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联网讯:“有序——无序——有序”是人类社会和文化变迁的一种模式。控制论认为,生物和人类社会内部系统是一个有序状态和无序状态不断更迭变化的过程,从而构成生命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化。有序社会是统一、均衡、和谐、稳定的社会,而无序社会则相反。有序社会可分为低层次的有序社会和高层次的有序社会两类。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总是由低层次的有序社会向高层次的有序社会过渡。在过渡时期,将会出现无序或半无序状态,必须通过整合才有可能顺利进入高层次的有序社会。
“整合”是不同的部分或因素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亦即一体化的过程。一个社会从无序到有序,必须经过整合。一个国家经过大规模的改革或创新活动之后,也必须经过整合,才能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只有经过整合的文化,才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才能抵制外来的冲击,才能长期保持自己的特色。整合有多种方式:主要有社会体系的整合、文化的整合、制度的整合、规范的整合、功能的整合等。通过整合,使社会和文化体系各部门关系和谐,达到均衡状态。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一个低层次的有序社会向高层次的有序社会的过渡时期。20多年来,为使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社会向以工业为主的现代社会过渡,党和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引进了大量的国外先进文化,使我国社会进入大变革、大转型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矛盾和冲突是不奇怪的,出现无序或半无序状态也是正常的。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整顿社会中出现的无序状态,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于现代社会的各种制度,以保障现代化建设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然而,整顿无序状态,建设高层次的有序社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0世纪50~70年代末,我国虽然社会发展水平很低,物质条件很差,精神生活十分贫乏,但基本上是一个有序的社会。全国各地整齐划一,东西南北都是一种制度、一种模式,贫富差距很小,民风纯朴,社会秩序良好,民族关系也相对融洽。不过,这种社会是低层次的有序社会。改革开放后,低层次的有序状态被打破,新的有序状态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一是社会体系不和谐,中央与地方、国家与民族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同步,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新体制与旧体制之间的关系不协调,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差距过大,贫富悬殊。二是制度不一,尤其是收入分配制度较为混乱,各单位各行其是,行业之间、级别之间的收入差距十分悬殊,甚至是同一个行业、同一个地区、同一个单位、同一所大学各系之间都有相当大的差距。一些单位不择手段“创收”,各种“灰色”、“黑色”收入高于基本工资的数倍甚至10倍以上。收费制度如教育收费、医疗收费十分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三是道德失范,传统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信仰等受到严重的冲击,已不能约束人们的行为,社会风气败坏,腐败现象严重。四是市场竞争无序,不平等、不公平竞争现象普遍存在。一些企业和个人千方百计偷税漏税,想方设法钻法律的空子。五是社会治安问题严重,各种犯罪活动猖撅,危害国家和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现代西方发达国家都属于高层次的有序社会,社会和文化各部分都经过高度的整合,形成一个共同的文化模式,各地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基本相同。日本是社会文化整合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东西南北的差异很小。收入分配制度高度统一,凡是公务员(包括教师和科研人员),同一级别的工薪一样,只有工龄的差别。城乡之间、各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不大。美国和欧洲各国也与日本基本相同。
凡是经过高度整合的社会,制度化、规范化程度很高,社会均衡、和谐而有序地运转,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无论发生内部还是外部的冲突,也无论冲突的程度如何,都不会引起整个社会系统的混乱,更不可能使整个系统崩溃。但在一个未经整合的国家里,各地区、各部分联系不紧密,制度化、规范化程度较低,抗干扰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较差,即使发生不剧烈的冲突,也会使社会系统混乱,结构失调,甚至引起政局动荡。
在中国历史上,也曾经经历过几次社会文化大整合,尤其是秦汉时期的整合最有代表性。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割据一方,各自为政,各地的社会和文化未得到充分的整合,“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政治和文化呈多元的状态,没有形成共同的文化模式。战国时期,一些思想家就提出社会、文化和思想整合的重要性,吕不韦在《吕氏春秋·不二》中就明确提出:“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为整合全国社会和文化,进行了一系列整齐划一的改革,如“书同文”(统一全国各地的文字)、“车同轨”(即统一全国的车辆和交通规范)、“度同制”(统一度量衡)、“行同伦”(统一行为规范)、“修秦律”(统一法律),使秦之前的多元社会和文化状态转向一元的社会和文化模式。汉代基本上承袭秦制,并整合楚文化,进一步完善秦创立的大一统帝国文化模式。尤其是在统一思想意识、整合全国伦理和道德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近两千年来,经历多次改朝换代及统一和分裂循环的政治局面,但文化模式基本上没有大变化。由于汉代以后形成相对固定的文化模式,汉文化的辐射范围不断扩大,传播到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可以说,没有秦汉时期的社会文化整合,没有当时形成的“大一统”思想,就不可能有现在的汉族,中国也可能会像欧洲一样形成多国并立状态,中国传统文化也不可能历经五千年而绵延不断。
建设高层次的有序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据现代化研究的最新成果,现代化的目标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绝对的现代化目标,也称现代化的“理想目标”。这是全人类发展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即“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完美的平衡,“人与人”的关系达到充分的和谐,物质、能量、信息和愉悦人的精神食粮完全满足人类的“理想欲望”,人类对自身行为有效地实施自律、自控并达到理性自觉。二是相对的现代化目标,也称现代化的“阶段目标”。这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自身的发展中,逐渐逼近某个时段(期)目标的进程。例如,在工业化时代,实现工业化、城市化是其最主要的标志。在信息化时代,除了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以外,信息化水平,竞争力水平、集约化水平、生态化水平、经济全球化水平、社会公平化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等是其基本的标志。这类现代化的目标是相对的、动态的,随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将会不断添加新的内容,最终汇集到绝对现代化的目标之中。
基于以上分析,建议如下:
第一,加强社会体系的整合,即整合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等关系;整合社会体系各部分之间、新旧两种文化之间、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使之有机地融为一体,达到均衡和谐的状态。
第二,加强制度整合,建立相对统一的制度。制度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法制制度、分配制度等。当前迫切需要整合的有:一是整合收入分配制度,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应采取措施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借鉴西方国家的分配制度,尤其是日本和欧洲国家的分配制度,并结合中国国情,建立整齐划一国家事业单位公务员的分配制度,重新制定工资级别,把各种津贴及灰色收入等纳入正式工资中,使工资制度规范化。二是整合收费制度,如教育收费、医疗收费及其他各种收费等。三是要逐步建立统一的人事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
第三,加强规范的整合,逐步建立统一的行为规范模式。行为规范包括道德规范、法律规范、礼俗规范、宗教规范等。每一个人,无论职务高低,其行为都以一种标准的尺度来规范,如若违反,将会受到制裁。
第四,加强文化整合,逐步建立现代的中华民族文化新模式。这个文化模式既不是纯粹汉族式的,也不是少数民族式的,而是在吸取全国各民族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并吸收国外先进民族的文化精华而形成的。这种模式决不会使某一个民族丧失其独特性,本民族的文化精华仍将长期存在下去,并影响其他民族。中华民族文化只有通过整合,才能形成有机的统一体,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有可能长期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才有可能继续作为主流文化之一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第五,加强观念整合,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成就观等,以整合全国公民的思想和意识。
总之,通过整合,使我国社会成为高层次的有序社会,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保障社会均衡、稳定、健康地运转,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高效、持续地向前发展。(何星亮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导)
来源:2004年03月11日 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