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浚生:谈香港回归十周年

http://www.cflac.org.cn  2007-6-18  作者:裘立华  来源:新华网
 

  纪念香港回归,原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张浚生总是自然而然会被公众挂念起,这位自1985年到1998年在香港工作的慈祥老人经历了香港回归的过渡和交接,见证了一段重要的历史。

  上个月,张浚生刚与浙江的一家电视媒体做完一期节目《与张浚生一起回香港》,离开香港9年之久的他重新回顾了一次当年香港回归的过程,当然还有会见多年的老友,共同为香港的未来出谋划策。

  摄制组到香港后,不断有香港市民和张浚生打招呼和合影。在港期间,张浚生重新走了一遍他原来徒步上班的路程,许多市民都认出了他,纷纷打招呼说:“张先生,你好!”

  张浚生说:“我原来上班路边有几个坟场,旁边有一些卖花的老太太,一位老太太看见我说,张先生,你又回来了,身体好不好啊?我离开香港9年了,他们还认识我,碰到他们,真是很激动、很感动。”

  张浚生说:“看到香港市民的生活幸福,精神状态很好,我感到十分的高兴和欣慰!”尽管离开香港,张浚生一直关心着香港的发展,1998年9月担任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后,繁忙之余,张浚生几乎每年都要去一两次香港,去看看香港的发展,去和香港各大学交流与洽谈,并看望老朋友。

  “我除了2000年没去成,其他8年都去了,我对香港充满了感情,那里的一切都很亲切!当然并不是每次回香港,心情都是那么开心。2001年,我住在港岛香格里拉酒店,从窗口望过去,发现灯光很少,心情真是复杂。”

  2001年,正好是香港遭遇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时候,市面十分萧条。张浚生说,这是历史原因和外部原因造成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香港就出现了经济泡沫,邓小平、廖承志都曾多次指出过,但当时英国政府没有长远打算,没有引起重视,1997年金融危机来了,泡沫就破了。

  香港回归五周年,也就是2002年,张浚生应《明报月刊》之邀,专门发表了《发扬蹈厉、奋发有为》的文章。文章中,张浚生专门分析了香港经济为何出现问题的原因,认为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应该正确对待,奋发有为,攻克难关。香港历史上也有大的波动,比如1987年,股票一个星期下跌47%,后来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又发展起来了。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前途和光明,应该奋发自强,不要怨天尤人。香港经济基础好,有区位优势,还有天然的良港,拥有良好素质的香港市民,当然还有内地持续发展作为后盾,香港的地位无法取代,困难只是暂时的,肯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后来事实证明,张浚生的预测是正确的,中央从2003年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使香港经济回暖。“最直接的就是内地直接赴港澳游‘个人游’的开通以及CEPA的实施,对香港经济的快速复苏起到了至为重要的作用。”

  “回归十年,发现香港真是了不起,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亚洲金融危机、禽流感、还有非典,对香港的打击一次又一次,但香港没有被打垮,真是不简单。”张浚生说。

  对于香港的未来,张浚生更是充满信心。他分析说,以前的香港被英国实行殖民统治,英国人是用“借来的时间、借来的土地”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回归之后,“一国两制”给予高度自治,香港人开始做长远的规划,中央连“十一五”规划都把香港纳入,可见香港的前景有多广。

  张浚生认为,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香港的地位短时间内内地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超越,上海、深圳等这些城市基础条件还不够,法律制度一时难与国际接轨,国际化程度也不高,香港无须担心被替代,被边缘化。

  有意思的是,今年香港回归纪念,《明报月刊》再次邀请张浚生写《见证十年回归志》系列的开篇。上次是鼓励香港市民要克服困难、奋勇向前,这次张浚生的文章是《指陈当世之宜、规划亿载之策》。这是欧阳修的话,意思是要根据现在的情况来规划长治久安之策。“于安思危、于治忧乱,在困难时要看到前途,在顺境中要看到危险。现在香港经济复苏,就应该长远规划,要把现在的各种矛盾解决好。”

  张浚生特意提到前不久吴邦国在“香港基本法实施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他认为这个讲话非常及时、非常深刻、非常重要,有助于一些人重新认识基本法的内涵。“香港的政治体制发展必须在基本法的框架内,循序渐进地运行,着急不来!”

  “我看到《时代》杂志专门刊登了香港回归纪念的稿件,这个标题非常好,《晴天、多云》,很形象,香港确实是这样的,将是晴天为主,当然偶尔也会有云,有阴天。”张浚生说。

  张浚生2004年不再担任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一职,但目前还担任着浙江省人民政府建设咨询委员会主任和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主席的职务,他每天坚持看香港的报纸,香港的一举一动都在他关心之内。他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用的还是一个陈旧的玻璃茶杯。对于是否要出回忆录,他说一直在考虑,只是现在还太忙,只能以后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