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普查,一百八十多人走村入户;五载总纂,一千八百多个日夜梦牵魂萦;历时八载,全书二十卷奉献社会。”9月14日,历时八载全部出版的《绍兴村落文化全书》在绍兴县首发,编委会成员、业务顾问、普查员、作者、编辑济济一堂,见证了绍兴民间文化抢救工作的重要一刻。
《全书》共20卷,以县属19个镇街立卷并命名,此外另有“综合卷”,收录绍兴中心地域流传的有关文献轶稿,总字数300多万、图片1500多幅,囊括了散落在绍兴县300多个村的乡土文化精髓。《全书》以村庄聚落为对象,具有鲜明的结构和新颖的形式,史话散记下有村落氏族、文物古迹、地名纪要、村落风情、乡贤名士、山川风物,故事传说下有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桥石典故,文选轶稿之下有乡村旧事、文论选录、诗词选录、剧本选录,不啻一座乡土文化资源宝库。
村落文化是农村社会信仰禁忌、价值取向、生活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的综合,如明珠般散落于广袤的乡野田间。但千百年来,广大农村的村情俚事,从来都是靠祖辈口口相传,从未有过系统的记录和整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珍贵的材料都湮没于历史的长河。在当下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一个个独立的村落转眼间变成城市的一个街区,抢救和保留住这片土地上的村落文化遗产已经是刻不容缓。
2004年,绍兴县委提出对全县村落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县属各乡镇联动实施,180多位文化“拾荒人”三年间走村入户,对绍兴县村落文化进行地毯式普查。他们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依靠老农民、老干部、老教师,请他们把肚子里的村落文化记忆讲出来、记下来,并通过中小学生向家长收集村落文化信息。普查过程中发现,部分村落因为建造大型水库而整体搬迁,村落和村名已不复存在。编委会认为,虽然村落已逝,但文化当存,于是指派有关作者对这些村落的史料和风俗传说等进行补充性收集整理。
又历经五年精心编纂,终于付梓成这一套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文学价值和实用价值,从一个侧面反映绍兴人文地理的《全书》。《全书·王坛卷》中关于“东山街”记载了这样一首歌谣:“东山大地方,有庙无祠堂。上下酒作坊,还有大米行。药店瑞芝堂,店主开药方。两爿夜宿店,安寓多客商。千张豆腐干,送货喊声响。小店名气大,一路飘酒香。绍兴通嵊县,古道行程长。挑脚抬轿人,一年四季忙。”可以说是一篇古代驿站的相当翔实的介绍文字,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这也是绍兴县继《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之后的又一项“基础工程”,为绍兴建城250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同时也为全国村落文化保护提供了有益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