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强:摄影是我的生活方式
http://www.cflac.org.cn   2007-11-05   作者:柴 选   来源:中国文联网
 

  林强 男,1954年4月出生,汉族,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现任四川省教育厅省语言文字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今年9月,在第七届全国摄影艺术节上,林强拍摄的麻风康复村等题材的摄影作品获得了中国摄影界的最高奖项——中国摄影金像奖。尽管由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领导小组、中组部、中宣部、国家人事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共四川省委联合授予的“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的光环似乎有些掩盖他的摄影成就,但林强每一次接受采访时,都会浓墨重彩地讲述自己的摄影故事。

  上世纪70年代参军的林强曾是军队系统的优秀运动员,其十项全能成绩曾打破全军纪录。后来他到四川省军区当了一名文化干事,有了赴川西高原甘孜、阿坝等地的机会。在那些雪山映着草地、“野芳发而幽香”的地方,看到彩虹升起在湛蓝的天际,他首次有了把这些美妙的景观和自己的感受告诉他人的愿望。从那时起,抱着相机往山里跑,也就成了他的必修课。林强说,摄影是语言,图片是手段,摄影的功能就是告诉别人自己看到的那些美好,有意识的影像记录会给人们以教化、以影响,形象的图片终究会打动人、感染人。再后来林强转业到四川省教育厅工作时,他把全部转业安置费换成了相机,从此他迈向摄影之路的步伐更加坚实而有力。

  2003年,林强在采风拍摄途中,偶然听说布拖县乌依乡有个被外人叫作“麻风村”的阿布洛哈村。他到了附近的村子,说想去看看,别人劝他,路太险,住在山上的人都没到过那个金沙江畔群山包围中的特殊村落,一个外人根本去不了。但林强没有放弃。2005年,他第三次来到了乌依乡,山上的人们感动了,帮他找到了惟一一位联系阿布洛哈村的县民政员阿什俄日给他做向导。在半米宽、坡度呈六七十度的流沙坡上行走,面对脚下一打滑就可能掉进万丈深渊的险路,林强没有胆怯,经过4个多小时的行走后,10个脚趾4个磨得瘀了血,终于见到了自己魂牵梦萦两年之久的阿布洛哈村百姓。

  那时,阿布洛哈村60余户村民还处在传统甚至是原始的生活状态,全村仅靠在山里开垦出来的500亩山地生活。在走访中林强了解到,这些村民是为了不让更多的人受传染才将自己封闭的,但他们的孩子并没有染病,却因此没有感受到任何现代文明,村民几乎全是文盲。作为教育工作者,林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帮学龄儿童学文化、学知识,感受大山外面的世界。从此,林强便经常来往于成都和阿布洛哈村之间,他像搬家一样,每次来村里都大包小包地带许多东西送给村民。在他的奔走下,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布拖县政府特批20万元,为村里建起了希望小学,林强被聘为名誉校长。林强还将自己出版画册的稿费3万元,加上其他朋友资助的7万余元,全部捐给学校。2005年9月,当林强带去的国旗升起在麻风村上空,学校正式开学时,林强的眼睛湿润了。他说:“那一刻,我才真正感觉到什么是幸福。”

  林强每次到阿布洛哈村,都会带上前一次给村民们拍的照片,发放照片时,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此前几乎没拍过照的村民们看到自己的影像,快乐溢于言表,而此时站在一旁的林强也是最快乐的。村民们对待林强比自己的亲人还要亲。林强记得,今年夏天他第九次去阿布洛哈村时,天气十分闷热,他一路上喝了7瓶矿泉水,但接应他的村民们一口都没喝,还有一位村民专门跟在他背后,用鹰翅做的扇子一路为他不停地连续扇了4个多小时。“如果上战场,我们是可以互相挡子弹的”,林强说。

  林强不断地用照片把阿布洛哈村的故事讲给朋友们听。他反复告诉大家,“麻风村”的村民是为了别人的健康才付出牺牲的,他们的孩子是健康的,是无辜的。每每听到这些,朋友们都十分感动。有个朋友前一天听林强讲了“麻风村”的故事后,第二天一大早便扛着一箱巧克力敲开林强的门,无论如何也要托即将出发的林强带给“麻风村”的孩子们。

  林强不抽烟,不喝酒,工作上力争先进,工作以外只喜欢摄影,因为摄影是他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