招商力度,引进项目团队带动发展。今后,江苏省将紧扣发展主线,着力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和动漫等新兴业态,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推进文化与旅游、休闲、制造、电信、地产等产业融合,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规模、质量和效益。

    努力繁荣文艺创作生产。艺术创作生产有其自身规律,急不得;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慢不得。这要求把尊重文艺创作规律与增强紧迫感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文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基于这一认识,江苏省着力把握好几个原则:既有“高原”又有“高峰”,多出精品力作、名家大师;既有“一枝独秀”又有“百花齐放”,推动各类艺术竞相发展、争奇斗艳;既出作品又出产品,借助市场力量增强传播力和影响力。近年来,江苏省抓住重大活动、重大节庆、重大题材,精心研究制定创作规划,突出抓好影视剧生产和品牌建设。2009年投资生产电影14部,制作完成电视剧23部742集,电影《邓稼先》和《十月围城》、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舞台剧《飘逸的红纱巾》和《西施》等一批优秀作品广受好评。以现实题材为主的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曲艺“牡丹奖”、中国音乐“金钟奖”(民乐)、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等社会参与度、知名度不断扩大,成为富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今后,江苏省将依托丰厚的文化资源,进一步创新创作生产机制,做好迎接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等工作,推出更多健康有益、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产品。

    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成果,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目的。江苏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建成南京图书馆新馆、江苏广电城、江苏国际书城、省美术馆新馆等一批省级重点文化设施,实现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的目标,所有行政村都拥有了农家书屋;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用户数居全国第一;全省174家博物馆、纪念馆等实现了向公众免费开放;“高雅艺术进校园”、“百名文艺家惠民演出”、“文化暖心”、“沿海行”等大规模公益性文化演出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基本形成。今后,江苏省将适应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民性原则,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财政投入增长机制,扩大向社会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的范围,不断提高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水平。

    强化保障 务求实效

    改革的进度、发展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保障的力度。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强力推进、政策上全力支持,才能确保文化改革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离不开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一方面,宣传文化部门应积极努力,发挥主力作用;另一方面,广电、新闻出版以及发改委、财税、工商、国土、社保、金融等部门应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形成文化改革发展大家关心大家做的良好氛围。各个部门应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敢想推动思想解放,以敢干深化改革创新,以实干转变工作作风,及时总结经验,加大推进力度。

    加强政策扶持。近年来,中央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江苏省把文化产业纳入财政资金扶持的重点领域,积极落实宣传文化单位增值税、营业税、资产和土地处置、工商登记、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退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创建投融资、信息交易、技术创新以及版权保护和贸易等公共服务平台,设立初始规模为20亿元的紫金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南京、苏州等市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分别设立3000万元文化产业引导资金;无锡市将文化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立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常州、镇江、淮安、连云港等市加大重大文化项目、重点文化企业以及中小文化企业扶持力度,推动政策转化为创新举措和实际项目。

    加强人才支撑。文化人才是文化发展的第一资源。江苏省把培养优秀文化人才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积极鼓励各类文化人才创业、创新、创优。实施“333”工程和“五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把文化急需人才纳入重点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努力造就一批领军人物、高层次专门人才和中青年拔尖人才。设立江苏文化领域最高荣誉奖——“紫金文化奖章”,对杰出人才实行重奖,对文化企业经营人员、业务骨干实行年薪制和期权激励等。加大优秀文化人才宣传推介力度,支持江苏作家、艺术家在省内外举办专题展览、专场演出、重点作品研讨会,在主要媒体开设专栏,推动形成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良好氛围。

    (作者为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编辑:晓婧)

无标题文档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