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现代京剧《老阿姨》剧照
国家京剧院联合中共萍乡市委、萍乡市人民政府,中共莲花县委、莲花县人民政府共同出品的新编现代京剧《老阿姨》,真情讲述了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龚全珍永葆共产党员初心使命,用爱践行教书育人、服务人民崇高事业的人生故事。在该剧的精彩演绎下,原型人物龚全珍、甘祖昌伉俪的典型事迹和崇高的人生境界全情呈现于舞台之上,为观众奉献了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精品佳作。
京剧现代戏《老阿姨》取材于真实故事,“老阿姨”龚全珍和甘祖昌将军身上蕴含的精神力量,不仅点燃了所有主创人员的创作热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与精神的淬炼。该剧编剧,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以《龚全珍日记》为引,讲述了从1953年龚全珍与甘祖昌将军相识相恋,到她追随丈夫扎根江西革命老区成为一名普通的山村教师,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一生。该剧分为7个篇章,萃取“老阿姨”人生中多个珍贵片段,将她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浓缩在2个多小时的篇幅内。长达70年的时间跨度、人生的跌宕磨砺、无悔的执着追求,通过一个个感人的往事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虽然没有气吞山河的豪言壮语,但是一次次的抉择、一段段的过往,无不浸润着革命者的崇高理想和对人民的挚爱情怀。用舞台艺术去演绎和歌颂时代榜样,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用有限的舞台空间去创造无限的精神世界,更是戏剧人的价值与使命。在导演杨小青和众多主创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老阿姨》呈现出张扬着时代风采的艺术情愫。该剧的整体艺术格调质朴中蕴含着高雅,守正中孕育着创新,明晰干练的叙事架构、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京剧韵味浓郁的唱腔、气势磅礴的配乐、深邃的舞台意境以及构思巧妙的灯光置景,为这部戏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艺术基调。
国家京剧院的中坚力量王润菁和田磊,在《老阿姨》中分别饰演龚全珍和甘祖昌,两位优秀演员的传神演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艺术印象。为了准确把握剧中主要人物的情感脉络、更好地挖掘“老阿姨”龚全珍的感人事迹,在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的率领下,主创人员多次赴江西、新疆等地采风,搜集、研讨相关资料,全面深入掌握第一手材料,深刻感悟所饰人物的内心世界。王润菁与龚全珍老人见面的场景令她一生难忘。当时老人家已患病卧床,但依然目光矍铄,笑容亲切,透露出刚毅乐观的革命情怀。当王润菁为她演唱京剧《红灯记》选段时,龚全珍老人还与她轻声合唱。这些珍贵的记忆、令人感动的场景,在王润菁创作和演出时常常一幕幕涌现,不仅为她成功塑造人物找到了外在的形象依托,更找到了内在的心理依据。王润菁所宗行当为青衣,为塑造好“老阿姨”的艺术形象,她突破行当的局限,大胆融入了花衫、老旦的表演方式,从女大学生的青春靓丽、到为人妻母的贤良温慧、再到暮年的老成持重,人物塑造主线明了、血肉丰满、可亲可敬亦可信。田磊塑造的甘祖昌一方面刚毅正直、情系民生,彰显出一代将军公心为国的坚贞品质;另一方面又有对妻儿、对父老乡亲的真情挚爱,举手投足间透露出的温情令人泪目。
京剧新编现代戏《老阿姨》在唱腔设计方面充分遵循京剧的艺术规律,匠心运用【南梆子】【高拨子】【四平调】【反二黄】等多种不同板式,结合人物的情感变化,充分抒发了人物的内在情绪。王润菁在演唱上深得京剧张派艺术的精髓,音色甜美华丽,行腔清新流畅,润腔细腻温婉且游刃有余、高低自如,对声腔的控制力拿捏得尤为出色。为从声音上塑造好“老阿姨”的艺术形象,又要符合人物年龄感的变化,王润菁没有固守行当或是流派的囿限,而是从声音和行腔的细微之处,让听者感受到人物的年龄和情绪的变化,将人物的复杂情感揭示得层次分明、鲜活灵动。她将多个主要唱段“胡杨本是英雄树”“只说是此生留新疆”“离新疆来到莲花县”“耳边隐隐话语声”等演唱得真切感人、耐人寻味,或低回婉转、娓娓细诉,或酣畅淋漓、动人心魄,让古老的戏曲声腔焕发出崭新的艺术风采。剧中,龚全珍冒雨为“细妹子”送新书的桥段颇为感人。舞台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营造出瓢泼大雨、电闪雷鸣的艺术效果,加上“暮色渐浓罩山峦”【高拨子】唱腔和为表现人物冒雨艰难前行的情境而运用的“圆场”“串翻身”“蹉步”等一系列身段动作,让观众感受到了戏曲程式化手段在塑造人物上的艺术魅力。田磊的演唱功底深厚、韵味十足,多个核心唱段完成得荡气回肠、饱含深情。王润菁和田磊化用多种表演手段,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质朴自然,去表演化的高级演绎源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塑造出的人物和营造的艺术情境感染了现场观众。
正如“老阿姨”龚全珍所说“我的身份并不特殊,但有一份特殊责任”,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也有着一份特殊的责任,那就是要推出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优秀作品。希望该剧精益求精、常演常新,让“老阿姨”在这一方舞台上精神永存。
(作者系中国教育电视台科教思政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