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地记录香港的发展和变化——访香港摄影学会会长黄贵权

http://www.cflac.org.cn  2007-7-3  作者:宁静 余宁 云菲  来源:中国文联网
 

黄贵权近照

  本网记者采访中国文联全委、著名摄影家黄贵权时,正值香港40届国际沙龙摄影展在中央图书馆展出。300多幅参展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以独特的画面,展示了大千世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黄贵权特别得忙,因为香港摄影学会正在做着多项庆祝活动。在香港中央图书馆,百忙之中的他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一说起香港摄影,黄贵权的言语中充满了自豪,因为香港摄影有着辉煌的过去和现在,香港摄影在世界摄影界有着很大的影响,占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香港的摄影基础非常深厚。黄贵权介绍说,香港有两个大的摄影艺术团体,一个香港摄影学会,一个沙龙影友协会,此外还有众多摄影团体。香港摄影学会1937年成立,距今已有70年历史,而沙龙影友协会诞生于1967年。两个协会运作的情况并不完全一样,沙龙影友协会主要是组织每一年的国际摄影沙龙,还组织协会会员参加其他国家组织的摄影沙龙。沙龙影友协会每年要主编一本精装的摄影年鉴,今年已经累计40本了。而香港摄影学会每年会组织很多的活动,摄影学会设有沙龙投递组,会把有兴趣参加国际沙龙的会员作品投递出去,然后反馈他们的参赛情况,得奖情况将会登记,看作加入学会的一个标准。香港摄影学会还设有胶片组,分为彩色胶片、黑白胶片、反转片,今年还增加了创意组,其中99%的作品是通过数码照片来实现。学会规定,参加国际沙龙最多只能有4件作品,1件算一分。协会根据规定,什么时间参加展览,什么时间开始评选,什么时间展览开幕,一个展览结束之后会出一本协会刊物,在上面公布获奖的情况和名单,到了年底统计整个一年的会员获奖情况。去年彩色胶片类别的国际沙龙展前25名中,香港占了21个,并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香港的摄影界有很多人参加沙龙展览,在国际沙龙中影响很大。

  黄贵权说,香港摄影学会除了办沙龙,每个月的最后一周的星期五会组织月会,会员们拿作品来进行评选。每年还会组织两到三次的采风活动。学会每年会组织两次会员晋级考核。在香港的众多摄影团体中,学会的会员晋级标准是很高的。一般的资格设定是会员,成为会员两年之后,经过考核才能成为会士,成为会士一年之后,经过考核才能升为高级会士。现在摄影学会登记在册的会员有3000多人,非常活跃的会员有1000多人。他还介绍说,香港摄影学会是一个民间摄影团体,没有政府的资金支持,但是学会的影响力却非常大。在香港很多协会没有会址,因为租金很贵,一般的协会通常是通过信件来联系。但是香港摄影学会有自己固定的会址,这是摄影学会的前辈通过努力购置的。现在一般的活动需要用自己筹集来的资金和会员费用来运作。要做大型的活动,就需要去找大的赞助商。

  谈到香港摄影的历史,黄贵权说,香港的摄影历史超过一百年。1900年以后,有很多外国人来到香港,他们带来先进的摄影器材和技术,那时候,香港的摄影就开始起步了。而中国内地开始摄影是在上世纪30年代,当时广州的很多人来到香港,学习摄影。到了40年代,英国皇家摄影学会开始组织伦敦沙龙,也就是画意沙龙,很多香港摄影艺术家参加画意沙龙的活动。1998年,陈复礼、简庆福等摄影家组织编著了一本书《艺影春秋》,用了三年的时间,对香港摄影的历史进行一番回顾。为什么香港摄影会在国际沙龙展中获奖很多?黄贵权说,关键是有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香港的摄影人也很注重现实,也用照片反映现实的问题,如暴雨、水灾等,只不过是用艺术摄影的手法来进行处理。

