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王丽云不是一位纯粹的话剧演员,因为不少观众是看了她主演的电视剧和电影后知道她的,她应该算是影视演员。但《天边有一簇圣火》中的巧巧、《鱼水情》中的邝海妹、《李大钊》中的赵纫兰、《最危险的时刻》中的老大娘……多年来,作为话剧演员的王丽云塑造了各种各样的角色,既有贯穿全剧的主角,也有台词有限的配角。她从来不管角色大小、戏份多少,只要演,就会倾尽全力,反复揣摩,直到自己满意。王丽云说,“我是一个地道的话剧演员,我的根永远在话剧舞台上。”
李默然老师是我的伯乐
王丽云出生在沈阳市一个工人家庭,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是班上的文体委员。因为嗓子好,舞跳得好,王丽云经常参加各种文艺演出。20世纪70年代初,王丽云从铁路中学毕业后,参加了沈阳铁路局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宣传队的演员都是业余的,演出的也大都是一些革命样板戏。经过锻炼,这时的王丽云已经身兼数职:报幕、单弦、大鼓、二人转样样能行,而且样样不错。也就在这时她幸运地遇到了自己的恩师——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默然。
“默然老师是我的伯乐,没有默然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说起当年默然老师对自己的支持和鼓励,王丽云至今激动不已。当时辽宁省人民艺术剧院要排一个新戏《为革命修路》,希望由工农兵自己演自己。有一次,李默然看到铁路局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觉得其中一个报幕员小姑娘非常不错,一举一动透着一股子机灵劲。一问,知道她叫王丽云,不仅做报幕员,还会单弦、大鼓、二人转。李默然说,“让她参加《为革命修路》的演出吧,我觉得她合适。”就这样,王丽云离开文艺宣传队,参加了《为革命修路》的演出。
在演出中,业余出身的王丽云表演起来却丝毫不业余,一招一式颇有专业演员的架势。《为革命修路》演出效果非常好,还到北京参加了汇演。在北京汇演期间,总后宣传队发现了这个人才,向她发出了热情的邀请。这时,李默然正准备将王丽云调入辽艺。一边是发现自己的伯乐,一边又是令人向往的军营,王丽云面临着人生的选择。王丽云从小就向往部队,希望穿上军装。经过认真考虑,她选择了部队,也因此对恩师心怀愧疚。默然老师虽然希望她留下来,因为她实在是一个非常好的演戏苗子。但他还是尊重王丽云的选择。他告诉王丽云:“到部队后,一定不要放弃努力,别忘了你是一个演员。”多年来,默然老师始终默默关注着王丽云的发展。有一次,王丽云回沈阳参加艺术节,默然老师走上舞台与她拥抱,连声说:“不错不错,当年那个小姑娘现在不得了了!”
入伍两年后,王丽云从总后宣传队调到总政话剧团,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在话剧团,她主演了第一部话剧《原子与爱情》,此后就一直在话剧舞台上熠熠生辉。她曾经主演了《李大钊》、《鱼水情》、《最危险的时候》、《马蹄声碎》、《天边有一簇圣火》、《圣地之光》等多部大型话剧。从80多岁的革命老妈妈,到十七八岁的红军女战士,每场话剧,她都演得细致入微、淋漓尽致。
要对得起观众 就要用“傻”功
王丽云在部队已经工作了30多个年头,先后获得全军文艺汇演表演一等奖、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三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员奖、中国话剧金狮奖等奖项。熟悉王丽云的人都知道,这些荣誉的获得,都是靠她的对艺术的执著和不懈的努力换来的。王丽云自己说,作为一名话剧演员,演戏要对得起观众,就得用“傻”功,没有任何捷径!
“王丽云是个‘戏魔’,给她上课不仅要精力充沛,还得有体力。”1987年,王丽云到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凡是教过王丽云的老师都这样认为。王丽云告诉记者,上学的时候她经常“不放过老师”。表演课一上就是4节,摸爬滚打,一上午下来,师生又累又渴、筋疲力尽,一下课,大家赶紧换上衣服直奔食堂。可是往往最后一嗓子:“老师,我再给您说一遍,您看对不对。”王丽云边擦汗边跑到老师跟前,将这堂课的要点连说带比划一遍,直到老师“完全正确”的评语吐口,她才露出孩子一般的笑容,将老师放过。但她在归纳了当堂课的内容后,又经常兴致勃勃地再提出个别出心裁的见解,而这些见解又一言半语难以说清,于是,从站着说,到边说边比划,到完全投入,一堂表演课又开始了。直到王丽云和老师都听到对方肚子“咕咕”叫时,她才像梦中醒来一般:“对不起,对不起,老师,耽搁您吃饭了!”
