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希希是空政电视艺术中心导演。近年来,他以现实主义创作特点和细腻风格执导的电视连续剧《花非花》、《结婚十年》、《历史的天空》、《搭错车》、《幸福像花儿一样》、《垂直打击》等在观众中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囊括了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电视电影“百合奖”,电影“华表奖”等多个奖项。作为军人导演,高希希对军旅题材电视剧创作有着执著的追求,《历史的天空》、《幸福像花儿一样》等剧作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军事题材电视剧要拍得好看、让观众爱看是高希希一直坚持的信条。
真实的生活状态很重要
记者:您本人一直生活、工作在军队中,军事题材电视剧在您的作品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类电视剧的创作很容易导致模式化,不容易拍好,但您的几部作品,比如《历史的天空》、《幸福像花儿一样》等军旅题材剧不仅在评论界受到好评,更重要的是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您觉得要把军旅题材电视剧拍好要注意哪些方面?
高希希:《历史的天空》叙述的是从抗战时期新四军的建立、成长,一直到建国后国家军事建设的事,按照这个大脉络走,用老一套的方法拍出来谈的就只是我们军队建设的事了,和历史教材一样,谁看呢?这个电视剧的名字很大,但我的切入点不一样,我从最小的人物着眼,找了一个乡村里的泼皮无赖,这个人物一开始基本上是个流氓无产者、无政府主义者,观众从他的思想认识过程和世界观的改变过程中可以体味到共产党是可以把一块顽石炼成金子的。
这个人就是剧中的姜大牙。他连进入共产党队伍中来也是与人们传统的认识大相径庭的,他是要去投靠国民党而误打误撞投到共产党队伍中来的,来了他还想跑,因为他觉得共产党队伍太苦,这其实很真实地想法,像他那样一个人怎么可能一上来就有那么大的报国雄心呢?他有一个逐渐教育、逐渐认识的过程。“国民党还发饷,共产党连枪都没有,我是要打鬼子,但不要穷打,我要跟着装备好的军队打”,姜大牙这些想法其实非常朴素。他最后能留在共产党的军队里也很有意思,在他要离开的时候,看见一个漂亮姑娘,这一下他的想法又变了,他想共产党军队里有这么漂亮的姑娘,呆下去好像也没什么不好。就这样,姜大牙呆了下来,共产党就改造他,把他身上的匪气、无赖气改造掉,最后成为我军的高级将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姜大牙的这种经历带有很大的普遍性,这是我们党和军队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发生过的事情,我们的很多老同志看到以后就感到特别亲切,过去这种粗话连篇的将领虽然不能说是我军的特色,但是存在,而且不少,我们在剧中重点展现他们的逐渐认识过程和世界观的改变过程,这不是凭空捏造的,所以这种人物形象有力量、丰满,观众认同,自然会靠近你,就这么简单。
记者:在故事本体的讲述方面,您在创作时又有哪些要求呢?
高希希: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东西,外面的东西做得再精致,故事讲得不好也没用。故事要动人,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你要关注其中的“人”——人的生活,人的真实的生存状态。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都是要谈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和他们体现的不同的价值观。我在拍《历史的天空》的时候,努力地去避免一些东西,那就是以往很多主旋律影视剧存在的光有事件,人物被事件给淹没了这一问题,我希望的是在保留事件的基础上把人物做出来,塑造一个不一样的革命者,更加真实的革命者。以前高大全式的革命人物模式现在的观众根本不认同,我们必须找到新的方法去塑造人物形象。
创作者必须有感而发
记者:军事题材电视剧往往会塑造太多套路相似、难以接近的革命者形象,您认为人物形象塑造应注意什么?
