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

http://www.cflac.org.cn  2007-6-23  作者:薛永兴 赵卫 白冰  来源:新华网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伟大构想在香港得到成功落实。香港这十年取得的成绩,绝对值得我们骄傲,对香港的前途,我们更有信心。”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董建华于1996年12月当选获任香港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2002年2月28日当选连任香港特区第二任行政长官。2005年3月,因健康原因,他辞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职务。同年3月12日,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他被增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作为100多年来第一个执掌香港行政权的中国人,作为香港回归和“一国两制”开始实施的亲历者,董建华对香港回归祖国10年感受颇深。10年来,香港经济尽管受到亚洲金融风暴、房地产泡沫破灭、非典疫情的冲击,但在祖国的大力支持和港人的不断努力下,经济强劲复苏,保持了繁荣稳定。

  “香港人是能治理好香港的”

  董建华说:“1997年香港刚刚回归祖国时,香港有些人仍怀疑‘一国两制’到底能否成功落实,社会能否保持繁荣稳定。事实是最好的说明,如今回归前的种种担忧都没有发生,这些怀疑也都烟消云散。今天的港人更明确地认识到香港与内地是‘命运共同体’,香港人对国家的认同感增强了很多,这是一个很好的、非常重要的变化。”

  董建华说,10年来,因为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很好地落实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有了当家作主心态的香港市民对特区政府的要求大大提高,因此,特区官员肩负的担子和责任也相应加重了。从另一方面说,市民的期望提升,要求增加也是好事,可以令特区政府的运作更贴近民意,能急市民之所急。

  董建华说,挥手之间已经过去了整整10年。10年来,香港特区经受了各种考验: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的侵袭……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香港市民的努力拼搏下,香港经济走出了低谷,就业率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市民对香港前途充满信心,对经济前景满怀希望。他表示,回归10年的历程证明了邓小平的英明论断:“香港人是能治理好香港的。”

  是祖国支持香港渡过难关

  1998年,董建华就任特区行政长官还不久,亚洲金融风暴骤至,全球经济不景气引发的房地产泡沫破裂,2003年接踵而来的非典疫情更使香港经济雪上加霜。忆及此,董建华仍然语气沉重。

  董建华说:“亚洲金融风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特区政府的入市决定是非常重要及关键性的举措,因为唯有金融安定下来,才能进一步令香港整体经济以至百业慢慢得到恢复。当时,香港经济在金融风暴的摧折下飘摇,利息不断上升,楼价快速下跌,对普罗大众造成极大影响,消费信心低迷,老百姓都不花钱了,香港因而进入长时间的‘通缩’。”

  董建华回忆说,其后的非典疫情,令情况变得更为严峻。2003年初春,非典疫情的袭击,令遭逢亚洲金融风暴的摧残及地产泡沫破灭的香港经济雪上加霜。“非典疫情是我在任期间最难忘的回忆。身为香港的当家人,我感到责任重大……”

  当时中央政府及时给予香港的大力支持,如雪中送炭,令董建华至今难以忘怀。他说:“2003年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南下广东考察,在深圳会见我。他十分关心香港,更特别关切香港的非典疫情。当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胡锦涛主席回到北京后仍继续挂怀此事,从医疗设备到加强疫情沟通机制,都直接过问、了解。中央政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香港需要的防护物资都运来了。胡锦涛主席日理万机,却时时把香港市民挂在心头,体现出中央领导人对香港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

  董建华说,在非典肆虐香港、社会经济和市民生活都受到极大冲击的时刻,中央政府及时采取多项措施: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开放内地部分城市居民赴港“个人游”、开放香港银行办理个人人民币业务……一系列的措施帮助香港经济一步一步重上轨道,市民的信心也日益增强。他说,自2003年第3季度以来,香港经济已经连续15个季度快速增长,这是最令他开心的。“每位香港市民都深深感受到祖国人民对特区的关爱,感受到中央政府为了香港的繁荣稳定所做的努力。”

  向世界“软推销”香港

  1997年9月3日,董建华首次以行政长官身份赴新加坡、马来西亚访问。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他又相继出访了美国、英国、日本、比利时,向全世界推介香港,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董建华说,到国外去,向外国朋友介绍“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的成功实施,介绍香港的发展方向,向他们说明特区政府会严格执行基本法,让他们了解香港,这对香港的发展是很有助益的。

  面对当时海外有些人对香港能不能落实“一国两制”所持的怀疑态度,董建华说:“我对他们讲,其实民主、法制、自由作为一种价值观,不是单单西方人独有的,中国人同样重视。但是因为文化、历史、发展背景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强调的重点也不一样。我有很多外国朋友,他们中从来没有一个人要将自己家里的一切强加于邻舍,我相信外国人不是这样的。”董建华笑着说:“我觉得他们比较接受这样的讲话。”

  2005年3月董建华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后,又在多个场合,向多位外国政要介绍香港,并在沟通和促进内地与香港交流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他特别关心泛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合作,曾多次会见相关省区的负责人,大力推动内地与香港的交流与合作。

  “香港好、祖国好,祖国好、香港更好”

回归伊始,董建华就提出:“香港好、祖国好,祖国好、香港更好。”现在这句话已成为名言,广为流传。

董建华说:“当时我希望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香港市民: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它与国家命运与共。鸦片战争后,香港被迫与祖国分离。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国力不断增强,香港才能回归祖国。回归10年,香港与内地的关系飞速发展,深度和广度都超过以往。”

从行政长官到全国政协副主席,尽管职责变了,但是他的视线却一直没有离开过香港。董建华说:“香港具备多种竞争优势,资讯自由流通,竞争环境公平,多元文化共存,特区政府运作透明、高效,恪守国际商务标准及守则。充分发挥这些优势,香港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有更大的作为。”

作为香港特区的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并对香港未来的前景充满希望和信心。在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之际,董建华祝愿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在加速自身发展的同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