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珍贵的回忆——我向资华筠委员约稿
发布时间:2014-12-27

  著名的舞蹈艺术家资华筠辞世了。这消息在我心里激起了波澜,脑海中浮现的是她站在沙滩上双手向上翩翩起舞的优美身影。她是举世闻名的舞蹈大家,但我同她认识,却是因为她的另一个身份——全国政协委员。事情得从我编辑《情系国计民生——政协提案的故事丛书》说起。

  2009年3月17日,我策划的《情系国计民生》丛书经全国政协批准立项了,决定于9月16日召开首发式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全国政协成立60周年。时间太紧了,满打满算只有6个月。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赶紧确定作者,尽快着手组稿。我仔细阅读了全国政协提案办提供给我的有关资料,重点选择那些有意义、有故事的提案和有一定知名度的提案人作为本书的题材和作者。

  在第一批入选的作者名单中就有资华筠委员。当时我不认识她,但还是直接给她打了电话。记得我自报完家门,刚说到正题——组稿时,她听后径告诉我不能写,一是手头工作很忙,二是好几家的约稿都没有完成,实在不能答应。就在她准备挂断电话的瞬间,我请求让我把话说完。老人家还算给面子。我赶紧强调,您是老委员了,参政议政20多年,一定提出过不少提案,为国家和人民解决了不少问题。我们现在编辑这套书,目的就是通过委员们自己讲述提案前后发生的真实故事,让全社会具体了解人民政协和委员们在中国现实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以为这才是一个政协委员首先应该考虑做的事情。在我这样一番强词夺理之后,老人家居然答应考虑考虑。过了两天,我又挂通了电话。她一听是我,便说:“你那天说的有道理。作为政协的老委员,我确实有不少切身感受,应该写一篇。”这次她不仅很热情,也很爽快。

  大约过了十天,我便收到了她发给我的文章,题目是《为修建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新大楼推波助澜》。她在文中写道:2003年她受文化部的委派,赴毛里求斯等国进行中国舞蹈文化的讲座,由于得到驻该国中国文化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私底下闲谈中,文化中心的工作人员反映该中心大楼及员工宿舍存在安全隐患。原来,该大楼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对当地的地质条件、气候特征勘察不足,现在这座大楼已经出现倾斜、坍塌,变成一座危楼。虽反映过多次,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她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深为驻外人员的安危担忧,回国后马上起草了《关于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急需解决危房重建建议案》,于2004年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提交给大会。不久,她便收到了主办单位的回答,财政部拨出了专款。数年后,一座崭新的中国文化中心大楼在毛里求斯拔地而起。当她看到电视里转播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该国时参观了新建的文化中心大楼时,内心十分激动。

  我决定把这篇文章编入第一辑。因为要放作者的照片和简历,我又拨通了她的电话。她问:“照片可不可以不用证件照,改为形象化的?”我完全同意。于是,便有了本文开头提到的颇为传神的那一张照片。

  可就在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基本落实了第一辑稿子之时,却传来政协领导的最新指示:既然是为新中国和政协成立60周年献礼,一辑太薄拿不出手,改为出版三辑。一下子上哪儿去找有故事又能写得快、写得好的作者呢?我又想到了资华筠。我告诉她情况发生了变化,“您是其中少有的几位自第五届起连任政协委员的老人,考虑到您的任期长,提案必然多,背后的故事丰富多彩,能不能一鼓作气,再写两篇,让每一辑里都有一篇您的文章。”没想到,老人家答应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又先后收到了她发给我的两篇文章,一篇是《爱之深 虑之远——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案的故事》,另一篇是《从“除新四害”到奥运紧急提案始末》。此后,我把这两篇文章分别编入第二辑和第三辑中。

  正是由于得到了资华筠等众多委员的帮助和支持,我在半年中编辑出版了《情系国计民生——政协提案的故事丛书》三辑,完成了献礼的任务。为此,我一直都很感念她,很想拜访,以当面致谢并亲聆教诲。但知道她确实很忙,不便打扰。可如今,她竟因病而长逝了。我把这一段组稿经历披露出来,作为对她老人家的回忆和纪念。

栏目介绍
“艺坛大家”是中国文联的品牌项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已拍摄老一辈著名文艺家100余人,涉及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多个艺术门类,部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通过中国文艺网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集中发布推送,是适应网络时代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开展宣传推介的一次重要探索。这一品牌项目致力于回顾总结我国当代艺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搜集抢救他们的珍贵音像资料,既努力为文艺工作的后来者打造一部生动教材,也力争为中华文艺保存一批宝贵的艺术人文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