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戏曲高等教育创设40年之际,我们缅怀田汉先生,回顾其戏曲实践,再次感到更有必要继承发扬田汉先生留下的戏曲改革、戏曲教育和戏曲现代化倡导和实践的遗产。
田汉先生主持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戏曲学校,把戏曲人才培养纳入到了国民教育体系之中。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培养适应新中国需要的新生戏曲力量,先生以四维儿童戏剧学校三分校为基础,筹划建立了新型的国办戏曲学校——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后改名为中国戏曲学校) ,并亲任校长。自此,戏曲人才培养一改科班或者私人办学的模式,成为国家承认、社会认可的学校教育,“正规化、专业化”戏曲学校的建立成为现代戏曲人才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戏曲学校成立之初,就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戏曲人才作为办学宗旨,并将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中等文化教育水平和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戏曲表演和伴奏能力、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专业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概言之,就是要在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基础上,重视专业教学和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这个宗旨和目标,其实就是我们今天一直在强调的立德树人。
田汉先生筹建学校伊始就开始利用自己在戏曲界的影响,亲自登门拜访,先后聘请了萧长华、王瑶卿、王凤卿、尚和玉、谭小培、张德俊、金仲仁、鲍吉祥、刘喜奎、马德成等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来校任教,不仅为这些老艺术家提供了好的教学条件,并且在政治上、生活上给以无微不至的关怀,田汉先生延请刘喜奎先生的故事至今仍是业内美谈。
根据戏曲人才成长规律,确立了学校以传统戏为主、新戏为辅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确定了剧目课教学以传统戏来奠定表演技术基础,规范学生的唱念做打的基本功。基础打好后,为高年级的学生排演新戏,加强学生对于戏曲思想性、艺术性的认识及理论与技巧的结合。田汉先生的《江汉渔歌》 《白蛇传》等作品都在其指导下由学生排演过。
众所周知,戏曲教育强调口传心授,在教学上一方面继承传统的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但又不拘泥于一法,强调突破,如要求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利用曲谱进行教学等。先生强调要根据学生的个性条件,采用普遍培养、重点提高的方法,做到人尽其才。先生注重实习,建立校内试演制度,并争取对外演出,接受观众的检验。
田汉先生被称为“中国的戏剧魂” ,是因为他对戏曲改革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用现代意识烛照传统戏曲,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戏曲现代化进行了探索。他力图沟通中西戏剧美学,把戏曲纳入到社会主义文艺的道路上,让古老的戏曲艺术再次焕发生机。对于戏曲如何利用传统形式表现现代生活和现代意识,他主张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要勇于创造新形式,去表现新生活、承载现代意识,使传统戏曲的主题、形式、面貌都焕然一新,为戏曲的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田汉先生用他自身的创作实践大大增强了京剧剧本的完整性、文学性。在他的扛鼎之作《白蛇传》中,很多唱词都写得情景交融,诗意盎然,可阅读可演出,比如当白娘子败走后于西湖触景生情时的“看断桥桥未断却寸断了柔肠”唱词,以境写情,妙用双关,写活了白娘子对许仙既爱又怨的心理。这些唱词兼具文学性和音乐性,提高了京剧的文学与文化品位。
田汉先生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中所形成的融汇、平衡的戏曲观,促进了戏曲各要素的共同发展。他认为,戏曲是吸收了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等艺术营养而逐渐形成的,是一门融汇的艺术,什么时候都不应该停止融汇的脚步,必须不断地融汇新的艺术、新的形式、新的内容,才能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他认为,戏曲是编、导、演、音、美等各要素综合融汇、平衡发展的艺术,不能“重人不重戏”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戏曲的健康发展。
田汉先生侠肝义胆、宅心仁厚,关心同志、体恤下情,被戏剧界同仁亲昵地称为“田老大” 。他广交戏曲界朋友,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尊重他们,进而影响、引导他们。周恩来总理就曾称赞过:“田汉同志在社会上是三教九流、五湖四海,无不交往。他关心老艺人,善于团结老艺人,使他们接近党,为党工作,这是他的一个长处。 ”田汉先生为抢救戏曲遗产、照顾年老艺人及培育年青一代戏曲工作者,付出了许多心血。
田汉先生在戏曲教育、戏曲创作、戏曲管理等方面的开创之功、值得纪念的事情远不止于所提到的这几个方面。今天,我们从对戏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深刻认识再出发,认真研究、总结他对戏曲创作规律、戏曲人才成长规律、戏曲人才教育规律的探索与揭示,把田汉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本文为作者在由中国文联、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纪念田汉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田汉先生的历史价值及其当代文化启示”上的发言)
(龚裕 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