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纪念文章 相关评论 伟人足迹 纪念图书 图片追忆 理论思想 小平语录
     
 
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
http://www.cflac.org.cn 2004-08-19 作者:单三娅 梁若冰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文联网讯:邓小平同志对文艺工作作出过多次重要指示,对广大文艺工作者寄予厚望。他提出的“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的著名论断,既是对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在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特邀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理论家张炯、作家苏叔阳、歌唱家关牧村,请他们结合自身创作实践畅谈对于邓小平文艺思想的理解和体会。

    小平的讲话标志着思想解放时代的到来

    记者:1979年10月30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亲临大会致祝词。他肯定了“文革”前17年的文艺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文艺队伍是好的。他用大量篇幅谈到了文艺工作者的责任。这个讲话在文艺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起到了拨乱反正、鼓舞人心的作用。

    苏叔阳:我参加了第四届文代会,小平讲话有两点特别引起轰动,一是作家写什么和怎样写,这是作家的责任,别人不要横加干涉;二是不要求文艺“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当时与会全体同志鼓掌三分多钟。小平讲话像一股清风,吹散了我们头脑中很多不明白的问题。后来,在作协会上,还提到文艺的禁区问题。夏衍谈到,文艺没有禁区,但作家自己要有禁区,不能伤害民族感情。当时大家都迫切地感到应该加强学习。在小平讲话以后,中国文艺界真正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局面。这是小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巨大功劳。文艺界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禁锢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小平的讲话标志着一个思想解放时代的到来,带来的历史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张炯:小平的讲话为文艺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使文艺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文艺界最繁荣的时期,王蒙把这一时期称为文艺发展的“黄金时代”。自那以后,我们的文艺队伍在不断地壮大,四次文代会时中国作协会员只有900人,现在有6100多人,地方会员也达到45000多人,确实迎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

    人民也是文艺创作的参与者和完成者

    记者:小平同志阐述了文艺工作者要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群众,提出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而由谁教育文艺工作者呢?他提出了“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这个论断。

    苏叔阳: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这个论断在讨论中也引起非常强烈的反响,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在谈文艺工作时以生动的诗一般的语言表达这个思想。这个论断,我觉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它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文艺本身就是人民创造的,文艺工作者是吃人民的饭长大的,所以无论是作家还是艺术家,都要以好的作品反哺人民。第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讲,小平的话也是非常准确的。改革开放以来,又出现另外一种文艺倾向,一些文艺工作者忽视人民的反应,认为“你看不懂,活该!那是你没文化”,陷入一种狭隘的自我欣赏的困境中。其实,人民是文学艺术的最终评判者,而不是你说怎样就是怎样。小平的话有力地驳斥了那些自以为是的人。人民是文艺作品再生产的动力,也是文艺创作的参与者和最后的完成者。第三,小平的话实际上抬升了作家的地位。在封建社会中,中国知识分子的地位是很低的,一直是统治阶级的附庸,即使在魏晋南北朝这个中国历史上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也不是完全自由的。当时的“竹林七贤”,虽然对文艺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最终也都未能摆脱被统治阶级迫害的命运。而现在文艺工作者有了很高的社会地位,成为人民的孩子,这与小平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是一致的。

    张炯:“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体现了小平同志“我是人民的儿子”的感情。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文学艺术的创造者,文学艺术当然应该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小平在讲话中提到“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教导文艺工作者应“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从文艺工作者的角度来说,人民是伟大的,民间艺术财富是源源不断的,因而我们要向人民学习;同时文艺工作者要用好的作品回报“母亲”,满足人民丰富多样的文化需要。心中没有人民,文艺之路只会越走越窄,甚至走不下去。

    苏叔阳:文艺不是简单的对生活的复制,作家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但如果过于强调创作者可以无限地扩展,而读者观众只能作为创作的欣赏者和领受者,没有资格去评判他们,这也是不行的。比如有些人对描写对象并没有充分的了解和研究,表现得很无知。目前一些文艺作品的不严谨,反映出文艺界的浮躁现象。小平的“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这句话,深刻地告诫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做人民的孩子是很不容易的,要想孝顺好这位母亲要下很大功夫。中华文化是多源的,正如孔夫子所说“和而不同”,而现在社会上存在一种不良认识,以为现代化就是西方化,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实际上我们的民族文化是深邃博大的,应该十分重视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使其发扬光大。

