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愿所有委员都有积极的表达
2015年03月16日 作者:董大汗 李博 金涛 来源:《中国艺术报》

愿所有委员都有积极的表达

董大汗

  每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协文艺组因为聚集了各路明星大腕历来备受关注,或许也正是因为最受记者关注,所以文艺组的委员在发言时一般都会比较积极,小组会的气氛往往异常活跃。但经过连续几年的两会报道我也发现,每年文艺组数场小组会下来,选择沉默不言或尽可能少发言的委员也不是没有,今年也不例外。

  依我所见,选择沉默寡言的委员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有的委员因为在参加两会之前因为背负着一些与自身有关的传闻或媒体感兴趣的话题,如果一旦开了口,就会被记者紧盯着不放,到头来反而会让自己惹上更大的麻烦,索性就什么也不说,即便是会下不论谁采访也都三缄其口;另一种是有的委员虽然是本领域的翘楚,但因为他们所在行业不像影视娱乐行业具有那么高的关注度,所以一些经历过在往届发言时不受关注的委员,也会尽可能少发言或干脆选择沉默,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尴尬。

  上述两种沉默寡言的情形还有一个共同点——关注度。只是前一种因为害怕受到过度关注,后一种则源于没有获得足够的关注。委员们自我保护的无奈心情固然可以理解,记者们在对委员的关注上采取区别对待的做法也值得商榷,但我还是觉得,不论是作为两会期间的委员身份,还是平时作为公众人物的身份,不论是因为受到过度关注还是因为没有受到足够关注,这种选择沉默的态度并不可取。

  从大的方面来说,全国两会是委员们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履职平台,如果一言不发何来参政议政,何谈建言献策?从委员个人角度来说,身上有这样那样的传闻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正确面对的心态。确如传闻所言,就应该敢于在媒体面前承认,如若不是,更应该给公众一个合理的解释。而对那些因为不受关注就选择沉默寡言的委员来说,这其实是让自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境地。一方面,关注度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要靠自己在两会上的积极履职或平日里在艺术创作或表演上的不断努力所争取的;另一方面,仅仅因为个人不受关注就忘掉了一个全国政协委员肩负的职责,想要得到关注岂不更难?总之一句话,关注度不应成为委员们选择沉默的理由。

  两会年年有,真心希望沉默寡言的委员不再有!

李克强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
李克强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闭幕会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闭幕会
张德江主持闭幕会并讲话
张德江主持闭幕会并讲话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胜利闭幕
习近平等出席政协闭幕会
x11.jpg
【两会剪影】两会上的“半边天”
1111.jpg
中国艺术报记者采访迪丽娜尔代表
6.jpg
韩红走出会场
7.jpg
王兴东在步入会场时接受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