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云:书为心画 德艺双修
http://www.cflac.org.cn   2007-11-05   作者:孙晓云   来源:中国文联网
 

  孙晓云 女,1955年8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现任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省书协副主席,一级美术师,中共十七大代表。

  我一直以继承和创新并重为方向,并努力尝试将古代传统书法审美与现代创作形式相结合,走出一条雅俗共赏的新古典主义之路。我多年的努力收获了相应的成果,1985年以来,我参加了全国第三、四、五、六、七、八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第二、三、四、五、六、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全国首届行草书大展等,其中我共获得7次全国大奖。2006年,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南京市委宣传部联合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了“孙晓云书画艺术展”与“孙晓云书画艺术研讨会”,受到了各方面专家和广大书法爱好者的高度评价。我先后三次参加由中国文联组织的“中国妇女书法家代表团”,分别作为团长、秘书长,访问日本、新加坡等国家,这些年还多次在日本、韩国、美国、法国、奥地利、俄罗斯、台湾、香港、澳门等地举办书法展览和交流。

  “德艺双馨”是在新时代对我们文艺工作者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各个时期有不同的“德”的要求,但有一条始终不会变——国家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每个时期也有对“艺”的不同要求,也有一条始终不会变——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生的艺术精品,为艺术的健康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我想这也是一个艺术家能经得起时代检验的标志。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有生之涯我们应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我们拥有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优越空间,可展示的平台非常广阔,我们要用时代“德”和“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永葆艺术青春,争取为社会、为时代多做贡献。这些要由一点一滴积累,以一笔一画要求,从一言一行做起。我们要高调从艺,低调做人,集中精力,心无旁骛;知荣耻,讲正气,放眼量,求和谐。不断地提高个人的思想品德、专业素质和艺术水平,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德艺双馨”。

  从“艺”这个角度说,真诚、独立地从事思考、研究、创作,既是对自己负责,亦是对艺术负责,对历史负责。年轻时,我不曾想过要以书画为生,却不知不觉地将漫长生活中的一大半精力花在了书画上,它似乎已融入我的血液、我的生命。书画是我的“女红”,也是我的寄托,我已习惯在书画中获得平静的生活,书画教会我独立地思考,老实地做人。我并不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现在我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更加接近心中的那个高度、那个目标,也让我将来在追忆往事的时候能够坦然地对自己说:我不后悔。

  多年以来,党和国家给予了我很多荣誉。今年10月,我作为全国书法界惟一的党代表参加了党的十七大。虽说我始终抱着虔敬的心态从事书法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前贤比起来,实在谈不上有什么大的成就。相比之下,老一辈艺术家如高二适、林散之等,他们都是大家,但从书法中获得的实际利益简直少之又少。我经常为此感到惭愧。我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与优势,最大限度地回报党和国家、回报社会与人民。近年来,我以社会责任感与自律精神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奉献爱心,对有才能的人更是提携有加。只要有利于社会公益事业,有利于人才的保护与成长,我随时乐意奉献,我也因此被江苏省红十字会评为“爱心大使”。

  艺术家首先是生活中的人,而艺术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学书法的人都知道“书为心画”的古训,书法之贵关乎作者的品性,心地芜杂则不能将纯净传达给观众,即使字画价值可观也得不到人们发自内心的敬重。“德艺双馨”既是对艺术家的高要求,也是艺术家自我实现的重要条件。因此,新时代的艺术家,应该德艺并重、德艺双修,在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艺术精品的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祖国、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毫无保留地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努力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德艺双馨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