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纪念文章 相关评论 伟人足迹 纪念图书 图片追忆 理论思想 小平语录
     
 
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
——学习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2004-09-27 李树文 




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致祝词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重温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我们仍能从中感受到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邓小平文艺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毛泽东文艺思想一脉相承,在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邓小平同志的《祝词》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样,是一篇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文艺观的经典性文献。小平同志作为一代伟人,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同时也是我们党在文艺理论和文艺方针政策方面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带头人,在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史上发挥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历史作用。

    1979年10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当时,我国刚刚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十年动乱中瘫痪多年的中国文联和各文艺家协会正处于恢复阶段。面对文艺重灾区沉疴初愈、百废待兴的局面,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到会祝贺,发表了《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充分肯定“文革”前十七年和粉碎“四人帮”以后3年来文艺工作的成绩和广大文艺工作者所做的贡献,充分肯定我们的文艺队伍始终是值得党和人民信赖、爱护和尊敬的队伍,使饱受“四人帮”摧残迫害的广大文艺工作者感受到浓浓的春意。《祝词》全面地阐述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小平同志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指出,我们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心同德地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全国人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是决定祖国命运的千秋大业。小平同志说,“在这个崇高的事业中,文艺发展的天地十分广阔。不论是对于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文艺工作都负有其他部门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责任”。(《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09页)

    他谆谆教导和热情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到人民群众中去,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小平同志深情地指出:“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忘记、忽略或是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同上,第211页)实践证明,文艺工作者只有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洪流之中,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把人民群众作为表现对象,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优秀品质,赞美人民群众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小平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极大地鼓舞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对于文艺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进一步解放文艺生产力,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新时期文艺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和广阔道路。

    文艺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邓小平同志《祝词》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一直强调、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新一届党中央提出文艺工作“三贴近”的要求,同样突出体现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实践经验,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牢固树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只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文艺观,我们才能适应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时代要求和现实环境,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世界范围内激烈的文化竞争中,更好地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以小平同志在第四次文代会上的《祝词》为主要标志,中国文学艺术事业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新时代。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前无古人的深刻变革,给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沃土、阳光和强大推动力。我国文艺事业和时代潮流一起奔涌前进,与改革开放一起经受考验,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文艺创作的繁荣、文艺评论的活跃、艺术生产力的增强和文化市场的发展、文艺人才的涌现和文艺队伍的壮大、文化产业规模的扩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前所未有。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是新中国文艺发展史上最有成就的时期之一。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当今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复杂国际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复杂情况下,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文艺发展的经济基础、社会条件、时代背景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侵蚀着我们的文艺队伍,导致少数从业人员道德滑坡,在社会上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反应强烈,要求我们社会主义的文艺工作者要追求崇高,摈弃庸俗,弘扬正气,抵制丑恶,在道德建设方面为全社会作出表率。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忽视这种来自人民群众的呼声。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养和文学艺术学养,不断警惕和克服种种浮躁心态。我们要始终牢记小平同志“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的教诲,增强为人民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努力做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在我们的文艺作品和艺术实践活动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小平同志在《祝词》中谆谆告诫我们:“对人民负责的文艺工作者,要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群众,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力戒粗制滥造,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同上,第211页)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崇德尚义的优良传统。我们的人民和我们所处的时代,要求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必须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高尚的人格和审美创造能力,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途径就是按照小平同志说的,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地做一个人民的文艺工作者。

    做人民的文艺工作者,就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满怀赤子之心,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回馈人民,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把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化为极大的创作热情,用毕生的精力与智慧,努力创作思想进步、内容健康、艺术精湛的文艺精品,满腔热忱地反映中华民族创造美好未来的历史进程,大力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人民提供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

    做人民的文艺工作者,就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文艺观,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深入到改革开放的第一线,深入到经济建设的最前沿,深入到人民群众的内心世界,与人民保持血肉相连、水乳交融的关系,诚心诚意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和改革建设的火热生活中,汲取营养、激发灵感,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为人民奉献更多富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情趣的、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

    做人民的文艺工作者,就要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以人民艺术家常香玉为榜样,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群众的信任;就要努力学习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借鉴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就要对艺术精益求精,坚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不断领悟艺术的真谛,攀登艺术的高峰,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形象生动、内涵丰富、情感真挚、打动人心,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关心文艺工作,重视文艺人才的培养。1995年,江泽民同志为中国戏曲学院院庆写下“德艺双馨”的题词,这是对文艺家事业成功之路的科学概括,表达了对文艺工作者的殷切希望。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对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好文艺工作、促进艺术创造和艺术进步,提出了希望和要求。近一个时期,中央领导同志连续就加强文艺工作者形象建设和文艺队伍建设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在新闻界、出版界和文艺界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党中央的一系列指示和部署,为我们弘扬德艺双馨精神、加强文艺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国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共同奋斗,树正气,走正路,出人才,出作品的庄严职责。为了增强广大文艺工作者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文艺观指导文艺创作的自觉性、坚定性,弘扬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目前,我们正在文艺界广泛深入地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与此同时,我们还与人事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授予30名同志“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并向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发出《争做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倡议书》,在文艺界大力倡导崇德尚艺的风气。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艺术修养,努力做到德艺双馨,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更多地培养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特别是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他们迅速成长为各文艺门类的领军人物和带头人,使德艺双馨精神在文艺界蔚然成风。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不辱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重任,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基本规律,不断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创作出无愧于伟大人民、伟大时代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这是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对小平同志最有意义的纪念。

    来源:中国艺术报

   
     
版权所有 © 2001-2002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920154 010-64920152
中国文联网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邮编:100009 电话:010-64025528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