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行云流水般的音乐,一只“东方天鹅”轻盈地在王子的双肩上、头顶上跳起了芭蕾舞,依偎流连,欲飞未飞……这样的情境曾倾倒了多少人,对演绎这段剧情的表演者来说,他们都很难确切知道。在中国传统杂技和西方芭蕾艺术浑然交融的杂技剧《天鹅湖》里,表演者沉浸在了童话般的艺术氛围中,某种意义上说,也演绎了他们自己的“童话”。这对表演者,就是曾获国际杂技界最高奖——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金小丑奖”的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优秀杂技演员魏葆华、吴正丹伉俪。
“爱人的肩膀是我的舞台。”吴正丹如是说。的确,舞台上,吴正丹是“天鹅”,魏葆华是“王子”;舞台下,他们又是恩爱夫妻。从搭档训练的兄妹,到翩跹于舞台上的恋人,又到正式走向红地毯,魏葆华和吴正丹的经历演绎了一个现代的真实童话。
从搭档到恋人
正像所有的童话故事那样,主人公开始的路途并不平坦。魏葆华至今都记得,他13岁那一年,孔令仪教练不顾他已过了练体操的年龄,硬是说服他的父母,让他进了体校。临去体校时,父亲说:“既然选了这一行,就要做到最好!”这句话一直影响他至今。
3年后,吴正丹也进了同一所体校。吴正丹进体校时,开始练的是艺术体操,因为个头不够,后来又被分到了技巧队。这让吴正丹沮丧了好一阵。在她看来,技巧队里的底座和尖子之间的关系并不好,有时还争吵。
最初见到魏葆华,吴正丹对他的印象并不好,觉得他整天对搭档凶巴巴的。可是没想到,教练首先给她安排的搭档就是魏葆华。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魏葆华的年龄整整比吴正丹大10岁。在魏葆华眼里,吴正丹就是一个小妹妹。但年龄又能阻挡什么呢?
1996年和1997年是关键的两年。陆续在全国乃至世界的重要体育赛事上获奖后,魏葆华和吴正丹的体育事业进入了最好的时期。然而他们心里清楚,他们的竞技状态已经到达巅峰,很难再发展,拿到世界锦标赛冠军的希望太渺茫了。他们做出了让人大吃一惊的决定:退役。但事情的转折总是来得微妙——
在技巧队期间,两人的出色表现早已吸引了一些团体的目光。其中,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的领导对这对组合特别看好。不久,两人被战士杂技团借调,调期一年。尽管他们有练技巧的基础,但杂技节目不是一蹴而就能练好的,加上没有合适的节目,始终上不了杂技团的大型晚会演出。一年后,魏葆华和吴正丹又回到了辽宁技巧队。
在准备退役的日子里,未来前途茫茫难料,而多年的搭档也将要分开,这让魏葆华和吴正丹免不了有些伤感。有时两人长时间坐在一起没有一句话,比赛训练已使他们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正是在那段时期,他们从搭档、队友变成了心有灵犀的恋人。
而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团长宁根福和副团长高俊生不断来电,魏葆华和吴正丹被说服了。他们决定再次南下广州,去开辟新的事业。
含泪站在爱人的肩上
1998年,魏葆华和吴正丹被特招为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演员,从此穿上了军装。
在魏葆华、吴正丹刚到战士杂技团时,团领导就觉得两人练造型非常合适。正巧当年战士杂技团赴欧演出时有个对手顶技巧,丹麦皇家芭蕾舞团团长看完演出后激动地说:“你们的节目把我们皇家芭蕾舞团的演员都比下去了。”这句话让团领导深受启发,为什么不能把芭蕾跳到人的背上、肩上呢?