    关牧村:苏叔阳同志的话一针见血,国家越发展越应发扬自己的优秀文化。自己国家的文化底蕴厚实了,才有能力兼容并蓄。

    文艺工作者应该将人们引入高尚的境界

    记者: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了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指出“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小平同志提出“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这一论断之后,江泽民同志又提出“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和繁荣的最深刻根源,在中国人民的历史创造活动之中”。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又提出“三贴近”原则,这些论述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这个根本问题。

    张炯:小平同志在第四次文代会上的祝词,全面地阐述了文艺和人民的关系,重申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同时又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为什么人和怎么为的问题,“为什么人”是最根本的问题,事关文艺工作者的立场;而“怎么为”,则要求文艺工作者要与新的时代相结合,向群众学习,只有融入实际,融入生活,融入群众,才能创作出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小平同志的讲话与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记者:关牧村30多年来,一直坚持到基层演出,在人民群众中口碑很好,最近又获得“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工作者”称号,请您谈一下感受。

    关牧村:我是一个精神传播的具体工作者。文艺工作者应该将人们引入一种高尚的境界,而不是去迎合低俗的观念。在多元文化的形态下,我们更应该创作一些健康的作品给人民,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注重自身修养,只有具有高尚的操守、高尚的心灵,才能以自己的艺术去打动别人。我喜欢高雅的艺术,但是高雅的艺术又要民族化、通俗化,不能把拒人于千里之外当成是高雅。群众喜欢的,认可的,并能流传下来的,就是精品。很多观众给我来信说,“你的歌声给我的心灵带来了抚慰”,这让我很感动,我没想到好的作品能抹去人们生活的阴影,给他们带来如此大的精神力量,甚至给予他们生活的勇气,这让我感到我的工作很神圣。观众的愉悦也使我感到一种享受,一种安慰。

    张炯:关牧村是从人民中涌现出来的,是从基层走出来的表演艺术家。

    关牧村:确实,我是从基层走出来的,而且我的经历也很坎坷,群众的感情我能体会到,我能和群众很好地沟通。小平说“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文艺工作者应融入人民,不要把自己放在一个特殊位置上,要脚踏实地。

    在艺术实践中我有三点体会 一是正确对待观众,做观众喜爱的、名副其实的人,台上台下一个样,心存观众。第二,正确对待社会,始终深怀一颗关爱之心。我是在很多好心人帮助下成长起来的,我的经历教我懂得了,要学会帮助人,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去帮助他人和社会。第三,正确对待自己,永远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看到年轻演员坐头等舱,自己坐在普通舱,就不舒服;别人被一辆大奔接走了,而迎接自己的是一辆桑塔纳,就不平衡。只要自己充实,这些都能自然面对。

    文艺工作者需要自我学习自我改造自我提高

    记者:从“文艺为人民服务”,到“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在这个基本问题上,我们还应该做哪些努力?

    张炯:文艺工作者应该心甘情愿地做人民的“儿子”。有的人说,诗歌是贵族的,不应走向大众,就应该让人读不懂。这是错误的。只有被人民欣赏、接受的作品才是最好的。这就涉及经典与通俗的问题,其实二者是不矛盾的。中国四大名著,还有《聊斋志异》等,都是产生于民间的,有的最早是以说书的形式出现的,后来都成为经典之作。我们现在就缺少这样的作品。又如非常受欢迎的《抉择》,作家张平能写出这样好的为人民喜爱的作品,就是因为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深入人民,深刻地解剖干部和群众的关系,这部作品被拍成电影,创下了1亿元的票房。

    关牧村:确实,这样的主旋律作品不仅受到人民的欢迎,而且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很好地统一起来了。

    张炯:我们的文艺作品还应突出中华文化精神。文明发展到今天,文艺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俄国伟大的作家普希金,有人称他的诗“将整个俄罗斯人民的心优美地连接了起来”。艺术家的作用就在于通过其作品使人民的心灵得到净化升华,而不是使人堕落,正如鲁迅所说,“文学是照亮国民前进的灯火”。我们提倡百花齐放,但要有个核心思想、主导意识,这就是中华文化精神。

    苏叔阳:毛主席和邓小平同志都提到文艺为谁服务、怎样服务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对文艺工作者来说,就有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问题。文艺工作者也要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能够分清什么样的价值观是正确的,什么样的价值观是错误的。只有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版权所有 © 2001-2002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920154 010-64920152
中国文联网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邮编:100009 电话:010-64025528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