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云的名字,在部队官兵和广大观众中有着很高的知名度,这位谱写军歌的硬汉子,几十年来,为部队、为观众贡献了多部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是他用一个个激情飞扬的音符打造而成,它们是那样的坚实,那样的饱含深情。
40年前,正当“文革”进行的时候,一位中学生却走出了旗海人浪,一门心思做起了当文艺兵的梦。征兵季节到了,他凭着激情和冲动谱写了歌曲《我要当兵》。接兵的同志听了很受感动,当即做出决定,让他穿上了军装。从此,孟庆云踏入了日思夜想的军营,也踏上了军旅音乐的创作之路。
孟庆云对军旅歌曲的创作之所以驾驭得这样轻车熟路,得心应手,他谱写的旋律之所以能那样优美动听,那样亲切感人,是得益于他对军旅生活的熟悉,更得益于他对军队、对官兵怀有的深厚情感。正像孟庆云所说:“艺术创作是来自于生活的自然流淌,不是刻意的。没有感觉,求上帝也不行。”
部队是个大熔炉,青年在这里摔打,意志在这里磨练,理想在这里升华。当年孟庆云入伍到部队宣传队,除了演出,还在连队站过岗,放过哨,喂过猪,放过牛。他对从军路上所经历的一切,从不怨悔,只感到自豪,苦辣酸甜均视为财富。军人和军队对于他来说不是一身衣服、一个概念,而是渗入骨髓和血液里的生命内涵。这位与新中国同龄的空政文工团作曲家,对伟大祖国和空军部队倾注了无限的深情,他常常为日新月异的伟大祖国和正处跨越式发展时期的人民军队而感动。然后,他把这种感动孕育在饱含激情的音符上,去祝福祖国,去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催征呐喊。与他同一创作室的同志都记得,在长江抗洪的大堤上,在重走长征路的旅途上,在冰山雪域的哨所旁……他多少次为英雄们的事迹和默默奉献青春的战友们洒下激动的泪水,他又多少次饱含热泪在抗洪现场或边关营地挥洒激情的音符,写下一部部感人至深的作品。
如果我们把一首好歌比作天籁之声,那么对于作曲家来讲,谱写一首好歌首先是符合人类审美要求的客观存在,同时,又是天地间的自然感应,作曲家要修炼到这个境界,非一日之功。当孟庆云梦想成真当了一名文艺兵之后,对音乐创作的酷爱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在当时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他到处寻找有关创作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光是手抄各地民间乐曲和民歌就有千首,并坚持每天弹奏背咏,积累乐汇。
厚积而薄发,孟庆云从20岁出头就开始发表作品,特别是1988年调入空政歌舞团后,组织派他去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使他的创作真正进入了高峰期。他从《黄河源头》走起,一路奔泻而来,《长江长》、《黄河黄》、《二泉吟》、《祝福祖国》、《归航》相继推出。特别是反映部队生活和军人情怀的歌曲更是集中了一个爆发期,诸如《长城长》、《为了谁》、《想家的时候》、《我就是天空》、《什么也不说》、《穿军装的川妹子》、《当兵干什么》、《兵之歌》、《军队节奏》、《哨所》和《我用胡琴和你说话》等,他脚踏生活阵地,紧跟时代的步伐,挥洒激情的音符,一路高歌走来。武警国安录音棚录音师陈庆对此感慨地说:“像孟庆云这样有激情的作曲家不多,更可贵的是他不重复自己。每次带来的作品都让我感到陌生,甚至怀疑这不是出自他的手,他每天都在进行着自我的超越,他的心境好像永远是20岁。”
“一个音符一滴血”是孟庆云对自己创作的评价,“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是生活对孟庆云的报答,当他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时才发现,迄今为止,有68首作品获奖。多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和解放军文艺奖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级的奖项。组织上也给了他很多荣誉,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7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被授予文职将军军衔。
备受专家和观众注目的是7月13日晚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办的孟庆云作品音乐会的专场演出。这台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而举行的音乐会,是孟庆云40年军旅歌曲精粹的精彩呈现,使观众大饱“耳福”,也使我们看到他更加丰厚的创作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