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我永远的榜样——访著名抗联将领李兆麟之子李玉
http://www.cflac.org.cn   2005-08-01    作者:孟祥宁 冉茂金 李振宇    来源:中国艺术报

 

    “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这段慷慨激昂的歌词,节选自著名抗联将领李兆麟在东北抗日最艰难的时期创作的《露营之歌》。这首歌曾经激励了无数抗联将士义无返顾地奔赴国难、英勇抗敌。李兆麟能文能武,浑身是胆,曾领导东北抗日联军,戎马驰骋在“辽、吉、黑”,坚持抗战整整14年。近日,本报记者在跟随东北抗联精神宣传队赴辽宁省灯塔市采访时,见到了李兆麟将军的长子李玉。在灯塔市小荣官屯李兆麟将军的故居,年近八旬的李玉触景生情,陷入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之中。

    运思出奇 横扫千军

    李兆麟原名李超兰,李兆麟、李烈生、孙正宗等名字都是他投身抗日后为防备日寇追捕而起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党的领导下,李兆麟将军率领抗日健儿历尽千险,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后来配合我军和苏联红军消灭日本关东军,解放了全东北。他无私地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奉献给中国人民的卫国战争。

    李玉对父亲非常敬佩。他说,父亲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境比较困难,父亲又是独生子,家里活计非常需要他,但他却毅然决然地参加了革命。在李玉眼中,父亲永远是“运思出奇、横扫千军”的将军。“运思出奇、横扫千军”是李兆麟写在自己书箱上的一句话。1928年,日本军阀炸死张作霖,制造了“皇姑屯事件”,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罪恶行径,面对在日本铁蹄下民不聊生的现实,不到20岁的李兆麟默默地在自己的书箱上写下了“运思出奇、横扫千军”8个大字,表达自己要为拯救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而努力的宏伟志向。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土沦丧,山河破碎,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处于危亡之中。22岁的李兆麟说服了母亲,毅然卖掉了家中仅有的一车大豆作路费,化名“李烈生”,只身入关,到北平参加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家乡。当年年底,李兆麟受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委派返回东北,到家乡辽阳一带组织抗日武装。他骑着家里的白马联络了辽阳、沈阳、本溪一带的山林队,成立了东北义勇军第二十四路军。不久,这路抗日队伍就攻克铧子沟矿,活捉了日本矿长。李兆麟随后又率部队攻打沈阳,冲入南关和飞机场,敌伪公安队、城内伪军警和便衣队中纷起内应,破坏了航空处、兵工厂、电台,烧毁飞机库并烧坏飞机7架。

    李兆麟善于骑马,枪法准,在抗联战士们中间颇有口碑。李玉清楚地记得,父亲在飞驰的战马上也能稳坐看书、写字;即使策马奔驰,也能腾出双手,先拆卸分解匣子枪,而后再把枪的部件一一装上。他还记得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只有练就真本领,才能多杀鬼子。

    在小李玉的记忆中,父亲总是骑马挎枪早出晚归,忙着跟日本鬼子斗争。李兆麟不仅自己投身革命,还把母亲、妻子、妹妹、堂兄弟、表兄弟等动员起来散发、张贴抗日传单。传单上印制的是以抗日救国为内容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官僚军阀、土豪劣绅”、“反对压迫,反对剥削”、“工农群众团结起来,不当亡国奴”等标语,他还组织儿童借各村“庙会”之机到双龙寺、曹官寺、柳河子、三块石、十里河、铧子沟等地散发传单。5岁的小李玉在母亲的怀抱中还用小手向路人撒过传单。在父亲的影响下,李玉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仇恨日本鬼子的种子。李玉会唱很多抗日歌曲,其中大部分是父亲李兆麟教给他的。他那时只盼着自己快快长大,能做父亲麾下的一个兵,像父亲一样骑马挎枪,纵横疆场,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

    创作《露营之歌》

    1932年冬天,日寇从上海等地调集重兵加紧围剿义勇军,李兆麟被迫离开家乡,先后到本溪、沈阳从事地下抗日活动。

    从松花江到大兴安岭,李兆麟始终战斗在东北抗日的第一线。李玉说,从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副队长、东北游击队哈东支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到北满抗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副旅长,父亲一直没有离开他的部队,直到1945年8月配合苏联红军打败日本关东军。

