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现艺:一位摄影师的良知与爱心
http://www.cflac.org.cn   2007-11-05   作者:张晓松   来源:中国文联网
 

  卢现艺 男,1958年10月出生,汉族,大专文化。现任贵州省旅游文化传播中心艺术总监、省摄协副主席,工艺美术师。

  他用十几年时间走遍贵州高原的山水田野,在苗乡侗寨中用镜头记录人民的生活;他用十几万幅图片凝聚起贵州民族大家庭丰厚的历史与文化;他用十余部图像艺术与文化专著,让世界认识贵州,让人民了解自己几千年文化创造的奇迹。他用一个摄影师的良知和爱心来帮助生活在贵州贫困山乡中的人民;他用精美绝伦的图片让贵州人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他用充满张力而又真实朴素的摄影艺术,促进着贵州家乡的社会进步,实践着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在中国摄影界率先开创了与人类学者合作,将民俗摄影与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考察结合起来的方式,以独特的视角和技巧,将艺术创作与文化研究和遗产保护融为一体,并通过摄影镜头,将贵州少为人知的地域文化成功地推向世界,为艺术家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传承文化、服务社会、造福人民探索了一条可贵的道路。

  卢现艺1976年参加工作,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到北京寻求发展,并在现代商业人像摄影中取得了初步的成绩。然而,贵州家乡那天然去雕饰的真山真水,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时时在他心中召唤。1999年12月31日清晨,千禧之年到来的前夕,卢现艺来到北京天安门前,参加了庄严的升旗仪式,以此礼别北京,也告别了自己钟爱的现代商业摄影。当天,卢现艺登上火车,回到了贵州,开始了他艺术人生新的历程。

  卢现艺常年在大山深处用镜头抢救、记录并保存下那些历经几千年,濒临消失的珍贵文化遗产。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他背着七八十斤重的器材,翻山越水,穿林过峡,走村串寨。他工作时常常冒着生命危险,有一次,为了拍摄一幅占里侗族群众视为祖先发源地的瀑布,他曾差一点摔下悬崖。忍饥挨饿是家常便饭,孤独守候是工作常态。在月亮山区,他曾经为完整而真实地记录下当地苗族13年一轮的、辉煌而隆重的古老仪式——吃牯脏,一个人孤零零地从寒冷的冬夜一直等候到凌晨。在黔西北高原山区的梭戛苗寨,为记录一个老人的葬礼,他背着沉重的设备,夜行几十公里,与当地的百姓一起,围着篝火,睡在包谷地,啃着烧土豆,熬过几天几夜……

  正是由于他的忘我工作,才使那些藏在大山深处弥足珍贵的许多人类文化遗产被大量地完整记录和保存下来,例如黔西北高原上花苗的大迁徙舞,黔东地区土家族和苗族的傩仪、傩技和傩戏,月亮山苗族的牯脏节,密林深处岜沙苗族人的“树葬”仪式,都柳江流域侗家人的大歌,侗族南部方言区上百座精美的鼓楼、花桥……

  十几年的田野拍摄,卢现艺与贵州的文化学者们一起完成了多部图文并茂的影像专著,如图像人类学书系:《贵州古镇名寨》、《安顺屯堡》、《侗族鼓楼》、《贵州乡土建筑》、《贵州苗族舞蹈》、《山水相伴的家园——榕江》等。

  这些图像文化专著也使卢现艺完成了一个摄影家在现代艺术与图像纪实之间的转换,将民族民间的艺术形式、传统文化知识与艺术家的个人风格成功地融汇在一起,从而完成了他独特的个人风格。“真实,会使你的艺术发光”,这是卢现艺由衷的感悟。

  责任与关爱,使他的艺术人生不断升华。2001年,卢现艺发起组织贵州省内的摄影家,在贵阳街头举办了一次露天摄影展览:“走出大山——关注城市打工族”,一幅幅图片真实地展示了来自贵州贫困山乡的少数民族进城打工者们艰苦的生存状态,引起社会普遍的关注。这次展览之后,贵州省瀑布集团出资援助贵阳流动人口学校——阿里小学建起一所图书室,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知识与文化。

  滚元亮与雄华艳:两个鲜为人知的苗族青年,因为他所发表的图片而改变了命运。一个成为当地文化的形象代表,联通的形象代言人,走向了中国,走向了世界;一个从弱小的女子,成为了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从时尚摄影到《回到东方》,从艺术人像到《山之肖像》,从视觉艺术到人文关怀……卢现艺在用心灵记录着贵州最美丽的瞬间,用镜头凝固贵州历史的同时,也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村寨里的老百姓说:“是卢现艺的照片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正因为如此,岜沙苗族村民和九溪屯堡村民授予卢现艺“荣誉村民”的证书和称号。卢现艺感到,能够成为一个荣誉村民,是他人生中最大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