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宣传塑造共产党员形象的优秀作品

http://www.cflac.org.cn   2006-07-07   作者:张 飙   来源:中国文联网

 

  非常感谢大家光临中国艺术报社。对各位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到以弘扬艺术家的优秀品质和精神为己任的中国艺术报社,共同探讨文艺作品中的共产党员形象的创作规律,我代表中国艺术报社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前天,我们刚刚庆祝了中国共产党85岁的生日。85年来,中国共产党广大党员和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如何塑造共产党员形象,如何把这些建立了巨大功绩的现实中的党员形象化成文艺作品中的形象,是中国文艺创作和研究中极为重要的问题。85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共产党员中的优秀代表为原型所塑造的杰出人物形象,构成中国现当代文艺创作的重要部分。那些有血有肉、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形象,感染了亿万受众的心灵,成为人民群众的楷模,也成为我们社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文艺作品符合当时的审美观念,塑造了极具时代特色的共产党员形象。梳理不同时代塑造党员形象的文艺作品体现出来的不同创作规律,探触这里面所蕴含的社会历史的变化信息,是极具研究价值的学术大课题。分析研究文艺作品中的共产党员形象塑造,不仅仅是政治的需要,也是我们文艺创作和文艺研究的需要。在消费主义大潮席卷一切的今天,研讨这样的题目,表明着我们的一种关怀与坚持。

  当今文艺创作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化也需要我们旗帜鲜明地来认真讨论这一课题。时代洪流在变化,我们的思想观念在变化,文艺创作者的英雄观及其艺术实践也在与时俱进。近年来,我国各文艺领域涌现出一批新的反映共产党员光辉形象的优秀文艺作品,其所塑造的共产党员形象,与原来的文艺作品不太一样,概念化色彩淡了,生活化、个性化特色浓了,他们身上不再有神性的光辉,而是极具亲和力和艺术感染力,让受众觉得可亲可信可敬。但在近年来追求血肉丰满、追求多样化的大潮中,对党员形象的塑造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倾向,比如,在强调个性化、人性化的同时,却又出现草莽化、猥琐化,甚至匪徒化的现象;在取消神性色彩的同时,却又完全放弃历史使命,放弃宏大叙事,消解了崇高。对这些倾向,需要我们的创作界、批评界予以认真关注。

  自创刊以来,《中国艺术报》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宣传塑造共产党员形象的优秀作品,积极宣传创演这些文艺作品的文艺家、研究这些作品的理论评论家。在座的各位专家或以自己的创作、或以自己的表演、或以自己的研究,对塑造共产党员形象的文艺作品作出过许多贡献。因此,在座的各位几乎都以不同形式在《中国艺术报》上出现过。在媒体越来越娱乐化的今天,召开这样具有严肃主题的研讨会,是我们主流文艺媒体理应担当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很高兴能提供这个平台,请各位专家前来共同总结经验、分析规律,推动广大文艺工作者进一步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创作出更多弘扬正气、真切感人的作品,为新世纪的中国文艺增添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