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党员应该做的事”——记刘厚生夫妇向中国剧协捐款50万元
发布时间:2011-06-24

刘厚生夫妇在捐款仪式现场 中国文联网记者 余 宁/摄

捐款仪式后,刘厚生夫妇在中国剧协图书资料室刘厚生捐书专柜前留影  中国文联网记者 余 宁 摄 

  “我们都是老党员,几十年来受党的培养教育,晚年生活安定幸福,理应对党有所报答!”在喜迎中国共产党90华诞之际,91岁高龄的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剧协顾问刘厚生和老伴傅惠珍致信中国剧协分党组,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并决定向协会捐款50万元人民币,希望用于扩建剧协小型图书馆,以推动戏剧界的读书风气。

  6月23日,中国剧协在中国文艺家之家举行了简洁而庄重的捐赠仪式。两位老人的初衷是:“千万不要公开宣传。在剧协内部亦不必过多人知道。如上报文联党组,亦请尽量保密。总之我们不愿宣扬此事,这只是我们应该做的事。”因此举办捐赠仪式是中国剧协分党组多次劝说、两位老人勉强同意的结果。中国剧协充分尊重了他们的意愿,捐赠仪式现场没有奢华排场,只有简洁大方。没有安排众多戏剧界人士和两位老人的亲朋好友参加,只邀请了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屹以及中国文联离退休干部局副局长潘和平,中国剧协分党组领导季国平、刘卫红、周光以及各部门负责人和协会年轻干部代表。但是捐赠仪式始终涌动着一股股暖流,人们把掌声一次又一次地献给两位为中国戏剧事业奋斗一生、晚年依然发挥余热的老人。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感动的仪式。”李屹被现场的气氛深深打动。他说:“刘厚生老师、傅惠珍老师满怀深情地向中国剧协捐款50万元,用于协会图书馆资料建设和倡导戏剧界读书风气的善举,使我对两位老师更加充满崇敬,更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对戏剧事业的拳拳之心,对中国剧协无限的深情,以及对协会建设和年轻同志的殷切希望。”

  李屹说:“我到中国文联工作以来,每次和厚生老师接触,他朴实厚道、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的长者之风,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厚生老师不仅在学识上令人钦佩,在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和对待事业、对待工作、对待年轻同志的高度责任感和崇高品格方面,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李屹深情回忆了和刘厚生傅惠珍夫妇交往过程中自己的心灵感动。

  怀着同样的感动和崇敬,年轻同志们为二老送上了芬芳的花束。季国平、刘卫红等也表达着心中的感动,“两位老人非常节俭,每个月的支出也就在800元左右,最多的时候也不超过1200元。他们至今一直不请保姆,坚持自己买菜做家务。”中国剧协的工作人员都清晰地记得,多年来两位老人积极参加单位和社区组织的捐款捐物活动,多次为灾区捐款捐物:2008年的南方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带头捐款5000元;2008年汶川大地震捐出特殊党费1.5万元;2010年玉树地震捐款1万元;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捐款1万元……每当人们劝说两位老人留下一些钱养老时,他们都淡然地说,国家给我们的工资花不了,这时候不用何时用!而此次捐款50万元,担心大家又劝说自己留钱养老,刘厚生傅惠珍夫妇特意在给中国剧协的信中提到:“我们的存款尚不止此数,考虑到今后有可能有其他意外(如住医院自费部分、自费出书等),故尚有余留,完全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为了表示对两位老人的感谢,中国剧协为他们颁发了证书。两位老人淡淡地说:“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这是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自然而然所做的。”这些朴实无华的言语又一次感动了在场的人们。

  刘厚生是我国著名的戏剧理论家,长期从事戏剧理论评论工作,并担任中国剧协领导,曾发表和出版大量戏剧研究著述。2010年,刘厚生开始整理自己收藏的图书,并陆续把整理出来的大量图书资料捐赠给中国剧协图书资料室。仪式后,刘厚生夫妇来到中国剧协图书资料室向大家介绍了书籍的收藏过程。其中一套《鲁迅全集》引起人们的关注。刘厚生思维清晰地说,那是上世纪40年代从许广平那里收藏的。大家说,老人把这么宝贵的书籍都捐赠了出来,足见他对年轻人的殷切期望。

  李屹意味深长地说,厚生老师夫妇捐赠50万元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同时这个善举也蕴含着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他们就是我们身边鲜活的学习典型。李屹对中国剧协提出衷心希望:“不辜负二老的一片厚爱,将这笔资金管理好、使用好,使其能更大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以二老的这次捐赠为契机,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建设学习型协会,倡导提高思想修养、文化水平、专业素质、服务质量的良好风气,为履行好党和政府赋予中国剧协的‘联络、协调、服务’职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栏目介绍
“艺坛大家”是中国文联的品牌项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已拍摄老一辈著名文艺家100余人,涉及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多个艺术门类,部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通过中国文艺网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集中发布推送,是适应网络时代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开展宣传推介的一次重要探索。这一品牌项目致力于回顾总结我国当代艺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搜集抢救他们的珍贵音像资料,既努力为文艺工作的后来者打造一部生动教材,也力争为中华文艺保存一批宝贵的艺术人文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