把中国传统杂技与西方的芭蕾舞相嫁接,这是一条没人走过的路。传统的对手顶技巧并不在人身上跳舞,女演员穿的是普通软底舞鞋,表演也以倒立、扳腿、抛接性空翻等杂技性较强的动作为主。从战士杂技团的主创人员萌生把芭蕾舞移到人身上跳的念头起,第一步就要求女演员从地面跳到男演员的背上。
完成这第一步,魏葆华、吴正丹就用去了半年……
动作难度有了,可是还很生硬、不优雅,于是决定增加肩上、头顶上的动作。在张继刚、赵明等著名编导的指点下,芭蕾舞中的“阿拉贝斯转”、“苏提纽”被运用进来了,最高难度的动作“头顶单脚踹燕”也出现了……
“刚开始往他身上站的时候,100次里2次成功就是希望,每30次到每20次里有一次,就是进步。”吴正丹说。
而为适应6层胶布叠成的尖硬芭蕾舞鞋,始终作为“底座”的魏葆华,每次肩上的肌肉则要承受45公斤体重的足尖旋转。他的双肩先是烂,后结痂,再转烂,再结痂,吴正丹的那双舞鞋如同“绞肉机”,前端浸透了血水和脓水。别人看来都觉得“残忍”:“你怎么忍心还往下踩呢?”可吴正丹不吭声,她明白魏葆华的脾气,不完成训练指标,他再疼也是不会放弃的。就这样,吴正丹含着泪水,忍着心痛,每天100次踩上魏葆华的伤口,每次她都力求准确,避免反复。魏葆华说:“因为要穿芭蕾舞鞋,她的大脚趾也练出了骨质增生,趾甲反复化脓……”
这是一种相濡以沫的默契。如今吴正丹轻易就能站在魏葆华肩上,甚至跟人说话聊天。《东方天鹅——芭蕾对手顶》终于立在了舞台上。
连夺大奖
魏葆华和吴正丹清楚地记得,当他们俩头一次将《东方天鹅——芭蕾对手顶》这个节目呈现在舞台上时,大多数观众不相信是真的。7分钟的节目,中间14次鼓掌。
“这个节目拿到的最关键的一个大奖,是2000年在第五届全国杂技比赛上获得的‘金狮奖’。”说起这个奖,魏葆华和吴正丹深感幸运。因为该节目不像传统杂技,技术含量有限,他们险些不能参赛。正因如此,魏葆华、吴正丹坦言:“当时去比赛,压力很大,心里想着这回拼了,毕竟大赛机会太难得了,这个台阶迈上去了就是成功。”可是没想到,《芭蕾对手顶》的演出效果非常好,在所有金牌节目中排名第一,拿下了当年全国杂技最高奖“金狮奖”。
2002年1月,魏葆华和吴正丹携《东方天鹅——芭蕾对手顶》节目参加第26届蒙特卡洛国际杂技节。面对20多个国家100多名演员的挑战,他们最终以杂技和芭蕾的完美融合被评委称为“不可思议的表演”,捧回了国际杂技最高奖——金小丑奖。不久,以此为核心编创的杂技剧《天鹅湖》出台,该剧很快就被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实施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定为2005-2006年度十大精品剧目之一。专家预言,《天鹅湖》将引起一场新的杂技革命。
演到《天鹅湖》的故乡
为了演好《天鹅湖》,小两口的生活又多了一项内容,就是到处购买芭蕾舞影像资料。他们想尽办法,找了10多个版本的芭蕾舞剧《天鹅湖》反复观摩,仔细体会。魏葆华说:“对芭蕾了解得越多越深,我们就觉得离它的境界越远。”拿吴正丹的话说,在两个小时的杂技剧里,“连走路都要走出美感”,当杂技遇上芭蕾,它就不再是单纯的技巧了。“如果不能演出芭蕾的韵味,怎么对得起这门唯美的艺术?”吴正丹说。
如果说艺术的行程是最远的,那是因为它能抵达人的心灵。对魏葆华、吴正丹来说,最让他们难忘的,是2006年他们把杂技剧《天鹅湖》演到了芭蕾舞剧《天鹅湖》的故乡——俄罗斯。这次行程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对艺术颇为挑剔的俄罗斯人一向把芭蕾视为国粹,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对中国青年杂技演员居然能把他们心目中的芭蕾演绎得如此优雅、如此充满艺术的韵味。剧情发展到王子与白天鹅相见,吴正丹扮演的天鹅跃上魏葆华这个王子的双臂,在肩上和头顶上跳起芭蕾,一个360度旋转到一个高难度的“踹燕”造型,观众席轰然爆发出一片叫好声。最后一场演出谢幕时,俄罗斯文化基金会主席马哈耶夫先生走上舞台,为“天鹅夫妇”颁发以世界著名芭蕾舞演员乌兰诺娃命名的“乌兰诺娃奖”金质奖章。
当地媒体对演出好评如潮,称这台充满中国特色的杂技剧作,将世界经典艺术元素与东方的传统杂技元素相融合,对诞生于俄罗斯的《天鹅湖》进行了充满时代感的全新改造。更有媒体说,这是“最美的杂技”,“最险的芭蕾”。
虽然已成为明星,魏葆华、吴正丹却总是表现得那么朴实谦虚。在赴欧美演出时,也有人问他们愿不愿意留下来,他们都拒绝了。他们说:“战士杂技团是一个整体,离开了这个团队、这片土壤,丑小鸭怎么能变成白天鹅呢?”今年3月份,他们受组织委派,再次赴俄罗斯执行俄罗斯“中国年”开幕式的演出任务,为中俄文化交流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在香港回归十周年庆典演出上,他们又以精彩的演出,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今年是建军80周年,各部队单位正热火朝天地准备各种庆祝活动。回想自己入伍从军的历程,魏葆华和吴正丹深有感触。他们说,在部队里找到艺术的平台,在爱人的身上找到艺术梦想的支点,这是生命中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