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1997年1月开始,由临时市政局公共图书馆创办。主题为“香港文学50年面面观”,旨在为市民提供不同形式的文学活动,以推动本地文学创作和阅读风气。
第二届:1998年7月开始,文学节主题为“香港文学多面体”,从多种不同角度去探讨文学的本质和作用。本届文学节另一重点就是创新地将文学与视觉艺术结合,举行名为“香港文学中的城市风貌”展览会。
第三届:1999年12月开始,推出80多项雅俗共赏的节目。其中“与作家会面”活动,特别邀请24位著名作家参与,包括王璞、许子东、黄子平、董启章、刘芷韵、韩丽珠、小思、刘以鬯、郁风、黄苗子等。本届文学节还包括“香港文学散步·田野考察”等活动。
第四届:2002年6月举行。从第四届开始,香港文学节均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公共图书馆及香港艺术发展局合办,每两年举办一次。此次文学节以“文学互动新纪元”为主题,推出了大型专题展览、研讨会、创意无限的互动、演艺表演及文学嘉年华等活动,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文学活动。此次文学节举办的“中港文学两地缘”专题展览是中国现代文学馆首度将实物馆藏作离岸展出。此外又举办了“文学嘉年华”,在维多利亚公园球场举行,设有数十个推广文学及阅读风气的书展和游戏摊位,以嘉年华会展现文学缤纷热闹的一面。
第五届:2004年7月举行。本届文学节主题是“文学新视野”,探讨了香港文学在新时代下的意义和功能,并为香港文学的发展方向寻找定位,共同拓展香港文学的新视野。其中“香港作家风采”展览,是本届文学节的重头戏。展览除从不同角度介绍香港文学的组成和发展外,着重介绍许地山、张爱玲、刘以鬯、李碧华、梁羽生、金庸等160多位香港作家及作品,并展出部分作家的珍贵手稿和藏品。
第六届:2006年6月举行,主题是“文学,就在生活中……”,提供40多项多元化的文学活动,其中包括了“香港文学出版”大型专题展览,并有20家出版社及大型书店参予的文学书展。应邀为本届文学节活动担任讲者、主持、评判、导师及表演嘉宾的本地及海外作家、学者及文化艺术工作者,超过120人,并集合多个机构及团体参与协办或策划,营造推动文学创作及赏析的浓厚氛围。香港文学节的总参加人数自首届约6000人次递增至第六届约22万,已发展为香港文坛一大盛事。
每届香港文学节于正式展开前,均会举办多项比赛,作为前奏活动,例如文学作品演绎比赛、诗情画意明信片设计比赛、文学网页设计比赛及征文比赛等。在文学节结束后,则会结集出版与活动相关的书籍,例如第一至第六届香港文学节均有举办的“研讨会”,出版《香港文学节研讨会论稿汇编》共六部;第四及第五届香港文学节举办三日两夜的“青年文学创作营”,出版《青年文学创作营文集》两部;第四至第六届香港文学节举办过不同的征文比赛,出版获奖作品集两部。所有出版书籍均已庋藏于香港公共图书馆及送赠全港各大学、大专及中学图书馆,供读者借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