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人民唱不完的海峡情
http://www.cflac.org.cn     2008-12-30     作者:钟立民     来源:中国文联网

  12月26日,由中国文联离退休干部局和中国艺术报共同主办的亲历中国文联改革开放30年老同志座谈会在京举行。图为原中国音协《歌曲》杂志常务副主编钟立民在座谈会上发言。中国文联网 孟祥宁 摄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这是国民党元老,也是诗人于右任先生临终前(他逝于1964年11月10日)的一首诗作,诗中抒发了他对大陆故乡的强烈思念,发自肺腑,感人至深。诗传入大陆后,打动了国内许多作曲家的心并为之谱曲,其中吕远的曲作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后,反应非常强烈,那时人们是含着泪听这首歌和唱这首歌的。

  几十年过去了,就在我完成这篇文稿的同时,2008年12月23日,熊猫宝宝团团、圆圆启程赴台。看着电视屏幕里人们欢送的场面,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一周前(12月15日)两岸的三通,截弯取直的空中直航,好几个港口的海运直航,以及直航通邮都已经成为现实,真的有如梦幻一样。

  作为曲作者,我前后写了近20首海峡情方面的歌曲,其中较为有影响的是《鼓浪屿之波》,1981年写于厦门鼓浪屿。我随一个创作集体到福建沿海采风,写海峡情的作品,最后一站就在鼓浪屿。我们住在岛上的一所疗养院,早上经常去90米高的日光岩上远眺,傍晚则常围绕小岛的海滨散步,有时坐在沙滩的石头上听海涛拍岸,晚间可以听琴声伴海浪,几首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气氛中完成的,有《鼓浪屿之波》、《相思树叶》、《重阳节》、《灯光》、《春日偶成》等。第二年,春节期间在北京举行了“首届海峡之声音乐会”。其中《鼓浪屿之波》经李光羲、郑绪岚、张暴默、殷秀梅等歌唱家演唱,在听众中得到传播,曾多次获奖,第四次获奖是1998年底在厦门文艺作品评奖中获特别奖。

  曾有朋友问我:“你是不是有亲人在台湾?”是的,我有一个姐姐,1949年随姐夫去了台湾,直至1979年我才接到她从美国的来信,但当时还不能见面,直到1992年,我们国内的姐妹四人同去美国探亲,才得以在纽约和她相见。1981年,我到鼓浪屿,登上日光岩,遥望海峡对岸,想起了久别不能相见的亲人,想起了于右任先生的诗,也想起一位受人尊敬的老音乐家缪天瑞先生的“风雨归舟”的故事。缪先生今年一百岁,非常健好,现在北京,他曾于1949年春夏之交携夫人和9岁的女儿从台湾的基隆港乘一小船,冒死回到了大陆。《鼓浪屿之波》中三次唱到了基隆港,而这正是缪先生传奇性经历的纪念地,我和词作者张藜曾把歌谱签上我们的名字,敬赠给缪先生。这些歌就是在这样的心情和情境下写成的。

  1986年,我写了《台南的心》一歌。那年夏天我回家乡南昌,见到了已病故的老友黄明勋同志的夫人林云女士。林云的家原在台南市,解放前黄明勋去台湾谋生,因一次车祸伤了腿,在台南的一所医院疗伤。林云当时是该医院的年轻护士,在她悉心护理下,黄明勋恢复了健康,出院后小伙子常去看望她,并送去鲜花。黄明勋向林云求婚,林云说,你要和我结婚,要答应我三件事:一是要供养老母亲,二是要供养伤残的弟弟,三是要不离开台湾,死也要死在台湾,黄明勋表示完全同意。1948年,黄明勋提出带她去大陆探亲,随着时局的急剧变化,很快两岸处于隔绝状态,他们回不去了。林云说:“黄明勋的三条诺言,一条也没有兑现。”现在,老黄已走了。她十分怀念在台湾的年迈的母亲。

  我对林云说,“你写一首怀念故乡和老母亲的歌词,我可以为你谱曲。”回到北京,我就收到她和儿子黄林合写的歌词《台南的心》。

  我谱曲后,歌唱家陈海燕和吕蓉演唱了此歌并录音,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部播放后,得到了来自台湾的反响。

  1987年夏,我应台联的约请,为台湾青年夏令营写了一首《离歌》(晓光作词)由韦唯演唱,在青年们活动的时候播放和演唱。2002年,我写了一首歌《海峡情》(郑兴文作词)由孙丽英首唱后,编成四部合唱,北京市好几个合唱团演唱了它。

  海峡情的歌曲,不光是我们喜欢唱,它也叩响了台湾同胞的心声,我就收到过一份纽约华人春节晚会的节目单,第一首歌就是《鼓浪屿之波》。一位新加坡华人歌唱家雷峰也喜欢这首歌,从我手中要去歌谱和录音带。

  舀不干的思乡水,唱不完的海峡情……让我们为两岸同胞的骨肉深情而歌唱!让我们为海峡两岸正书写新的篇章、直航三通而歌唱!让我们为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