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听手记:从委员“抢话筒”看务实新会风  
 
2004-03-11
 

  中国文联网讯:10日上午文艺界委员举行联组会。“大会发言结束。下面是自由发言,时间为20分钟。”

  主持人高占祥的话音还没落,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胡芝风委员清脆的女声就响了起来:“苏剧只剩下一块牌子,面临失传的危险!”

  这时,谁也没有留意到,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委员悄悄起身,从自己的座位“溜”到了发言席上,牢牢地占据了一个话筒。主持人也只好说:“先请冯骥才委员发言。”

  “我想请政府注意老百姓的节日生活。现在,先不说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成了‘吃’节,就连国庆节这种正是凝聚国民意志大好时机的节日,也都‘卖’给了商家……”

  看着冯骥才如此“行事”,同为中国文联副主席的刘兰芳委员也想了一“招”,她让工作人员拿来一个移动话筒,紧紧地抓手里,等冯骥才的话刚说完,马上就用她那让无数中国人痴迷的声音说了起来:“文化评奖能不能由政府支持?省得我到哪开会,就先琢磨从谁那能弄点钱……”

  不知不觉,20分钟过去了,可还有委员不断举手,要求发言。

  这或许只是两会中一个小小的花絮,记者每次参加小组会都感到:委员们不仅发言积极踊跃,而且少有空话套话,都是开门见山,直抒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尼玛泽仁说,有一次在小组讨论中,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委员在几分钟的发言里,一口气就给政协提了7条意见。还有一位委员直接建议,本次会议不要再印画册了,把省下的钱做点实事。

  很多时候,委员们会在小组会上就某个问题各抒己见,甚至当场发生争论交锋。在教育界分组讨论宪法修正案草案的时候,记者亲眼看见委员们为了“混和经济算不算非公有制经济”等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有一位委员一度“寡不敌众”,可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丝毫没有退让。

  旁听会议所见的这一幕幕小插曲,让记者感到了扑面而来的清新会风。新会风来自新作风,正如同一级演员王铁成委员所说:“全国政协一直强调委员要办实事、说实话、务实效,那我们就要实话实说。”

  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民主监督意识的增强,使得委员们如此“积极”。在采访中,不少委员表示,大家都不爱说没有实际意义的空话,一是不愿意说,二是说了也没人听。

  越来越多的委员坦陈直言,越来越多的委员质疑询问,他们用最真实的声音,履行了政协委员的神圣职责。(李薇薇)

    来源:2004年03月10日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