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纪念文章 相关评论 伟人足迹 纪念图书 图片追忆 理论思想 小平语录
     
 
邓小平故居守护人谈小平质朴伟大
2004-08-13 刘大江 新华网


    中国文联网讯 尽管离开邓小平故居5年了,78岁的陈贤松老人仍十分留恋那里。他舍不得一代伟人出生的邓家老院子,舍不得曾花费了无数心血搜集到的邓小平文物。现在他吃完晚饭外出散步,有时候竟不知不觉又走回到几里路外的邓小平故居。“

    作为邓小平故居的管理员,我深深感到邓小平是那么的质朴和伟大。”这是陈贤松老人最大的感触。陈贤松是邓小平故居最早的管理员。1982年他从广安县龙溪乡党委副书记位置上调到邓小平故居工作,当时故居工作人员就他一个人,他白手起家,复原和管理故居,直到1999年正式退离岗位。

    “邓小平从不把自己看成特殊人物,他心里装的是人民群众。”陈贤松老人到邓小平故居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搜集邓小平的相关文物。他回忆说:“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邓小平没有搞任何特殊,他曾专门指示:把邓家老院子和里面的家具全部拿出来,分配给周围农民。”于是,小平故居的全部家具便散落于民间,这成了陈贤松进行邓小平文物整理的最大困难。经过艰苦追访,邓小平故居的家具包括老式床、玻璃柜等,现在基本上物归原主。

    “邓小平在世时,他的故居一直很简朴。”陈贤松老人介绍说,当时前来参观的人们,都不敢相信这样朴素甚至算得上简陋的屋舍就是小平的故居。其实,家乡的人们很早以前就想把小平故居修缮一新,结果被邓小平阻拦了:“共产党人活着就是要为人民服务,把钱用在人民的事业上吧!”

    陈贤松老人也许不能从理论上概括邓小平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但他在17年的守护岁月中,却无数次地见证过这种变化带来的感人场面。

    1988年秋天,专程从陕西赶来的一位参观者,一进小平故居就跪在地上泪流满面,连声说:“小平同志,感谢您!”原来,此人是陕西山区的一个农民,以前穷得连一条裤子都要全家人轮流穿。改革开放后,他开始做药材生意,几年下来,就成为当地有名的专业户。“翻身不忘毛泽东,致富全靠邓小平”,这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心声。

    在陈贤松老人记忆中烙印最深的,是1997年邓小平溘然长逝。那天,他正在家里休息,突然接到单位打来的电话,通知了那个惊天噩耗。顿时,他惊呆了。他一直惦记着邓小平的那句话,一直相信邓小平能够亲眼看到香港回归祖国。当他手脚冰凉地赶到故居时,那里早已成为白花的世界,哭声的海洋。

    陈贤松老人回忆说,那一刻,他真正理解了人民和领袖之间血脉相通、呼吸相连的含义,理解了邓小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犹如泰山般的重量。很多人一来就长跪在地嚎啕痛哭。在故居留言簿的许多页面上,如今甚至还能隐约看出当年哀悼者留下的斑斑泪痕。

    “我的使命是恢复和保存邓小平儿时的家庭环境。尽管它看起来简朴无华,但它却孕育了伟大和不朽。质朴和伟大,这是邓小平最打动人心的地方。”陈贤松老人说。

   
     
版权所有 © 2001-2002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920154 010-64920152
中国文联网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邮编:100009 电话:010-64025528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