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红色旅游资源 挖掘红色文化富矿

——访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卢丽刚

http://www.cflac.org.cn  2007-08-03  作者:彭 宽 张亚萌  来源:中国文联网
 

在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中,产生了许多著名的革命圣地。今天,许多人都会到这些地方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从而形成了近些年来的“红色旅游”热潮。红色旅游是如何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它的现状又是怎样,如何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卢丽刚。

记者(以下简称“记”):国内的红色旅游最早是从江西开始发展起来的,进入新世纪以来,红色旅游的发展状况如何?

卢丽刚(以下简称“卢”):“红色旅游”是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以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内容,以现代休闲旅游为基本形式,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并以此来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一种旅游活动,是革命传统教育与现代旅游经济的结晶。1999年,江西在全国最早提出发展红色旅游的规划,随后河南、上海、北京、广东、四川、陕西、湖南、湖北等9个省市一起倡议发展红色旅游。2004年1月,江西、上海、福建、广东、陕西、河北、北京等7省市发表了《共同发展红色旅游》的“郑州宣言”。200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把红色旅游作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同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规划中再次强调要以红色旅游带动整个旅游业的发展。“红色旅游”概念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据初步统计,2004年江西、湖南、陕西、重庆等13个省市的150多个主要红色旅游景点接待人数为2000万人次;2005年春节期间,毛泽东故乡湖南韶山在大年初一就迎来了5000多人,井冈山每天接待参观者4000余人;2005年“五一”黄金周迎来了全国第一个红色旅游年活动的高潮。据统计,仅江西省2006年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就达22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146.58亿元人民币。现在我们完全可以说,红色旅游已经成为一种革命传统教育的崭新形式,一种新的旅游经济形态。

记:从您进行的研究来看,江西的红色旅游资源有哪些特点?

卢:根据有关研究,我认为,江西的红色旅游资源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资源丰富,品位极高,分布集中,初具品牌。首先是资源丰富,江西有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八一起义系列纪念园地,革命摇篮——井冈山,秋收起义策源地、工人运动的发祥地——萍乡安源,红色故都——瑞金等,红色旅游资源遍布江西各地。其次是品位极高,以上革命遗址以及相关文化遗存,涵盖中国革命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开展工人运动、创建人民军队、创建根据地、建设红色政权、独立自主的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江西是中国革命发展的风水宝地,是我国红色旅游资源的“富矿区”。其三是分布集中,呈现出以南昌为中心,江西的东南西北集聚分布,并且这些红色景点资源与江西的绿色山水相互交融参差分布,极具保护和开发的价值与潜力。其四就是江西红色旅游的发展已经初具品牌。

目前,江西在围绕“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打造品牌,全面提升红色旅游品质,拓展红色旅游市场。例如,井冈山将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和绿色资源有机地融合起来,拓展红色旅游市场;瑞金围绕共和国摇篮的主题,加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纪念园等项目建设,倾力打造红色旅游名城;萍乡围绕中国工人运动与秋收起义策源地的主题,建设安源红色旅游博览区;上饶围绕血染的丰碑为主题,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同时,江西与全国的红色资源的分布一样,大多地处偏远地区。正因为红色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的革命老区,因此,发展红色旅游就成为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就此来说,江西的红色旅游搞得比较好,能够根据不同地域打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形成红色旅游的亮点。

记:从全国范围来看,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的现状如何?

卢:总体来讲,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的现状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概括。第一,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第二,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迅速并已形成热潮。第三是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

首先来说,红色旅游的提出以及发展是近几年的事情,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将红色的革命传统教育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旅游休闲经济相结合,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在保护下的开发利用,在开发中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需要我们共同来加以研究和实践。

其次是红色旅游已经得到政府和民间各个方面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出现了热潮,从各个方面来推动红色旅游。1997年以来,中宣部先后公布了三批近300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以1997年中宣部首批公布的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例,以上示范基地可列为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保护与开发对象的占75%。随后有关部门和地方也陆续命名了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此推动了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在晚年撰写回忆文章、书籍,捐赠珍贵的历史资料、历史照片、历史纪念物(遗作、遗信、遗物等),成为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重要举措;中共党史研究部门长期进行的史料收集、整理和编纂,为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做了最基础的工作;文物保护单位、新闻出版界编辑出版了诸多革命传统教育类书籍资料,为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同样做了艰苦、细致的工作;著名党史军史专家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也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同时,利用影视工具及互联网络等高新技术手段对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特别是网络传播,既有革命传统教育网站、精神文明网站、道德教育网站、红色旅游网站,更有网络电影、网络电视,还有新浪网、搜狐网、百度、google等知名网站也开发了红色文化、红色人物的专栏。他们都共同推动着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再次,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机遇与挑战并存。正如前面所谈到的,作为一个新兴课题和方向,红色旅游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民间各界的热情响应,使得红色旅游的发展,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获得难得的机遇。但同时,如何将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与现代的旅游休闲经济相结合,实现红色文化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在保护的前提下得到开发和利用,在开发中实现红色精神的传承,实现红色文化传统和现代民族文化的发展复兴相结合,将传统教育内容题材和现代经济形式相结合,与网络空间传播、与大众文化传媒相结合,这都是红色旅游发展所必须应对的挑战。

