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图到品画:一米视距的“品格”——观“绘画的品格——2013中国油画展”
艺术交流 VOL.04/2013|张亚萌
初雪 蔡涛
马厩 谌北新
工业时代之“雾霾” 李家顺
太湖石与茶壶 黄少鹏
叼羊——沙尘里的骑手 文国璋
拉驼的乌兰 燕杰

  • 初雪 蔡涛
  • 马厩 谌北新
  • 工业时代之“雾霾” 李家顺
  • 太湖石与茶壶 黄少鹏
  • 叼羊——沙尘里的骑手 文国璋
  • 拉驼的乌兰 燕杰
   

  尽管有如谌北新、沈行工、文国璋、陈坚、杨尧、曹新林等著名油画家拿出了自己的精品之作,但中央美院教授殷双喜还是关注到在北京大都美术馆举办的“绘画的品格——2013中国油画展”上,中国美学和中国画法,对油画这个“舶来品”的“创新”:“在油画中引入水墨意象与线条之美,是中国油画家对油画这一外来艺术的独特贡献,欧洋的《蹉跎岁月》、徐福厚的《大视野》、翁凯旋的《雪融系列》、金长征的《祈》、李江峰的《化象成境——松之三》、胡大虎的《晓雪》、周建捷的《前村烟树》、宋玉的《秋天的胡杨》、张淳大宝的《松与石》等作品,都呈现了画家对中国水墨画的韵味及线条之美的理解和借鉴。”

  本次展览由中国油画学会和大都美术馆主办,共展出了从全国送选的5000余幅作品中严格评选出来的170幅优秀油画作品。正如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许江所说:“绘画当回家,回到凝视的家园,消除身体的震惊,消除浅表化的需求,将闲散和消遣的人心唤回,安顿在一米视距的仪式和思想中来,向着那伟大的精神境界守望。”

  据殷双喜观察,本届油画展览中“怀旧”与“废墟”与主题意象十分强烈,它表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展开,传统中国绘画中的山水田园转变为现代都市的技术理性场景。展览作品中有大量工业旧址与历史遗迹的表现,如白冰洋的《仲春》,李家顺的《工业时代之雾霾》、刘磊的《工业标本—蒸汽火车之九》、赵世杰的《远逝的记忆》;而白蒂的作品《古香》一画中的女性坐在一张古代桌案上闭目沉思,背景是传统的乡村与山水;赵晓峰的《古韵遗风》、段远文的《故园之八》,仅从题目上也能看出画家对于传统家园的怀想。而城市街景与市民生活则是本次展览中另一个重要的表现领域,它表明中国当代油画艺术正在从过去表现英雄与崇高、革命与激情的状态中走出,转向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从中发现平凡人生的诗意之美。无论是废墟的怀旧或者平凡的诗意,在展览中,一种不同于欧洲的、美国的、俄罗斯的,甚至不同于南美或者澳洲而只属于中国的文化语境的油画气息扑面而来——一种中国的现实和中国的美学——当代艺术家作为城市的“拾荒者”,其作品中夹杂着怀旧与对古典精神和文化品味的吊唁。在大城市中,工业与经济发展碾碎了许多古典传统中有价值的东西,例如理想、同情、和谐、浪漫与梦,以及广义的艺术——“诗”,它们或者成为可以用金钱衡量和买卖的东西,或者被那些富有的城市“土豪”视如敝履。这些丢掉的东西是神圣的,是人类真正失去的,是被大众所误解的,并且是在功利社会中被异化的。这些都是中国的油画家基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所“画”下的。

  自新中国第一代油画家开始,画家们探索的主流,就是如何把中国艺术特点和文化精神同西方油画艺术的特点进行一些结合。可以说,油画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已发生了文化上的转基因,中国油画不是欧洲油画的复制,甚至于它是否符合油画原属地的纯正性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进行了哪些文化种属的转换,又如何创造性地开发了油画艺术的东方魅力并由此而推动油画艺术的当代性发展。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油画家们又获得了溯源欧洲传统与现代油画的文化机遇,并在这个重返过程中更加明确了他们对油画本土意蕴的追寻。

  在“意蕴的追寻”的同时,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油画家们却发现,西方的院校和艺术界,早已不“玩”绘画了。图像科技的发达,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而且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重要媒介。当代艺术通过新媒体探索的现成品场域、原创图像和创意观念,不断给人以新的视觉刷新。这种新的艺术形态的出现,也一再挑战传统绘画给予人们的视觉体验,绘画的边缘化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艺术发展的不争事实。当今西方的艺术似乎缤纷多彩,形式和观念不断更替,艺术边界不断拓展——观念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录像艺术、传媒艺术……层出不穷,盛行几百年的架上绘画被挤到边缘位置,甚至油画亦已成为落后的代名词。

  在携带欧洲文化基因为视觉表征的油画在中国生根开花而枝繁叶茂之时,在“他化”的艺术形式更鲜明地体现出本土“我化”的文化基因转换之时,“中国油画”却逐渐失落与国外艺术界“体量相当”的油画群体的交流可能,那么,中国油画的交流方向在何方?

  “中国的油画家不仅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欧洲油画艺术精华,又需使之与中华本土文化交流融汇;另一方面,欧洲油画历经600余年的发展变化,而中国悠久文化传统也需适应当代社会生活,各自又都存在传统与现代的转换,呈现了丰富多样的艺术现象。对于这门引进的外来艺术如何在两种文化交流碰撞中,使中国油画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质和民族风貌的同时,又展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理念,一直是中国油画艺术家努力探索的理想和目标。”许江说。或许,倡扬中国油画的美学价值,倡扬油画在一米视距中的品格,其作用就如殷双喜所言:我们应该在“读图”时代更加关注“看画”,回到视觉的观看。不仅我们的油画需要提升自身的品格,观众也可以从油画的观看中学习“看画”,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品格。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像的时代,图像的生产和传播无处不在。19世纪以来,各种有关图像生产的技术与机械的迅速发展,使得我们的“视觉经验技术化”,如平版印刷术、摄影术的发明,使得传统的插图书籍转向摄影画报的普及。20世纪的电影与电视技术的发展,以活动影像为主体的广告重塑了人们的视觉记忆和图像经验,“不管是‘视觉的狂热’还是‘景象的堆积’,日常生活已经被‘社会的影像增殖’改变了。”在图像发达的时代,绘画何为?发达的图像世界正是以单幅图像即时化、浅表化、符号化的信息传递为特征的,而人类艺术史上那些杰出的绘画,则要求具有文化背景与知识结构的综合性的深度“观看”,在这种观看过程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生活经验。提高中国油画的品格,不仅是油画技巧的提高,更应该是艺术家生活经验的提炼与文化修养的提高。——绘画注重品第格调,进而论及画者的品性味况、胸壑襟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统。绘画由于它所承载的丰厚的中国文化内涵而得以发展和延续,它将因其丰富而高雅的品格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精神家园,成为我们持久的观看对象与心灵的寄托。(本刊记者 张亚萌)

QQ截图20191218095852.png
VOL.2/2019
QQ截图20191218093517.png
VOL.1/2019
1.png
VOL.4/2018
1.png
VOL.3/2018
VOL.2/2018
VOL.2/2018
1.png
VOL.1/2018
VOL.4/2017
VOL.4/2017
VOL.3/2017
VOL.3/2017
VOL.2/2017
VOL.2/2017
VOL.1/2017
VOL.1/2017
VOL.1/2014
VOL.1/2014
2013_4
VOL.4/2013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