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颂黄河——大型文艺演出《黄河颂》侧记
http://www.cflac.org.cn   2005-08-19    作者:郭青剑    来源:中国文联网

 

    黄河流经晋陕峡谷陕西宜川段时,滔滔河水从千米河床排山倒海般涌来,骤然归于二三十米宽的“龙槽”,倾注如壶口。这里,水波急溅,浊浪排空,浓“烟”升腾,涛声震耳,奔腾倾泻的河水犹如蛟争深渊、龙斗峡谷。此即有“天下黄河一壶收”之美誉的黄河壶口瀑布。

    1938年11月,诗人光未然与抗敌演剧三队一行,在黄河壶口附近渡河西进延安。他目睹了黄河奔腾不息,尤其是在壶口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博大气势,以及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壮观情景,灵感突发,不久即写成了《黄河颂》组诗。1939年2月,“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见到了这组诗后,激动万分,仅用了6天时间就完成了据此改编的《黄河大合唱》全部曲谱的初稿。《黄河大合唱》一经演出,即轰动整个延安,之后很快传唱全国,直至走向世界。它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与蓬勃的反抗斗志,成为亿万中国人对一切侵略者宣战的号角,鼓舞了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奔赴抗日前线,保家卫国。

    66年后,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冼星海诞辰100周年,这部不朽的音乐经典又在它的诞生地重新响起——8月10日,由中国文联、陕西省委宣传部等单位主办的大型文艺演出《黄河颂》在黄河壶口瀑布岸边隆重上演。作为陕西省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重头戏,此次演出活动可谓匠心独具。活动选定黄河壶口瀑布为举办地,以奔腾倾泻的黄河的伟大象征意义为背景,使得冼星海个人的生命历程、艺术感悟与抗日烽火中的民族精神有机契合。既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很好地体现了整个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

    演出中,《黄河大合唱》的8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伴随着黄河壶口瀑布汹涌的涛声激越奏响。经典的旋律加上优美的伴舞、别致的舞台设计,让这台演出充满了革命激情与艺术魅力。整台演出号称千人大合唱,全部演职人员达到2300多人,气势恢弘。著名作曲家、陕西省文联主席赵季平担任此次演出的艺术总监,老艺术家郭兰英出席此次活动,著名朗诵艺术家郭碧川等加盟演出,著名主持人赵忠祥担任主持。整台演出可谓群星云集。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张飙还为此次活动题赠了巨幅书法作品《黄河颂》,在黄河岸边成长起来的摄影家李静也展示了他历时30多年完成的由99幅照片组成的长达156米的摄影长卷《黄河颂》,向人们展现了壶口瀑布多姿多彩的景观与黄河的重要象征意义。整场演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了黄河两岸众多民众前来观看,不仅舞台周围人山人海,连对岸的山西群众也隔河倾听观看,站满了整个河岸。场面蔚为壮观。

    演出的成功离不开演员们的辛勤努力。担任此次主要合唱与伴奏任务的西安音乐学院合唱队的120名队员和交响乐团的100名队员,放弃暑假休息时间,专程赶回了学校进行排练。一位家住内蒙古大草原的学生为了参加此次活动,甚至借钱买了车票赶回学校。在黄河壶口瀑布岸边排练期间,学生们每天都在烈日下、酷暑中穿着厚厚的演出服坚持练习。正式演出的前一天下午,记者采访时见到好几位学生中暑当场晕倒。可在第二天的演出中,所有的学生都全部到位,没有一位缺席。学生们表示,能在黄河边高唱《黄河大合唱》,用自己的歌声来纪念抗战,意义重大。75岁的乐队指挥刘大东教授演出激情也丝毫不逊于这些年轻人,每次排练都一丝不苟,后背都湿透了,但他说,比起八年抗战,这算不了什么。

    参加演出的一些演员由于当地住宿条件限制,晚上还要绕很远的路到对岸山西去住宿,几乎每天都在两省之间奔波,他们笑称这也是生命中的一次奇特的经历。而担任伴舞的西安邮政艺术团此时正值每年暑期慰问一线邮政职工的演出忙季,他们每次慰问演出完毕,就匆匆赶回西安,来不及休息就抓紧排练此次演出的节目,做到了两不误。

    此次演出活动中业余演员的表演也引人注目。从全县抽调的50名教师舞蹈队员,他们的精彩表演为整场演出增色不少。尤其是由当地农民表演的刚劲矫捷、潇洒俊朗、清脆奔放的宜川胸鼓和高亢激昂、粗犷豪放、剽悍威武的壶口斗鼓将黄河精神与黄土文化、红色经典与民间艺术有机地融合,赢得了全场一片叫好声。据悉,演出刚开始筹备时,导演没准备要斗鼓和胸鼓,而是要用安塞腰鼓。当地的老百姓听说后坚决不同意,主动请缨,要求进行表演。导演看了他们的表演后,非常满意,最终接受了他们的请求。这些全部来自黄土地上的业余演员为了给观众献上高质量的演出,放弃了地里的农活,没黑没明地排练,手打肿了,膝盖磨出了血,也不愿意停下。就在演出前一天,他们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表示对目前的表演不满意,但有信心做得更好。而在第二天的表演中,他们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除了登台演出的演员外,还有一些幕后演员,他们的表现也令人敬佩。延安老干部合唱团的刘玉玲、李惠娟两位老人告诉记者,他们团是刚从新加坡、广州演出完《黄河大合唱》赶到这里的。全团70多人中,80岁以上的就有好几位,所有队员已经在壶口顶着烈日排练好几天了,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却。特别是由于此次舞台较小,他们不能上台,只能站在台侧配合演唱。“说实在的,的确有些遗憾,但是感觉还是很值得。这么重大的一个纪念活动,能参与,我们心里已经很满足了。”老人们一番朴实的肺腑之言让记者对他们肃然起敬。像老干部合唱团一样,还有宜川县教师合唱团的200人,他们也是站在台侧演唱,毫不计较,坚持排练。此外,还有100名红旗手,以及好几百位八路军与当地老百姓的扮演者,他们都是作为背景站在舞台后方,连舞台上的演出都看不到,但仍然坚守岗位,配合演出。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但他们的举动让所有的人感动。

    正是由于演员们的共同努力,此次演出才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当雄壮的歌声在黄河岸边飞扬,当优雅的和平鸽在蓝天中飞翔,在场所有的人又一次重温了抗日军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这部充满爱国热情、激荡民族浩气的《黄河大合唱》,依旧令人震撼,催人奋进,黄河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伟大力量与壶口瀑布无坚不摧的磅礴气势,让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