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井君的散文深沉清新,透着灵气,蕴着哲理,含着阳光,藏着温情。他那炯炯有神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可以点燃黑夜的墨色,闪出火花与曙明。他缜密无间的思考与笔触,可以把村头庄尾细致微末的故事情节,编织成思想理想的箩筐,背到城市出售。他的人生道路的履迹和经历,把大江大河、穷山僻壤、繁市街区串连起来,形成一张可以触摸的绵延之网。庞井君的散文是连缀成串的佛珠,让记忆圆润,可以把玩、可以念数、可以抚摸。
认识井君,是二十多年前在北京西山八大处的讲习堂。十来个月的相处,朝朝暮暮,住在一起,吃在一堂。用一位同事的话说,我们在那里,从烈日炎炎写到瓜果满园,从黄叶漫山写到寒风呼啸,从雪花飘飘写到山花烂漫。我和井君朝夕相处,性情相投,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那段时光是永远难以忘怀的。
每天早上,我们黎明即起,从虎峰山庄背后登顶,然后沿翠微山向东向西不同方向攀爬,然后顺势而下,完成一天锻炼早课。每有写作间隙,我们便到八大处公园散步,把绞尽脑汁挤兑文字的苦恼,消散在崇山峻岭之中。一开始结伙爬山的有四五个人,爬着,爬着,最后只剩下了我们两个。风和日丽爬过,大雨滂沱爬过,云雾弥漫爬过,朗月当空爬过,八大处山山岭岭的每一条小路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每一个角落都飘散着我们深入交流的话语。井君爬山,不喜欢走现成的路径,所有的险坡陡峭,所有的密林深处,所有的沟壑壁垒,所有能容下脚掌的地方,都会被他硬生生踏出条条新路来。他的收获,也常常比我们更多。比如,捧回一把酸枣;比如,捉到一只野鸟;比如,摘下几朵罕见的花蕾,拾到一块奇特的石头。野性、探索、不走老路,似乎是他的天性。写散文搞研究,也是这种性格使然。
我曾和井君坐四个多小时的汽车,到了他在河北隆化的老家,见到他慈爱有加的老母亲、话语不多的老父亲、亲切热情的姊妹们和一众亲属。井君妈妈一辈子信佛,终生吃素,带出的孩子们,同样从小不沾荤腥。来承德地区上学之后,井君好长一段时间不适应,看到肉食都会呕吐。
燕山的山和水,塞外的人和事,养育了井君的身心,磨砺了他坚强沉雄的意志,赋予了他高远澄明的情怀。我无法想象出,当年他“小中专”毕业,以一个乡下公办老师身份跑到人民大学、北京大学询问研究生报考事宜时,吃闭门羹,受到冷落,是怎样的难堪,又是怎样的不屈。然而,在中央党校的大厦里,他和同伴的求学诉求,打动了同样出身农家的中央党校的老师们!惜才如金,宛同贵宾一样的接待——亲切的问候、热情的茶水、无私的帮助,让两位来自河北乡下的小伙子不胜感叹,终生回味。后来,井君如愿考上了中央党校研究生,拿到硕士文凭,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读哲学博士,然后回到中央党校从事哲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燕山深处的小山村,从此就有人填补了博士的空白;一个乡村的放羊放牛娃,就有了在理论研究和文化创造上非同凡响的人生之路。
对于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门类,在师范学校,井君初步接触一些,但真正成为审美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还是在他读完博士,进入中央党校,进入国家文化部门工作之后。他善于将曲折的工作经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作为思想质料加以提炼和升华,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他的文学艺术触角是极其敏锐的,正像关阔老先生所评价的“具有极高的灵性” 。他的散文也充满这种“灵性”和“灵动”。然而,他能够在散文领地拓出天地,更因为他的执着和韧性。
在成长过程中,井君遇到了最好的文学艺术启蒙师长关阔先生。很早很早,这位先生的艺术造诣、学术垂训、审美境界就熏陶滋养着井君不懈的精神追求,百折不挠,矢志不移。能够成就写作事业和著述的原因,也在于他从这位老师身上领悟的勤奋、律己、精研、博览。不论是自己一个人到八大公山的静心写作,还是是挂职康巴地区的异域陶冶,不论是乡间省亲时的醒悟,还是机关公文的磨练,井君不为琐事困扰,不被世俗捆绑,崇尚自由自然,触景生情、怡情赋文,下苦功夫磨砺文字,陶冶情操,让悟性升华为瑰丽篇章,让咬文嚼字臻至审美境界。只有这样的修炼,才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读井君散文,平淡、平朴、平静之中,让你体悟到哲学的沉思、佛学的净化、道家的升华。井君的专业是哲学研究,更具体的领域是社会价值论。他潜心数十年、自成一体的价值论思想,超然于现实功利和世俗声名,谋道不谋食,真正是孑然独立,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因为独到的哲学思想的融注,井君的散文于平朴之中见精神,于写人记事之外透神韵,可谓:敢有歌吟动地哀,于无声处听惊雷。
我认为,对于文学艺术,爱好、兴趣可以引起人们的一时激动,景行行止,心向往之。但真正操弄起来,可是需要耐心、潜心、静心,心无杂念,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方能修成正果。能否成为大家大师,全在于后续的努力和超越。井君写散文一不媚俗,二不谋利,全然从心出发,是内在精神泉水的涌流。我听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黑夜之美》在文学艺术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得到了诸多名家大家的激赏。哲学家、美学家张世英先生欣然作序,佳序美文,流传颇广。这很难得,很值得珍重。我想,文学创作最重要的是作品在受众眼中的价值,让人进入阅读境界流连忘返,在读者心目中留有口碑,赞不绝口。写作用心用情,为文自由自然,个人的价值才能在人类精神体系中得到永生。想必这种认识,井君是了然于胸、毅然而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