    尽管没有感同身受,但李玉后来从父亲的战友那里得知,东北抗日联军的作战环境非常艰苦,尤其是在冬天最冷的时候,要在冰天雪地里忍受严寒的煎熬。但就在这恶劣环境里,李兆麟和战友们却始终以坚强的意志顽强抗战。在百里不见人烟的林海雪原上,战士们身上带的粮食吃光了,李兆麟就鼓励大家说:“同志们,为了抗日,我们必须保住生命。”他和大家一起吃干蘑菇、皮带和发霉的烂马皮。有一位小战士,平时爱说爱笑,有一天却在齐腰深的大雪里走着走着就一声不响地站立在风雪中死去。每每有战士不幸牺牲,李兆麟都含泪小心翼翼地用白雪掩埋好这些战友的遗体,悲痛地在风雪中继续率部前进。

    李兆麟不仅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还是一位很有文采的人。李玉说,父亲小时候在邻村读完小学后,又回到本村读了两年的私学馆。父亲自幼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又擅长绘画、书法和吹箫,颇受老师的喜爱。辍学后仍经常手不释卷,刻苦自勉。

    在硝烟弥漫的抗日烽火中,李兆麟充分发挥出了他的文学才华,创作了不少抗日歌曲,在抗联将士们中间传唱。他以抗联战士在春、夏、秋、冬四季变换的艰苦作战生涯为主题,于戎马倥偬中编写了一首用古曲《落花》调填词的《露营之歌》。这首歌表达了全体抗联战士无论是在“暴雨狂风”的恶劣天气里,还是“足溃汗滴气喘难”的艰苦行军中;无论是处在“敌垒频惊马不前”的重重包围下,还是在“冷气侵入夜难眠”的雪地露营时,都毫不动摇誓同日寇血战到底“夺回我河山”的钢铁意志。战士们高唱着《露营之歌》,拼搏在抗日救亡的疆场上。这首歌成为激励抗联勇士报国雪耻、英勇杀敌的强大的精神支柱。

    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李兆麟远离家乡抗日,李玉在辽阳非常想念爸爸。东北军民浴血奋战了14年,终于同全国人民一道打跑了日本鬼子,迎来了抗战胜利。李玉思父心切,从家乡跑到了哈尔滨,终于找到了阔别12年的父亲。这时的李兆麟已经是滨江省副省长,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会长。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李玉住在了父亲身边。他发现父亲虽然做了高级领导,但仍然和以前一样,对周围的人没有任何架子。李玉说,父亲经常从每月100多元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让警卫员买点心、水果送给曾经掩护过东北抗联战士的老乡们,而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简朴,连床都是用几只废木箱子拼的,更没有一件体面的衣服。

    李兆麟的办公室里有一部电台,他只要有空便教李玉敲键、翻译电文,又找来一些革命书籍让李玉学习,还要求李玉多向身边的叔叔、阿姨们学习革命道理和文化知识。那段时间是李玉记忆最深刻的一段时间,也是最快乐的一段时间,但李玉不知道,国民党已经把魔爪伸向了父亲。

    李兆麟在中苏友好协会工作期间,正是国共两党重庆谈判后的停战阶段。由于特殊环境下的工作,经常与国民党的上层人物打交道,他时时无情地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和平、撕毁停战协议的阴谋,敌人对他又怕又恨。为了李兆麟的安全,他周围的同志经常劝他提高警惕。1946年3月8日,哈尔滨市召开“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庆祝大会,会上,李兆麟以大量事实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为建立新中国而斗争,并振臂领呼口号,博得与会人士的热烈掌声。第二天,李兆麟就不幸遭国民党特务阴谋杀害,噩耗传来,广大群众悲痛万分。得到父亲被害的消息后,李玉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父亲的被害,使他一下子成熟了许多。他下定决心:作为李兆麟的长子,一定要给我们家、给社会带个好头,追随父亲的足迹,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

    李玉几年前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捐献了李兆麟将军的遗物—— 一个公文包。这个公文包是李兆麟在1945年前后从国外带回来的,曾用它装过很多重要文件,始终陪伴在李兆麟的身边。他牺牲后,组织将李兆麟将军的一些遗物转交给其家人,其中就包括这个公文包。李玉说:“这是我父亲留下的,我非常珍爱它,近60年来,我始终把它放在我的身边。如今,我把它捐献出来,就是希望人们能通过将军的遗物更多地了解历史,从而更加热爱党和国家,更珍惜现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