  黄贵权对于内地非常了解。他说,早在1978年的时候,新华社香港分社组织香港艺术家去拍摄黄山,自己和陈复礼等摄影家参与了这次拍摄。当时廖承志接见了他们,肯定了摄影对旅游的推广和促进作用,鼓励他们多拍摄祖国的自然风光。他说,自己第一次去内地的印象很深刻。他回忆说,在黄山,看见几个小女孩往山上挑东西,一天要打一个来回,很辛苦。后来,黄贵权他们还去了张家界进行拍摄。他说,当时张家界还没有开发,没有酒店,晚上就睡在猪圈的旁边。内地之行他们拍摄了很多黄山和张家界的照片,回到香港后,照片被《大公报》、《中国旅游》等报纸杂志刊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黄贵权说,香港摄影界和内地的摄影界联系很紧密。1956年,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的时候,简庆福就开始和中国摄协接触,之后是陈复礼。自己的摄影展览2005年4月在澳门、香港举行了首展,之后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这是自己在内地举办的首次展览,现在还在国内进行巡回展览。内地的一些地方的摄影组织看到他的作品后,都邀请他去做展览。在9月份,他将在济南举行一次展览。黄贵权的摄影作品之所以会得到那样多的观众喜欢,是几十年艺术实践的结果。黄贵权说,自己在1966年开始摄影,在1975年之前,全部是拍摄黑白胶片,当时跑了香港很多的地方。曾经有一段时间,经常去沙田拍摄晨雾,通过雾的迷茫来达到画面的处理和构建作品的意蕴。沙田是一个摄影的好去处,简庆福有一张很著名的作品《水波的旋律》,就是在沙田拍摄的,那时候他们每个周末早晨六点就搭火车去拍摄。

  1985年之后,由于得了很多的奖项,黄贵权的摄影创作开始少了一些,把兴趣转向中国画等领域,1990年被聘为香港两个博物馆中国画鉴定的顾问。黄贵权说,这期间,自己深受中国书画中东方艺术精神的影响。很多人认为,抽象手法是西方的,实际上中国也有很多抽象的艺术,你看怀素的草书,多么的抽象。而13世纪释牧溪的六只水墨柿子更是具有具象和抽象的完美结合。中国绘画,在精神上追求“以不似之似为真似”的精神内涵,更符合老子的“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的朦胧美感。通过十年的时间,1995年,自己又开始拿起照相机,这时候,看东西比以前更深刻了,在寻求一种新的突破道路——“似与不似之间”。在这之后,他开始运用多次曝光的手法来进行画面处理。他说,自己坚持用胶片拍摄,是因为每按一次快门,自然的空间、光线和颜色,就和胶片上的感光膜发生微妙的光学变化。这种因重复曝光让作品产生的朦胧美感、浓淡协调的影调,以及光色的交融、虚置的幻觉和奇异的色变,是一种独特的意境,会让观赏者感受到精神上的高度满足。这是数码相机和电脑制作达不到的。但自己不反对用数码技术,因为数码相机拍摄和处理迅速,在放大照片时,也需要通过电脑技术来处理。

  现在数码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图片处理技术也很先进,对传统摄影形成一种挑战。对此,黄贵权认为,自己还是尊重摄影的语言,要求自己的照片不做任何后期处理。做了后期处理就是另外一类摄影,不是纯粹的摄影。胶片摄影的色彩是数码照片和后期处理达不到的。黄贵权说,有一天我的女儿问我,“现在数码技术这样发达,你的传统摄影怎么样啊。”我说,“没问题,你看,有钢琴,有电子琴,但是电子琴永远替代不了钢琴。还有运动,徒手跳和撑杆跳,撑杆跳随着那条杆的变化会跳得更高,但是徒手跳,还是最能体现人的运动能力和人的意志。摄影作品中人的情感是制作不出来的。”他认为,无论是音乐,还是美术,任何艺术一定要在作品中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自己都没有感动,那就更谈不上感动别人。艺术最主要的是体现人们心灵共同的东西。艺术和技术是不矛盾的,随着技术的更新发展,艺术会有更大的发展。

  黄贵权说,自己是中国文联的全委,是香港摄影界的代表,应该为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做一些事情。于是,香港摄影学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邀请了内地、澳门、台湾的摄影家和香港本地的摄影家一起来拍摄香港。然后将挑选100张照片制作成24套,在15个国家的中国领事馆或者活动中心来展出,展示香港回归十周年来各方面的变化。另外,还会挑选100张照片制作成精美的画册,通过摄影来展示香港的繁荣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