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发言摘登(四)
  来源:中国艺术报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style type="text/css">

.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style>
<p align="center"><strong>十年艺象,绚丽华章</strong></p>
<p align="center"><strong>廖祥忠(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教授)</strong></p>
<p>  这十年,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文化自信愈加彰显,包括电视艺术在内的文艺事业勇攀高峰。《电视艺术这十年(2012-2022)》一书高度概括地反映了中国电视艺术百花齐放、繁花似锦的恢弘气象,用客观的总结、理性的分析、典型的案例、直观的数据,全面准确地反映和评价了新时代这十年中国电视艺术的发展变化和辉煌成就,让我们可以更加真切地触摸到十年来中国电视艺术的发展足迹,为中国电视艺术这十年留存了珍贵的历史记忆。</p>
<p>  作为该书的参与者,回望中国电视艺术发展这十年,深感其守正开新、气象万千的高质量发展态势。十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一大批热情讴歌中国人民追梦筑梦圆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中华美学风范的时代佳作接连涌现,这些作品正能量、接地气、破圈层、引共情,是真情倾听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是生动讴歌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p>
<p>  十年,是一个节点,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踏上新的时代征程,我们对下一个电视艺术十年满怀憧憬,期待电视艺术的各门类各领域在互融互通中迸发出新的创造力,期待电视艺术用新的影像硕果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篇章。</p>
<p>&nbsp;</p>
<p align="center"><strong>全面系统权威的重要文献</strong></p>
<p align="center"><strong>胡智锋(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strong></p>
<p>  《电视艺术这十年(2012-2022)》是中国视协组织的一部关于新时代这十年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创新的最新著作。全书突出地体现了全面性、系统性、权威性、文献性的特点。该书就新时代电视艺术的主要领域做全景式地观察、梳理,描述了这十年电视艺术发展的景观和成就。同时,该书也对每一个电视艺术品类的发展成果和意义做了深入解读,这是关于新时代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最全面的一部著作。</p>
<p>  该书不仅着眼于“面”,也着眼于“系”,也就是系统性。这体现在书稿的架构上既有领域的观照,也有每个领域当中历史性的、学理性的、创作性的、评论性的内容,从艺术创作、生产传播到产业发展,构成了相当完整的系统。</p>
<p>  该书稿邀约的作者既有来自国家广电总局相关部门的管理者,也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相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既有高等院校从事电视艺术研究的学者,还有相关媒体的从业者,以及电视艺术人民团体的负责人等。如此强大的作者阵容,让本书无论是立论上还是论据上,都因作者的代表性、专业性、权威性而呈现出整体上高度的权威性。</p>
<p>  该书选取了十年来中国电视艺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以及相关的数据和材料,体现出相当高的文献典藏价值。中国视协站在新时代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创新的高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灌注在本书的编写中,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引领电视艺术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倾情、倾力组织编写了这部具有很高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的著作。</p>
<p>&nbsp;</p>
<p align="center"><strong>为我国电视艺术发展史研究留下了宝贵财富</strong></p>
<p align="center"><strong>祝燕南(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strong></p>
<p>  新时代这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踔厉奋进蒸蒸日上,抒写了民族复兴宏伟史诗中辉煌璀璨的时代篇章。以历史和长远眼光,把广电网络视听新时代十年历程和艺术成就镌刻在历史长河,绘就奔腾长河中激越飞扬的朵朵浪花,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中国视协组织相关方面圆满完成《电视艺术这十年(2012-2022)》的编写出版工作,是当下做成的一件大好事,可褒可喜可贺。</p>
<p>  全书文章以事实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思想伟力。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亲切关怀指导下,文艺战线和文艺工作进一步摆正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政治定位和历史方位,更加坚定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和创作导向,更加自觉地践行“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向,从正本清源到守正创新,从上“高原”到攀“高峰” ,我国文艺园地特别是电视艺术百花竞放、硕果累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p>
<p>  全书文章以客观的记述全面展示了新时代十年来电视艺术的发展历程和成果、成就。以丰富详实的史料、多维度的视角、开阔的研究视域,展开了一幅新时代电视艺术史立体画卷,为新时代十年电视艺术发展轮廓作出了完美注脚。为我国电视艺术发展史研究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提供了示范借鉴。</p>
<p align="center">&nbsp;</p>
<p align="center"><strong>加强学术探索 倡导健康科学的评论</strong></p>
<p align="center"><strong>康伟(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strong></p>
<p>  近年来,中国视协立足新发展阶段,不断创新推动电视艺术高质量发展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加强理论评论工作,正是工作新思路、新方式之一。十年来,中国视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紧围绕优秀电视艺术作品,密切关注现象趋势,召开了一系列产生广泛影响的作品研讨会、现象趋势研讨会。《电视艺术这十年(2012-2022)》是中国视协理论评论工作的最新成果。它既是对新时代十年来电视艺术的深度观照,更是向党的二十大的献礼之作。</p>
<p>  十年来,作为最受观众欢迎的艺术样式之一,中国电视艺术发生深刻变革。国家层面发生的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变革,技术领域的革命性迭代和创造性应用,广大受众文化心理、审美习惯的改变,极大地影响着电视艺术的创作、生产、传播等生态链。无论是电视剧、电视纪录片还是电视文艺、电视动画片、网络视听艺术,都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语境中生发出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神采。</p>
<p>  《电视艺术这十年(2012-2022)》从电视剧、电视纪录片、电视文艺、电视动画片、网络视听艺术五个维度宏观梳理十年来电视艺术的发展理路和基本面貌。我作为书中电视剧部分的作者之一,由电视剧这个窗口观察整个电视艺术,深感十年电视艺术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顶层设计中对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战略性重视,离不开电视艺术工作者的创新、创造,离不开主管部门和中国视协这样的业界权威组织的引导、组织,离不开观众的热爱和“挑剔”,而上述这些方面,都在各位专家的研究视域中得到体现。</p>
<p>&nbsp;</p>
<p align="center"><strong>岁月如歌 精神如炬</strong></p>
<p align="center"><strong>李舫(《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strong></p>
<p>  《电视艺术这十年(2012-2022)》是一本沉甸甸的大书,在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看到这本大书,深感其水平之高、分量之重,这是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对党的二十大的一份真诚献礼,更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年电视艺术成绩的真诚礼赞。</p>
<p>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的十年,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的十年,也是文化自信愈加彰显、文艺事业勇攀高峰的十年。中国电视艺术的十年,是开拓的十年、创新的十年、腾飞的十年,更是黄金的十年,需要认真总结。</p>
<p>  翻阅这本书,我们仿佛穿越时空,重温十年来中国电视艺术繁荣发展的历程,这本书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概括:岁月如歌,精神如炬,信念如磐,使命在肩。这些年,各类型剧集创作势头强劲,一大批优秀纪录片可圈可点,电视文艺不断提升,电视动画、视听艺术快速成长,广大观众日益多元丰富的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电视艺术这十年(2012-2022)》的价值在于不仅仅梳理了中国电视艺术十年的成绩,更在于总结了电视艺术的生产和创作规律。通过这些规律,我们发现,不论多么宏大的艺术创作,不论多么高远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同时还要走进生活深处,只有这样才能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从而深刻提炼生活、生动表达生活、全景展现生活。</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