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雁君:山阴道上行
http://www.cflac.org.cn   2007-11-05   作者:钟 艺   来源:中国文联网
 

  赵雁君 男,1961年4月出生,汉族,大专文化,民盟盟员。现任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省书协副主席,研究员。

  在赵雁君迄今20年的艺术跋涉之路上,其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创新精神在书法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对当代书法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和参照价值。为此,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赵雁君。

  记者:作为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浙江西湖美术馆馆长,又是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请您介绍一下您的工作情况。

  赵雁君:1998年我进入文博行业,调到浙江省博物馆工作,这对于我搞书法创作、研究提供了更好的艺术资源、学术平台。我是从2002年走上行政岗位的,分管书画部、工艺部、陈列部、宣教部及西湖美术馆的展览事务等工作。

  2000年,浙江西湖美术馆落成开馆,我主持策划推出的“世纪经典——中国二十世纪美术大师系列作品特展”、“世纪精华——中国近现代美术名家系列作品特展”暨作品研讨会、座谈会等系列活动,成为我馆的展览品牌。特别是2004年在浙江举办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期间,我们精心策划、组织推出了“旷世墨宝——浙江馆藏唐宋元明书画珍品特展”、“百年回眸——浙江近现代美术名家精品特展”、“画之大者——黄宾虹艺术大展”等三大艺术特展,成为艺术节的展览展示亮点,一时轰动全国。

  作为省书协的副主席,我今年推出的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展暨兰亭书法双年展、兰亭论坛等系列活动,对打造浙江的文化品牌,打造书坛的精英精品展示平台、名家交流平台、学术交流平台,具有重要的意义。置身其中,工作繁多,但也是一种人生价值的实现。

  记者:浙江省书协推出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展暨兰亭书法双年展、兰亭论坛系列活动以来,已在书法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您作为本次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之一,能否介绍一下本次活动的宗旨、举措及意义?

  赵雁君:本次活动的宗旨是在浙江打造品牌、构建平台。本次活动的亮点,就是对兰亭雅集展人选的推出及“兰亭七子”的产生,是通过个人自荐、公众推选、专家推举、专家审定、评选等程序产生的。为了保证展览的代表性、权威性,从措施上来说,我们是通过让公众推选(包括自荐)、公众评选、媒体评选、专家审定来确定入展名单。其中,100位入围作者确定以后,让每位提名作者提供两件作品参加评选,审定时,再从艺术水准、书体表现、学术水平等角度确定42人入选兰亭雅集展和7名优秀作者为“兰亭七子”。

  本次活动的最大意义或启示,我认为是整个评审机制贯穿了艺术民主、学术民主。因为本次活动的目的是推出精英、推出精品,展示能体现当代书法艺术风貌的成果。我们期望的是对各种流派、各种艺术追求、各种学术主张的成果进行展示。

  记者:您的书法作品曾在历届全国展、中青展等大展中连续多次获奖,是中国书坛比较有代表性的中青年书家。您对自己的艺术作何评价?

  赵雁君: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我20余年的从艺经历,那就是“山阴道上行”。去年,我曾以“山阴道上行”为题,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我个人从艺20年的作品汇报展。“山阴道上行”不仅道出了我的生活之所、生活之路,也道出了我的书道之途。我从楷书入门,继学行书,旁涉篆隶、碑版。行书以二王为根底,可以说,王字奠定了我真正书法意义的基础,成为我行草书创作的向心力。在相当一段时期中,明清书风对当代书法展厅文化的影响非常密切,我也毫无例外地受其影响,但是我关注更多的是倪元璐、陈洪绶、徐渭,那种奇崛不驯、狂放不羁的精神气质和豪迈洒脱的表现形式,成为我目前的书法追求,注重书写节奏,注重形式变化,注重风格构成同时成为我目前的创作状态。

  记者:继承与创新是艺术创作的永恒命题,您的书法作品很有个性。您是如何把握书法创作的继承与创新问题的?

  赵雁君:创作要有创造的成分,创新的要素,如何创作才是关键。我在平时的训练中,比较注意的是模仿与转化、择化,其难处则在“化”字。临摹、模仿是创作的基点,它的意义在于使书法创作在技巧、风格的延续与突破上有了依据,有了“化”的源泉。作为创作的要求,取法历代的书法经典很重要,但“经典”有其时代性。如何继承传统、把握经典,就看你取法的基点在哪里。人们常说徐渭不可学,郑板桥不可学,民间书法不可学,等等,这多是从取法的角度来讲,但对于个人风格的提炼和借鉴,它们就会有意义、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