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夫:让爱融入草原 把心献给艺术
http://www.cflac.org.cn  2005-04-07   作者:陈宝光   来源:中国文联网
 

  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蒙古族电影导演塞夫拍摄了不少以大草原为背景的电影。1993年《东归英雄传》获华表奖最佳导演奖、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1995年《悲情布鲁克》获华表奖最佳技术奖、金鸡奖全体演员奖、大学生电影节最佳观赏效果奖;1997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获得美国费城国际电影节电影金奖、华表奖最佳影片;2002年《天上草原》获长春电影节故事片金鹿奖等。这些电影都有鲜明的风格和特色,以致于有时一提起关于草原的电影,人们就会想到塞夫,以及他的妻子、也是他多部电影的合作者麦丽丝导演。

  有人问过塞夫为什么选择本民族题材的电影来拍摄。他坦诚地说,在开始进入电影这行时,自己也有比较盲目的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拍了一些商业片如《危险的蜜月旅行》、《死亡追踪》、《曝光》等,后来发现那不是他的优势。因为拍这样的电影,作为导演却不能投入更多的感情,所以拍出的电影也只能算是中等水平。塞夫说,他和麦丽丝觉得必须沉下心来,走自己的路。后来他们发现本民族文化现状要求他们拍摄更多的民族电影,而且还需要他们在艺术上进行不断探索。塞夫说,中国电影也需要各民族电影百花齐放,这样才能由多样化带来电影的极大繁荣。今天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应该站在更高的审美层次,尤其是由本民族的艺术家自己来体现,能更深入更本质更形象更具体。例如牛粪是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在蒙古族诗歌中大量写到当牛粪烟冉冉升到蓝天时的意境,这对蒙古人来说是一种很美的语言象征,而汉族人就不会有这样的联想。

  于是他们拍摄了一批表现蒙古族大英雄的电影:《东归英雄传》讲述的是1771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不堪俄国沙皇压迫,由首领渥巴锡率约全部落17余万人浴血奋战,终于回到祖国的故事;《悲情布鲁克》讲述了以草原英雄车凌为首的蒙古族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和封建王爷的斗争经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则无需多言。这些电影都属于具有史诗风格的电影,画面可以说在这些电影里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恰恰是这些需要大场面的电影,投入都不高。塞夫一直认为电影要具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这样不光能得到本民族观众的喜爱,也会得到世界的认可。虽然成本低,但塞夫在观赏性上下了不少功夫。他说,群众演员一天补助50元,还得管吃管住,每人一天得花100元,如果组织一万人的大场面,每天就要花100万元才能完成。而租一匹马只要一两元,一匹马的气势能顶四五个人,所以用一万元租马拍出的场面比用100万元雇人拍的场面还要有气势。他们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带到美国时,向电影商们介绍这部电影的投入,美国人都吓一跳,觉得如果是他们拍的话,估计最少也得2000万美金。塞夫在小成本的前提下拍出了有相当观赏性的电影,充分展示了在马文化、酒文化与歌文化三者合一方面驾轻就熟的技巧,给观众带来了蒙古族电影的特有魅力。

  当然这些都是技巧,塞夫认为创作者本人的真善美要多一些,把脚放到草原的土地上,将对本民族的爱融进电影中,才能理解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洗炼自己的心灵,同时打动观众。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之后,塞夫停了两年没有拍电影。他在思考如何从制作、剧作上完全民族化,把电影拍得更贴近中国老百姓。有人评价过塞夫,认为他是中国把马拍出性格的导演。塞夫也承认前几部电影在刻画人物上有些过于粗线条。塞夫认为思想牵涉到震撼人心的问题。《东归英雄传》、《悲情布鲁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等都从大的方面找故事,通过事件来震撼人,当他们准备拍摄新的影片时,他们就希望拍摄小人物的故事。

  《天上草原》正是他们两年磨一剑的作品。许多人看过《天上草原》后,都认为这部电影让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重新闻到了那种纯净的天空和心灵的气息,可以说,达到了导演的拍摄意图。塞夫说,《天上草原》不是直奔故事去的,而是直奔人的内心,表达了人们对生态的爱护,人们相互的宽容,人们的善良和爱,希望人们坚强地面对苦难的时候,能想起此片。而在风格定位上,塞夫认为该片应算是散文诗,有诗就有灵魂,有灵魂的东西就是希望人性更美。他们希望通过对人的描述,产生一种对人性的启发,比如人应该善良,环境应该更优美等等。《天上草原》给人以宁静的感觉,这和创作者平和的心态有莫大的关系。

  近来,由于身患重病,塞夫导演暂停了原有的拍片构想,但他振兴民族电影的梦永远不灭。

    ■人物链接:

    塞夫,男,蒙古族,195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电影家协会主席,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厂长,一级导演。

    执导的电影代表作有《骑士风云》、《东归英雄传》、《悲情布鲁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天上草原》等,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1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奖”故事片一等奖,西班牙国际电影节、东亚国际电影节“最佳视觉效果奖”,美国费城国际电影节金奖。

    经常深入边疆地区体验生活、寻找素材,创作和拍摄富有民族特色,弘扬时代精神的优秀影片。重视培养新人,关心离退休老同志的生活。曾获“全国广播影视系统先进个人”称号和内蒙古文学艺术界杰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