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精神的执着追求
——第八届福建艺术节暨第二十八届戏剧会演评述
栏目:观察
作者:智联忠  来源:中国艺术报

  日前,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八届福建艺术节暨第28届戏剧会演在福州圆满落下帷幕,来自全省各地共38台剧目,集中展示了近三年来福建戏剧艺术继承保护、创新发展的新思考、新实践与新成就。“有福之州”因戏剧艺术百花争艳,戏剧艺术的审美精神把八闽人民的生活装点得丰富充盈、诗意盎然。

  挖掘历史题材之精神内涵

  新编历史剧的创作是福建戏剧创作的重要领域,同时也是福建戏剧享誉全国的缘由所在。以中华民族悠久历史长河中古代人物、历史事件、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以及其他古代生活为创作题材的历史剧创作,在福建戏剧界依然方兴未艾。优秀的历史剧总能将具体的历史事件和鲜明的时代精神统一起来,将历史的反思和当代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着力体现剧作家对历史、社会、生命的独特思考。

  《包公三勘蝴蝶梦》是厦门市金莲升高甲剧团旨在恢复激活经典,根据关汉卿元杂剧《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及高甲戏传统戏《包公三勘蝴蝶梦》改编创作的。《荔枝换绛桃》由王仁杰改编,讲述了五代时期福州安泰桥边绣女冷霜婵与画工艾敬郎心生爱意,互投荔枝和绛桃,面对霸凌最终一同赴难的凄美爱情故事。莆仙戏《御史江春霖》力图展现莆田籍“晚清御史第一完人”江春霖,在晚清内忧外患之际,不畏权贵誓扫清朝堂奸佞、严惩贪腐,最终反被解除御史之职的不幸遭遇。越剧《信陵君》在1956年5月尹桂芳演出的同名剧目基础上改编,歌颂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大义之举。这些历史题材剧目都体现出作者不同的认识视角,力图挖掘历史精神、展现人物情感、接通现实生活。

  寻求现代生活之戏剧表达

  以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现代人物为创作题材和精神动力的现代戏,不仅为戏剧艺术创作开拓了新的创作领域,拓展了戏曲发展的道路,同时使现代戏剧目成为戏曲剧目的重要类型。当下,福建戏剧对现代戏这一领域展开了更大范围、更为集中的实验与探索,力求对现代生活进行戏剧化的艺术表达。

  龙岩山歌戏《红嫲》,用轻松自由的山歌叙述、歌唱了“谁为百姓谋幸福,百姓敢把命报偿”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怀。《红嫲》以全国著名女英烈陈客嫲为原型,综合张龙地、张溪兜、陈三姑等一批闽西革命妇女感天动地的英勇事迹,进行了艺术加工创作。全剧山歌戏的特征浓郁,在歌唱中叙事、抒情、塑造可亲可敬的英雄人物。

  闽剧《青春祭》是表现领导学生运动争夺教育权的翁良毓短暂而又灿烂的革命生涯的一部现代戏。该剧融亲情、爱情与革命豪情于一炉,塑造的人物真实、不拔高,舞台质朴简约。京剧《林祥谦》将笔触伸向领导二七工人大罢工的工人领袖林祥谦,力求展现工人阶级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歌仔戏(芗剧)《海边风》《李林》、高甲戏《莫耶·延安颂》《围头新娘》、赣剧《石陂枪声》、话剧《红军·1343》等剧目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现革命人物或普通百姓的事迹与精神。

  展现木偶戏之独特情怀

  木偶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形态独立、艺术独特、自成系统的戏剧品种。福建木偶戏卓有影响,不但在唱腔上有傀儡调、南音,还有高腔、乱弹,或直接唱京剧、汉剧、芗剧,在表现技巧和表现手段上也精妙细微,又分为提线木偶、布袋木偶和杖头木偶。木偶戏与人戏具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审美情趣,尤为擅长表现古代神话题材。

  掌中木偶戏《闹海新传》是一部改编自传统神话剧《哪吒闹海》的剧目,充满趣味性和技巧性。该剧运用现代舞美、声光电火手段,构建了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的神话世界。布袋戏《衣衫换江山》是对传统木偶戏《再兴复国》的改编创作。木偶角色灵活机敏、来去自如,各种飞檐走壁、八卦盘上斗法、大人头特写表现等,在LED、投影仪等舞台美术的配合下更显精彩。

  掌中木偶戏《黄继光》的上演,为我们响亮地回答了木偶戏能否演绎现代戏的问题。这部革命历史题材剧目在充分吸收掌中木偶戏传统艺术手段,总结艺术规律的基础上,对革命战争等进行了艺术性呈现。剧目在木偶制作、音乐设计、表演艺术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充分展现掌中木偶艺术的表演技巧与优长,纯熟运用正手翻、侧手翻、反手翻,双人打、三人打、腾空翻等来展现部队行进、潜伏、打斗等场面;还富有情趣地展现了抽烟、喝酒、站岗等情节,栩栩如生、风趣幽默,又与古代题材、场景、人物不同而具备一种新鲜感。

  从此次集中展演来看,福建戏剧在取得以上较突出成绩的同时,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与不足。特别是对历史和当下时代精神的把握层面,还不够精准、不够深刻,对戏剧艺术精神的贯彻和弘扬也不够彻底和深入。

  精品剧目创作打磨的道路是曲折、艰辛的,好戏都是磨出来的,我们要坚持戏剧艺术精神,必须一方面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另一方面正视存在的问题,吸取失败的教训和不足,唯有如此戏剧创作才会取得一个又一个、一级又一级的提高与进步,并推进其发展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