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奋进发展的号角

http://www.cflac.org.cn  2007-08-03  作者:陈先义  来源:中国文联网
 

从南昌城头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至今我军已经走过了80年的光辉历程。80年,军旅戏剧如同冲锋的号角,始终伴随着人民军队的脚步前进。如果仅仅以话剧在中国的诞生计算,从1907年话剧从上海走上舞台算起,话剧在中国走过的历程整整百年。当历数中国话剧百年历史走过的脚印时,我们发现,在这串长长的脚印里,中国军旅话剧以其特有的光彩,在话剧艺术史上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中国话剧,从它一诞生就伴随着时代的风风雨雨,它的历史,既是文艺工作的历史,又是革命斗争的历史,更是军事斗争的历史,而军旅话剧作为中国话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话剧艺术的成长和进步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军旅话剧,从它在中国第一次走上舞台,就伴随着战争的硝烟炮火,就得到了党和军队领导人的关心和厚爱。

我军第一支话剧艺术团体,是1933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在井冈山成立的战士剧社,这个剧社的前身就是罗荣桓同志于1928年1月创建的红四军宣传队(新中国成立后改编为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宣传队改为剧社并正式列编的当年,红军在井冈山举行文艺会演,战士剧社便把四幕话剧《南昌暴动》和大型话剧《杀上庐山》同时推上舞台。这是中国军旅话剧第一次以成熟作品形式走上舞台。它的演职人员阵容之强大,在中国话剧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南昌暴动》由红一军团政治委员聂荣臻担任编剧,军团保卫局长罗瑞卿担任导演。而聂荣臻还同时担任剧中主演——起义部队党代表。比较起来,大型话剧《杀上庐山》的演职员阵容就更为壮观,李伯钊、李克农、钱壮飞、胡底担任编剧,周恩来审定剧本,罗瑞卿担任导演,聂荣臻饰剧中人物宋子文,钱壮飞饰蒋介石,童小鹏饰宋美龄,其他主要演员,几乎全是后来在革命战争中名字如雷贯耳的红军将领。至于观众,是以毛泽东、朱德等为代表的红军官兵。这次井冈山文艺会演,也是我军文艺史上第一次重大文艺活动。话剧作为一种艺术体裁在部队文艺舞台的出现,奠定了它在中国军事文艺发展史上的地位。

1934年的秋天,红军长征离开江西苏区前的一个晚上,瞿秋白带领的留守处文艺演出队整整演了一个晚上,红军艺术家们在井冈山地区创作的5个最经典的话剧,逐一给老区人民作了告别演出。在我军的文艺史上,这是一次最为悲壮的文艺演出,万千观众冒雨观看,谁也不肯离去。演出结束不久,根据地便被敌人占领。此后,即使在极其艰苦的长征途中,在湘江之滨、在乌江渡口、在雪山之巅、在茫茫草地,话剧演员们搭起棚子、插上红旗,把长征中的感人故事编成独幕剧,鼓舞红军奋勇向前。为了庆祝红一、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师,黄镇和陆定一在夹金山下亲手为剧社赶写了作品,作专场演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前线》、《归队》、《南泥湾》、《抓壮丁》、《炮弹是怎样造成的》等一大批反映革命战争题材的作品,成为那个时代中国话剧创作的主旋律作品,永远地写入了中国话剧艺术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后,部队文艺工作者勤奋创作,推出了一台台在军内外产生巨大影响的优秀之作。一部新中国军事文艺大系(戏剧卷),仅话剧类的优秀作品就达89部之多。《战斗里成长》、《万水千山》、《甲午海战》、《南海长城》、《霓虹灯下的哨兵》等优秀作品的推出,成为时代艺术强音,成为代表新中国不同时期的艺术发展标记。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一大批军旅戏剧艺术家继承我军戏剧艺术的光荣传统,积极投身创作,为中国戏剧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军旅话剧呈现一派勃勃生机,这种持续的繁荣和发展,是以一大批或振聋发聩、或清风和煦、或激越豪迈、或委婉动人的优秀剧目为标志的。这里,我们不妨开列一串具有代表性的剧目的名单:《结伴同行》、《天边有一簇圣火》、《李大钊》、《老兵》、《虎踞钟山》、《洗礼》、《绿荫里的红塑料桶》、《“厄尔尼诺”报告》、《岁月风景》、《桃花谣》、《爱尔纳·突击》、《老兵骆驼》、《零号防空洞》、《羽娘》、《高高的白杨》……即使这一长串剧目的排列,也并不能完全代表这些年来军旅戏剧所呈现的崭新气象。