记:目前红色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还存在哪些不足?

卢:根据我们课题组的调查和研究,红色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主要存在这样一些共性的问题。首先是保护的问题。红色旅游景区所在地大多经济基础薄弱,区位条件欠佳,与形势发展的要求相比,有不少教育基地和红色遗址保护存在投入不足、投资渠道单一、日常维护和改造资金短缺等问题,例如我们实地走访的红安革命老区的几处国家级重点文物遗址,由于缺乏专业人员和资金,大门上锁,长青苔,这样一些非常珍贵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日晒、雨淋,破旧了,如果不尽快加以抢救性保护,有些文物将无法再呈现和记录革命历史。

其次,随着岁月流逝,一些亲身经历革命岁月的老红军、老八路、老一辈红色文化研究者逐渐故去,这将是我们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红色旅游资源还存在一个法律保护问题,必须将红色资源的保护纳入相应的法律体系,这还进一步涉及到红色文化遗产的品牌保护、红色歌谣等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等等,这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另外,目前的图书杂志发行市场出现了大量的盗版侵权现象,更有一些书籍杂志对红色人物、红色历史事件描述的真实性令人质疑,至于在互联网上出现五彩缤纷的以“佚名”形式出现的红色历史作品,以及大量出现的没有标明作者和出版社的转载文章,这一切使得广大读者无所适从,也使红色文化的传播失去了公信力、完整性、严谨性,如果长期听之任之,很可能导致以讹传讹,引发社会的思想混乱。

再者,红色旅游发展目前缺乏区域合作与协作,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一拥而上的现象。区域合作与协作存在行政壁垒,阻碍生产要素的跨行政区域流动,造成了旅游业发展的一系列矛盾,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边界共有资源争夺、客源市场的非合理性竞争等。同时,各地的红色文化的内涵普遍存在挖掘不深,在红色旅游的介绍和有关书籍中,景点介绍多,内涵介绍少,存在着只见物见景的偏向,缺少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背景的介绍,表现出软件配套不足,展示手段落后、展示内容陈旧单调,缺乏吸引力、感染力等。因此,我认为发展红色旅游迫切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产品结构,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培养当地红色旅游的精品亮点。简而言之,红色旅游资源必须合理有序开发,确立精品开发理念。

记:您的学术研究伴随着“红色旅游”概念的产生和发展,最近的学术成果有哪些?

卢:我从2000年开始从事红色旅游文化的研究,2002年以后集中研究井冈山红色文化,已经出版《井冈山红色旅游文化》、《南昌红色旅游资源研究》2部专著,相关论文40余篇。现在,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红色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内容涉及红色文化与民族精神研究,红色文化的网络空间传播,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及在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研究中还存在的一些其它问题。

在华东交通大学校方的大力支持下,红色旅游研究已经形成学术团队,组稿完成了《赣南红色旅游资源研究》、《萍乡红色旅游资源研究》、《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资源研究》、《红安红色旅游资源研究》等多部书籍组成的红色旅游资源研究系列,申报获批《红色歌谣研究》等项目。其中《赣南红色旅游资源研究》已申请江西省社科文库出版。

近两年,红色旅游已颇受学者关注,但是此类研究目前大都从红色旅游景点介绍的角度,以景和物为研究重点。其实,红色旅游研究问题的终极指向应该是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通过休闲旅游这种现代经济生活方式,人们可以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欣赏自然景观、体验民俗风情中放松心情、娱乐休闲,在驻足人文景观、缅怀革命先烈、感悟历史文化中丰富人生阅历,增强民族认同感,满足精神享受,启迪思想觉悟。

最后,我们的学术研究必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在寻求实现发扬和传承民族精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方式方法,如何使得红色旅游成为凝聚和锻铸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新形式,这就涉及到红色旅游的核心价值问题,这也是我从事红色旅游文化研究的原初动力之一。因此,我热切地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从各自领域出发,共同研究和发掘这一问题,使得红色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