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热点解读 更多>>

张希贤: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大发展的四大时代亮点
齐勇锋:建设“文化强国”两重背景五个标准
杨金海:六中全会吹响中华文化复兴的号角
六中全会《决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纲领
【前瞻】陈少峰:提升内容产业 促进文化大繁荣
 
社会反响 更多>>

迈向文化强国之路——文艺界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建设文化的持久竞争力
湖北:文化建设号角劲吹荆楚大地
安徽:在服务群众中展现皖风徽韵
云南:为十七届六中全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媒体评论 更多>>

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奋勇进发——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看中国文化发展前景
人民日报社论: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进军
文化改革发展巡礼之四:文化惠民,阳光雨露共享
精品力作 姹紫嫣红开遍——文化产品充满活力空前繁荣
各地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有形之手”描绘改革画卷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体制改革 更多>>

文化复兴的历史方位——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成就综述
广州文改成果喜人 穗产文艺精品唱响京城
注重顶层设计 河北省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北京、天津、山西、宁夏四地文化体制改革成果综述
文化产业发展 更多>>

山东文化产业发展以观念大转变跨越发展
甘肃省一批特色文化产业集群逐步形成 效益开始初显
北京“卢沟晓月”中秋文化旅游节即将举行
文化产业发展有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0年之间“五级跳” 电影高票价困局待解
公共文化服务 更多>>

文化阳光暖民心: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显著
安徽“文化惠民”提升农家生活质量
山西高平:文化搭台 提升全民道德素质
越来越多基层百姓享受到“升级版”文化服务
我国基本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
文化艺术创新 更多>>

北京文创产业首次集体进军澳门市场
以传统和创新应对全球文化一体化时代
投资300余亿元时尚创意中心落户北京
人大代表徐龙:让新兴文化产业成创业就业新平台
“798”:北京文化新地标
  文化成就巡礼  

华语青年影像论坛5年巡礼
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电影艺术》杂志社承办的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在一种持续上扬的势头中走过了5年光景。也许是因为巧合,更可能是由于中国电影产业不断发展的呼唤,华语青年影像论坛与“十一五”结伴而行,在5年的时间中不停迈步前进,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长为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电影论坛之一。
 
中国曲艺冲破语言樊篱“走出去”纪实
中国曲艺如今在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精彩演绎下,逐步走进广大海外观众的视野。浓郁的中华情韵让海外华人倍增思乡之情;独特的艺术魅力让外国观众如醉如痴。中国曲艺艺术经过无数代艺人提炼创作传承至今,既是服务国内大众的艺术,也是能登上世界艺术殿堂的优秀表演艺术,更是能够为全世界人带来欢乐的艺术。
中国影协“百花放映”电影惠民工程回望
“百花放映”电影惠民工程是伴随着中国文联“送欢乐、下基层”的脚步出发的,从2007年起到2010年已经完成“百县千村万场”,通过几年的实践,在全社会尤其是县、乡基层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每到一地,当地群众那企盼的眼神,站在长凳上、坐在马扎上全神贯注观影的场景,都让“百花放映”的工作人员感动不已。
 
“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五年工作纪实
由中国文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中国舞协承办的“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自2006年在京启动以来,已将舞蹈素质教育的种子撒到了全国广大农村的各个角落,完成160个培训班5000多个小时的培训,让5910名农村教师接受了舞蹈培训与学习,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上千万名农村少年儿童因此受益。
中国摄协“新农村建设纪实摄影工程”掠影
新农村建设纪实摄影工程从2006年开始,每一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摄影展都显现出有别于上一届及其他专题展览的鲜明特色,至今5年4届,从征稿对象、征稿方式到展览呈现样式,“农”味越做越足,对农业的表现、对农村的关注与对农民的贴近越来越深入,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越来越“给力”。
 
中国美术学术军团的“拿来主义”
从早期重广度、重规模到如今的重深度、重质量,中国美术如何真正“走出去”,真正实现像鲁迅先生所说“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拿来主义”,并且在国际主流美术舞台上展示自我风采,成为美术界的当务之急。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2009年一张关于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的申报公告引发了美术界广泛关注。
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启动
2010年12月30日,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正式启动,将中国民协成立60年来组织全国民间文艺工作者采集、记录的所有民间文学文字和图片资料进行数字化存录,包括全国各地县(市、区、旗)和乡(镇、苏木、街道)的民间文艺普查记录的原始文字资料及其所附的第一手民间文化记忆与信息,总字数达8.4亿,是迄今为止我国口头文学资料最为系统的民间文学数据库。
 
深度决定高度——中国剧协2010年采风启示
从2009年年底到2010年下半年,中央先后两次号召优秀艺术家深入革命老区、灾后重建地区采风创作。对此,中国剧协高度重视,根据中国文联通知精神,结合中国剧协情况组织创作队伍,先后前往延安、井冈山、西柏坡以及四川灾后重建地区进行了采风创作活动。回顾一年来的采风创作的过程,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用“初见成果”这谦虚而踏实的4个字作总结。
“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运作一瞥
2010年末,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获奖演员优秀代表剧目数字电影工程拍摄计划由近一年的筹备运作进入大众视野。这项由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主办的文化艺术工程,在财政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今年起开始实施。这是一项以数字电影的形式记录、宣传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获得者及其代表剧目,弘扬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全新艺术工程。
 
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百场演出巡礼
5年多100场演出,足迹遍布全国27个省、区、市,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及海外多国,观众达到35万人——对于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这样一个没有固定建制与行政约束、自发组织的流动慰问演出团来说,这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惊叹的纪录。是什么样的热情造就了这样的纪录?又是怎样的吸引力激发了这样的热情?
  展演回顾  
 
 
 
中国文学艺术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主题系列演出
中国文学艺术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主题系列演出
中国文学艺术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主题系列演出
中国文学艺术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主题系列演出
 
   
文化大创建 更多>>
 
周口:“中国杂技之乡”的魅力
  周口,正依托自己的优势,渐渐形成了一条相对完整的杂技产业链。地处黄淮平原深处、区位优势并不明显的周口,为何能创造出这样的成绩?周口市文联主席马明超告诉记者:“周口杂技以团体优势见长,杂技事业在周口的大发展,得益于制度的保障、政府的扶持和当地艺术土壤的滋养,同时更与一批领军人物的艰苦创业和示范带动密不可分。”
 
中国红,构筑西部人文新高地
    重庆,她的文化建设主抓手叫“唱读讲传”,而广大老百姓更喜欢把它简单明了而又亲切通俗地概括成两个字——“唱红”。

    重庆的“红”在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精神满足和文化力量?重庆的“唱读讲传”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文化建设模式?它又给这个全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带来了怎样的新型文化格局和发展态势?
 
 
大手笔再写荆楚文化版图
    一个最初从国外引进、曾在湖北经济发展中起到重大作用的经济概念,在这群人的创造、发起和落实下,经过6年多的艰苦努力,成功延伸到了文化建设领域,正以其独特的力量,大幅度推动着湖北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时代步伐。
    这群人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可以构建出如此众多而又各具特色、影响深远而又令人眼花缭乱的地域文化品牌?
 
上海文化红胜火
  文化,是这座东方大都市最让人着迷的部分,色彩缤纷,声部众多。其中,我们又分明能感受到一段和谐主调,一种上海独有的城市精神与文化气质,那就是海纳百川与追求卓越,是在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中步步催生的新“海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