对艺术的追求是一种责任,一个穿上了军装的艺术家不仅代表着职业的神圣和庄严,更代表着崇高的职责:那就是老老实实、踏踏实实、扎扎实实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部队官兵奉献高质量的精品佳作。这些年来,形形色色的诱惑不断地向艺术家们的价值观提出严峻的挑战。写话剧、演话剧都无可例外地与“奉献”这个词汇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但是我们的戏剧艺术家或戏剧人仍然执著地坚守着自己的那份责任。他们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在接受生活的锤炼,零下40摄氏度的边防巡逻、烈日暴晒下的训练场、铁打的营盘不断涌动着的动人故事,不仅在不断地丰富着他们自身的生活内涵,而且也在不断地坚定着他们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神圣责任,更加强化了他们作为军人艺术家的责任和意识。由于话剧具有的反映生活直接、迅捷、形象等特殊属性,具有与观众近距离接触所产生的强烈的情感碰撞,来自军营的火热生活又时时在滋养着作家艺术家们,因此才有了近年来诸如《爱尔纳·突击》、《零号防空洞》、《都市军号》、《老兵》等一批现实题材优秀作品的诞生。

长期以来,军旅戏剧家从题材上一直在两条战线上奋力开掘。一条是革命历史题材,表现我党我军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历史;一条是直面现实生活,表现新军事变革中的军旅人生。前者有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的《虎踞钟山》、总政话剧团的《桃花谣》、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我在天堂等你》,这几朵话剧奇葩的绽放和其在中国戏剧界引起的轰动效应,成为军旅戏剧家对革命历史题材戏剧创作卓有成效的贡献。《虎踞钟山》是讲历史的,但它的现实意义也十分深刻,那就是作为新时期的军人如何适应时代变革,不断在变化的生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至于成为落伍的士兵。这部戏剧已成为今天历史题材创作的成功范例。大型音乐话剧《桃花谣》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戏剧艺术形式,它在国内演出百场不衰的事实和在香港演出引起的轰动效应,向广大观众表述着这样一个事实:代表先进思想的文化和表现时代精神主旋律的作品必然受到观众的欢迎和认同,必然能为文化市场所接纳。与此相同,以表现我军进军西藏为题材的大型实验话剧《我在天堂等你》(解放军艺术学院演出)之所以能在第八届中国戏剧节上荣获第一名,与演职人员在整个创作演出过程中融入了对话剧艺术的全新探索以及严谨的艺术追求是分不开的,从而使这部话剧成为崇高悲壮的生命交响乐。应该说,写军事题材,是我军文艺工作者的强项,我们理应做出更大的贡献。的确,在这方面,我军文艺工作者也不负众望,接连不断地向部队、向社会奉献了一部部优美的精品佳作,为一个时期中国戏剧一步步走向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

同样,在表现现实题材、表现当代军营生活方面,军旅戏剧创作更是硕果累累。如表现98抗洪的《大江东去》、表现国际军事五项获胜的《爱尔纳·突击》、表现见义勇为精神的《徐洪刚》、表现模范团长李国安的《热血甘泉》、表现甘巴拉英雄雷达站的《甘巴拉》、表现修船老兵的《老兵》、表现南海前哨“钢八连”的《都市军号》,以及表现牺牲在长白山的通信战士的《飘落的雪花》等等。当然,军旅戏剧的繁荣,不仅仅是一个剧目数量的统计,更主要的也应该是高品位的艺术作品的集中展示。以这几年我军戏剧创作的社会影响及获奖频率之高看,应该说,我们获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从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在艺术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以表现时代精神为主题的军旅戏剧所表现的蓬勃生机。

去年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军队戏剧家接连推出了以《天籁》、《马蹄声碎》等作品为代表的一批大型话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天籁》这部作品,其影响始料未及。看完作品,不论是戏剧评论家还是普通观众,都不能不由衷地叹服:《天籁》是一部表现长征题材的现实主义力作。对中国军旅戏剧来说,它同时又是一部具有创新意义的大作。

当然,如果用更高的艺术标准来衡量,用部队广大官兵对文艺工作者的期待来要求,用“三贴近”的标准来检视我们的创作和演出,我们依然有不小的差距,并且在某些门类、某些题材方面,我们尚需作更加艰苦的努力。向人民奉献时代精品,为社会留下传世之作,仍然是我们文艺工作者为之奋斗不止的目标。

军旅戏剧艺术家卓有成效的创作,表现了他们对新生活新事物敏锐的发现和快速反应,表现了他们强烈的责任意识和集团冲锋能力。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军队文艺有一个从战争年代继承下来的优良传统,那就是戏剧家们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极大的热忱,满腔热情地关注生活,关注时代,关注我们前进发展和变化的军营生活,用手中之笔和表演艺术演绎丰富多彩的军旅生活,激励部队官兵投身国防现代化事业。

当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80年诞辰的时候,回首军旅话剧走过的道路,不是为了回头点数脚印,更不是为已有的成绩沾沾自喜,而是为了进一步明晓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创造更好的成绩来回报社会、回报人民。可以说,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人民对广大话剧工作者寄予的希望更大,要求更高,军队话剧艺术家们理当不负众望,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在话剧舞台上更加勤奋耕耘,为繁荣中国话剧艺术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我们的时代留下更多的传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