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芳:情系基层 百姓欢乐
发布时间:2012-01-16

  情系基层 百姓欢乐 

  刘兰芳(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协主席)  

  中宣部倡导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对于当下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意义重大,它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满足基层百姓的真切期待,人民群众拥护,社会反响强烈。这项活动不仅是新闻界,也是文艺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九次全国文代会、第八次全国作代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举措,更是加强正确舆论引导,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百姓生活的重要体现。

  去年以来,中国文联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把更多的文艺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积极推动“送欢乐、下基层”文化惠民品牌活动的影响力,精心组织了40多支文艺队伍,2500多位知名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深入20多个省区市的革命老区、部队、一线生产企业,进行慰问演出并赠送书画、摄影、民间艺术作品等活动近百场次,直接受益群众逾百万人,所到之处受到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去年一年,我随中国文联及有关协会参加了30多场慰问演出,同时还参加了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曲协等单位开展的“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40多场巡演。我每次下基层感受最多的是:“文艺工作者社会责任的担当,群众对文化艺术的热切期盼,文化改革发展成果需要人民共享。”

  “坚持走、用心演,哪里需要哪里去”  

  在参与“送欢乐、下基层”文化惠民活动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这项活动符合党和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的重要举措。

  把欢乐送到最需要的地方,把文艺节目送到老百姓身边,是一个有良知的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我受党教育多年,至今工作已52个年头,身为一名68岁的老曲艺工作者和曲艺界的服务员,虽然年长一些,但只要身体吃得消,就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性文化惠民活动,从2004年至今,我参加中国曲协“送欢笑到基层”和中国文联“送欢乐、下基层”活动达130次,演出150多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100多个城镇乡村,深入到农村、工厂、部队、学校等地,亲眼目睹祖国各地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正快步向和谐、幸福迈进。2004年12月24日夜,我和姜昆同志还有其他曲艺演员,到北京市朝阳区一个建筑工地上为农民工慰问演出,从他们喜悦满足的脸上,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第二天,中央领导同志看到媒体报道后做了重要批示。我们很受鼓舞。此后,中国曲协每个月至少搞一次“送欢笑到基层”义务演出。曲艺家以小分队的形式,到老、少、边、穷地区,到工厂、军营、农村、生产一线慰问演出,如今已经坚持7年,在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满足广大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确不是一句空话,是艺术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是党和政府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的实事。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找到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感到了自身的价值和力量,让我们看到了艺术之花,只有植根沃土,才会接地气,汲取营养,才能生机勃勃,茁壮成长。

  “只要观众开心,我们付出点辛苦有什么”  

  在每次慰问活动中,看到人民群众对文艺工作者,尤其是知名文艺家亲临现场演出,那种渴望的目光、激动的心情和喜悦的笑脸,这边拉手问候、那边签名合影,像见到亲人一样,我心里由衷地高兴和欣慰。“脚下有根,才能心里有底。”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站到人民群众中间,才会有真实的体验、感受和领悟。

  在基层演出,对文艺工作者来说是很好的锻炼,不仅能给自身的艺术创作积累一些有益的素材,还能通过活动,净化自己的灵魂,受到心灵的洗礼,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每次下基层都是到最偏远的地方,艺术家们跋山涉水,经常是在露天和广场演出。天为幕、地当台,冒着大雨顶着风雪演出,虽然很辛苦,但是只要登上舞台,大家都会精神饱满,倾注全力把自己最拿手的节目献给广大观众。记得今年元旦,中国文联第一时间组织“送欢乐、下基层”赴黑龙江边防线慰问演出采风活动,在为期3天的活动中,多数演员舍弃了黄金档期的商演,放弃个人休息时间,冒着严寒奔赴“东方第一哨”和黑瞎子岛慰问边防守备部队。大家满含敬佩和激情地为边防官兵奉献了一台精彩的文艺节目。当时,我刚刚结束外地演出任务,来不及休息就直飞黑龙江佳木斯。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顾不得旅途劳累,连夜兼程400多公里,凌晨4点到达抚远县。天刚放亮便奔赴回归祖国不久的黑瞎子岛上,为哨所的官兵表演了一段宣传爱国主义的评书《还我河山》。当听到官兵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时,我内心十分激动,虽然身是冷的,心却是热乎乎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新年到来时,官兵们最需要我们,最需要温暖。我们送去的不仅仅是一台节目,更重要的是送去了党和政府的问候和温暖。为“最可爱的人”送去欢乐,演出再辛苦再累也值得。

  “真情实意做奉献,群众才会欢迎你”  

  “送欢乐、下基层”作为公益性活动,就是一项文化惠民工程,它讲的是义务,突出的是奉献,重要意义在于发挥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用实际行动,向全社会、向人民群众展示文艺工作者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这些年,我们始终坚持走文艺下乡的路子,大力宣传文化惠民政策,真心沉下身子深入到基层,到群众中去,运用各种艺术形式送去欢乐、送去温暖,更好地满足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广大文艺工作者主动担当,虚心向基层学习,向人民群众求教,时刻想着“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常葆一颗感恩的心,用艺术感恩祖国、回馈社会、回报人民,让艺术之根扎在生活的土壤里。每次“送欢乐、下基层”都会给我走近群众实际生活、感知百姓冷暖、交流增进感情的机会。记得在河南巩义县小里村演出时,演员们冒雨在台上表演,几万名观众打着伞在雨中观看演出站了两个多小时,那场面真是撼天动地、感人肺腑,可见农村群众对高雅文化艺术的渴望。去年腊月寒冬,我在河北蔚县演出时,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是远道慕名而来,能够第一次近距离领略艺术家们的风采,过去只在电视上看到、电台里听到的演员们来到现场演出,令当地观众异常兴奋和激动,他们就是想亲眼见真人,看“活的”。每当看到热情的观众的目光,我都会尽心满足他们的要求,加演一段、再说一段。使现场气氛更为活跃,只有这样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群众才会认可你、欢迎你。

  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始终坚守“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真情实感送艺术,送欢笑,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从中汲取沃土的营养,才能有艺术生命的常青,才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无愧于人民文艺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迈开双腿走基层,

  如鱼得水受欢迎;

  为看百姓绽笑脸,

  跋山涉水不怕远;

  群众沃土扎下根,

  百花芬芳满园春。

  (本文为作者在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座谈会上的发言)

栏目介绍
“艺坛大家”是中国文联的品牌项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已拍摄老一辈著名文艺家100余人,涉及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多个艺术门类,部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通过中国文艺网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集中发布推送,是适应网络时代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开展宣传推介的一次重要探索。这一品牌项目致力于回顾总结我国当代艺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搜集抢救他们的珍贵音像资料,既努力为文艺工作的后来者打造一部生动教材,也力争为中华文艺保存一批宝贵的艺术人文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