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铎:《学书论法二十章》序
发布时间:2012-09-06

   学书法贵在得法。按法度练字,就等于与传统接续,拜在名师门下,再加上个人用功,坚持下去,终有收获。如果不讲法度,任笔为体,聚墨成形,不但书艺得不到提高,还可能走偏方向,一事无成。


2012年9月,李铎为王志耘《学书论法二十章》(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所写序言。

  和谐盛世,百业俱兴。今天的“书法热”在社会上方兴未艾,学习书法的人越来越多。我认为越是大家热情高涨,越是要重视提倡向传统学习,越是要抓好书法法则的普及。王志耘同志这本《学书论法二十章》就是一本这样的书。作者家学渊源,自幼学书,在严师的指点下经过临帖的严格训练,又有用笔用墨和章法布局法则的学习,基本功扎实。后来虽然从事新闻工作,但从未放弃对书法的追求,在新闻和书艺上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书法作品曾参加过一些大展并获奖,出版有书法作品集《王志耘书作》《中华美文妙诗》等,举行过个人书展,获得书界的好评。近几年他热心于书法普及,向少年儿童和老年书法爱好者传授书法知识。《学书论法二十章》这本书,就是他根据自己的讲稿整理编写而成。我仔细阅读了全书,感到作者没有停留在一般的基础技法层面,而是对初学者常常感到困惑的问题,比如用笔与结体、取法高古与求新、字内功与字外功、小道观与大道观的关系等等,结合自身感受,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读来发人深思。不仅对初学者,就是对有一定学书经历的人也有启发。在当今有关书法技法的书为数众多的情形下,本书的编写别具一格,确为一大长处。
  书法为什么要讲法?学书法为什么要临帖?有的人对此不大理解,甚至认为这是故弄玄虚吓唬人。本书对此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中国书法有其系统性、连续性。数千年来,经过无数书家和文化人的不断认知和总结,形成了体现书写规律的书法法则,留下堪称经典的书法作品,也称法帖。这些法则和法帖指导涵养了历代的书家和文化人,产生了不少书法大家和名家。而古往今来,还没有听说谁无师自通或依靠写自由体而登上书法大家的宝座的。正反两方面的事例都说明了学法、遵法的重要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前人留下的法则和法帖堪称“祖传秘籍”。我国传统文化向来重视师承关系。要讲师承,古代大家应该是顶级的祖师,他们留给后人的经典就是不见面的老师,为什么身旁有这样的大师而不去学,却偏偏要像“盲人骑瞎马”一样乱摸索呢?至于拜今人为师那当然可行。但这个拜师也大有讲究。如果老师本身道行不深,那还不如老老实实向古人学起。我向来认为要想取得书法艺术中的精髓,必须多读书,读好书,多写字,写好字,要从总体到细微,一步一步地履行,一步一步地实践,争取和古人对上话,跟古人对上话了,你自己的东西也就出来了。
  有人还把书法“遵法”“守法”与书法创新对立起来,认为提倡遵法就是泥古不化。的确,笔墨当随时代。提倡书法与时俱进的观点本身没有错。但创新首先必须了解和继承传统。如果你连汉字书写法则都不了解,连前人的经验都弄不懂,所谓的“创新”,实质就是无视传统,就是胡涂乱抹。近些年,有的人随意解构汉字,消解书法法则,甚至用类似“杂耍”表演书法,很难得到群众的认可,喧嚣过一时就被人忘记。对此我们应该引以为鉴。中国书法是有根有脉的艺术,创新只有在继承传统中才能获得生命,离开传统而谈创新发展就会陷入盲目,就会走弯路,走偏路,迷失方向。
  其实,古人历来强调“入帖”,也强调“出帖”。强调“学师者生,似师者死”。也就是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学书论法二十章》一书的作者归纳了历代书法的总体特点后指出,如果古人都是陈陈相因,那就没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清人尚质的各种时风,也不会有静穆的秦篆、质朴的汉隶、端庄的唐楷以及灵动的行书、飞动的草书等书体的出现,更不会有“二王”“楷书四大家”“宋四家”等等书法高手不断涌现,也不会留下那么多的传世名作。我以为作者的见解是符合历史辩证法的。没有继承就不可能有创新,而没有创新也不能算作是继承。中国书法之所以像奔腾不息的大河,不舍昼夜,充满活力,就因为一代又一代的书家在继承的基础上从来没有停下创新的步伐。否则,只能是一方死水微澜的池塘,日久必腐,哪还有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灿若星河的景象呢!
  当今,我们正站在继往开来的十字路口。中国书法该向什么方向发展,怎么样发展,是书法界讨论热烈的话题,不少书法家也作了多方面的尝试。尽管大家的看法不完全相同,在有的问题上甚至分歧很大,但在继承传统问题上认识越来越趋于一致。因为中国书法的独特性、丰富性决定了传统是书法发展的唯一源泉。而且这个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借古鉴今,书法事业才能正本清源,瞄准方向。借古开今,我国书法事业才能有后劲,有营养,有前途。一切有志于书法艺术的同道们都应当在学习前人、继承传统上下足功夫,慧眼识珠,提升书法理论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创造出与时代精神相称的、崭新的书法艺术,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  
栏目介绍
“艺坛大家”是中国文联的品牌项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已拍摄老一辈著名文艺家100余人,涉及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多个艺术门类,部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通过中国文艺网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集中发布推送,是适应网络时代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开展宣传推介的一次重要探索。这一品牌项目致力于回顾总结我国当代艺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搜集抢救他们的珍贵音像资料,既努力为文艺工作的后来者打造一部生动教材,也力争为中华文艺保存一批宝贵的艺术人文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