晚上,几乎是刚刚推开碗筷,电话铃响了。老师拿起电话,是王丽云的声音:“老师,晚上有事吗?我们排练,您最好能到我们组来给我们指导一下,就一小会儿,就一小会儿。”但是,老师去了之后,这“一小会儿”往往到晚上11点左右才结束。王丽云当然十分满足,因为她又从老师那里得到了更多的心得和体会。
命运常常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文化素养的提高,心灵素质的开掘及基本功的训练,在王丽云的创作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她对生活的审视越来越敏锐,对于形象的发掘越来越有自己的独特视角,表现形象的能力越来越得心应手。观众们也发觉,她塑造的形象品位在提高,韵味更浓郁,而她自己的纯朴、细腻、鲜明、炽烈的创作风格也日臻完善。《鱼水情》中的邝海妹是一个事无巨细一手抓的民政局长,颇有一点“女强人”的色彩。但是,王丽云通过对这个人物的整体塑造,大写了一个“母亲”:在干练中透着细腻,在坚强中透着柔情,在对人严格的要求中透着深沉的关切。有一段戏非常感人,王丽云处理得恰到好处,她没有大的形体调度,而是坐在桌前,强忍着丧子的悲痛,和着眼泪,强咽下递过来的饭,酣畅淋漓地将海妹从情感的爆发到抑制的过程呈现在观众面前,令人心灵震撼。在史诗剧《最危险的时刻》中她塑造的母亲,则是个愤怒了的母亲、复仇女神的形象,王丽云的一声从内心迸发出来的“儿啊,给娘报仇!”震撼着剧场,震撼着观众的心灵。在《李大钊》中她扮演赵纫兰,在刻画她善良、贤惠的同时,王丽云又赋予她纯真及对李大钊事业的支持和忠贞不渝的爱。她与李大钊击掌的细节,对“守常,你先走吧,等到下辈子我会再找到你……”的台词处理,不仅使得形象本身,而且使得整段戏都升华到诗的意境。
献身舞台 就要懂得放弃
王丽云曾经说过:“平凡人一辈子只能做成一件事,演好话剧就是我这辈子最大的事。”对此,她解释说:“我热爱军队,热爱戏剧事业,部队圆了我这两个梦。军队为我提供了演绎人生的大舞台,为我竖起了摘取戏剧王冠上的‘梅花’的阶梯,我今生感激不尽。我演不够军人,演不够军人的妻子和母亲,我愿用整个生命去拥抱军旅戏剧。”
多年来,王丽云也演过一些影视角色,在《过年》、《女兵圆舞曲》、《遗失的伴侣》等几部电影和《苍茫》、《费家有女》、《妈妈心中的军礼》、《老城墙》等电视剧中有过出色的表演,但正是因为发自内心的对话剧的热爱,使她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了话剧舞台上。
虽然放弃了很多演电视剧、电影的机会,她从来没有感到后悔。在话剧《天边有一簇圣火》中,她饰演军嫂“巧巧”,这是一个一心爱自己的丈夫、一心做贤妻良母的女人。王丽云把这个人物演活了。很多军人看了都很感动,纷纷称赞王丽云饰演的“巧巧”成为继春妮、韩玉秀之后的“第三代好军嫂”。很多影视剧组由此知道了王丽云,请她去饰演重要角色,然而,一打听却得知她忙着排练话剧,只好作罢。
为了话剧的表演,她谢绝了一部又一部内容和角色都非常适合她的影视剧,每一次谢绝,在她心灵深处都会有思想斗争:她多么想在影视剧表演上多些尝试,在荧幕上塑造更多角色啊!然而她告诉自己,自己是一个话剧演员,必须战胜影视的诱惑,因为舞台需要她。在排《马蹄声碎》时,又有一部20集电视剧的剧组邀请她,她又一次放弃。她想,《马蹄声碎》的很多演员都非常年轻,我无论在表演上还是在作风上一定要带好这些年轻人。这个戏形体任务特别重,每天上午进行舞蹈排练,下午排戏。年轻的演员都有些吃不消,但她硬是挺了下来。导演汪遵熹对年轻的演员们说:“王丽云这样陪你们,你们没权力演不好戏!”最终,王丽云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和艺术功力感染了其他演员,感动了广大观众。
王丽云是勤奋的,排练场、舞台上洒满了她辛勤的汗水,她为军事戏剧的繁荣、为军队的文化建设、为加强我军战斗力量尽了自己最大的一份力。而王丽云自己说,我是幸运的,因为解放军这所大学哺育了我,为我大显身手提供了条件与舞台。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王丽云总会给自己定更高的目标: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探索时代的脉搏、人生的内蕴和生活的真谛,希望在舞台上、屏幕上塑造出更多、更美、更精的形象,来为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军的解放军将士和全国人民鼓劲、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