高希希:我倒不是觉得观众就喜欢这种带匪气的革命者形象,而是我们的观众看太多套路式的、脸谱式的革命者形象,他觉得虚假,所以在看到在内涵上要真实的人物形象后,他觉得和他的生活靠近,有的老干部就直接对号,说,这就是我们的连长,我们连长当年就这样。
军事题材电视剧最大的忌讳就是人物的空洞,我们对英雄人物的宣传方式容易导致人物的空洞,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像《幸福像花儿一样》,是一个现代的,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较接近的军事题材剧,如何刻画出一个有情感、有自己的爱、有自己的恨、有自己心中阳光的这样一个军中女孩是关键,所以我们就选择了一个部队文工团的普通女孩,从她身上找到真实的感觉。
记者:那您觉得像姜大牙这种人物形象还会出现吗?这种带些匪气的革命者形象会不会成为军旅题材剧中另一种脸谱化人物?
高希希:我不希望姜大牙的形象在别的军旅题材影视剧中重复出现,我看到一部军旅剧的剧本,叫《去日留痕》,讲的就是一个儒将的故事。他和姜大牙是完全不同的路子,他是当时北大一批投身革命的大学生的缩影,他们为了理想,千辛万苦跑到延安参加革命,最后成为我军的战将,他骨子里有我们很深厚的儒家思想在。他可能会因为一幅国宝级的字画去攻打一座城,以免它落入日本人的手中,而他手下农民出身的士兵可能根本不理解。这种儒将的形象就和草莽英雄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军队中这种儒将也很多,光靠草莽英雄是打不下天下的。
一个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在创作中可能会出现跟风现象,但仅凭跟风模仿,就如同空中楼阁,人物形象不会丰满,细节表现也会不真实。人物形象能打动人最重要一点是细节的真实,没有真实的细节,就如同人没有血脉,鲜活不起来。你如果用自己真实的体验再创作出类似的形象我觉得也会成功,但跟风模仿,凭空编纂,不会出好的人物形象。作为创作者,必须是有感而发。
游刃有余拍摄不同题材
记者:细数您拍过的电视剧,除了军事题材,悬疑、情感等题材您也有涉及,如《花非花》、《结婚十年》、《与爱同生》、《搭错车》等等,而且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作品都无一例外地受到观众们的喜欢,请问您是怎样做到游刃有余地去面对和处理不同题材的?
高希希:我在拍电视剧的时候总有一种电影的情结在,不一定就是它,但是在叙事方式上、风格上尽量往上靠。比如说《花非花》,它是个悬疑剧,我就采用希区柯克的手法,去完成这个心理结构的剧。到了《结婚十年》,说的是我们平常生活的东西,我就采用一种近似于纪实的手法增强其真实性。《历史的天空》需要一种凝重感,我就跟我的剧组成员说我们要拍一个类似于电影《勇敢的心》那样的东西,因此在面对日本人的侵略时,镜头都是非常写实的,有点血腥、残忍。《幸福像花儿一样》则讲的是一个幸福的理念,在每个人心目中幸福的标准是什么,这就像阿巴斯的《小鞋子》,有一种很温馨的东西,有苦也有乐。再比如《真情时代》,我首先想到的是《美国往事》。而重拍《上海滩》,我首先想到能不能做一个像《教父》一样的东西,但不论面对什么题材,我最后还是把重点放在表现剧中人物、表现人物细节这一点上。
创作不止努力前行
记者:如何做到在创作中达到细节的真实?您能做到这一点是不是和您多年的军旅生活有关?
高希希:这很大程度上要靠平时的积累,作为一个导演,作为主要的故事讲述者,你自己要有一定的认识修养,包括你的世界观、历史观以及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都要处在一种很厚重的状态。我能在自己的电视剧中做到比较真实,和我多年的军旅生活的确有关系,比如说我身边有很多老战友的父辈、老首长,和他们接触多了,你就对生活中的真实的革命者形象有很深的感性认识,把这些在电视剧中表现出来自然而然就显得真实。
记者:您好像对《历史的天空》这部剧比较满意,它是您最满意的作品吗?
高希希:说到满意,我觉得自己还没有特别满意的作品,这不是自己谦虚。《历史的天空》有很多缺陷,比如“文革”时期的戏表现不足,留下了不少遗憾。到目前为止自己拍过的那些作品,我认为最大的不足还是故事的讲法上和制作的精良上还达不到水准,差很多东西。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准,我心里其实也不是特别清楚,只能努力往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