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虹:女性的智慧是一种力量
http://www.cflac.org.cn   2007-11-05   作者:小 作   来源:中国文联网
 

  潘虹 女,1954年11月出生,汉族,大学文化。现任四川省峨眉电影制片厂一级演员,中国影协副主席,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了解一个人似乎很难,了解一个演员更难。也许她在银幕上冷若寒霜,但在生活中却令人如沐春风。潘虹正是这样的人。因在其前期的电影作品《人到中年》、《井》、《杜十娘》中的出色表演,让观众容易把她和片中的悲剧女性画上等号,认为她有一种悲剧的气质,然而真正的她却是一个对生活和事业非常热爱的女性。

  潘虹已经连续当了4届全国政协委员,她也许不是闪光灯下聚焦最多的明星委员,但她却是最恪尽职守的明星委员之一。她在19年中从来没有在“两会”上请过假,作为还活跃在影视业的演员来说,这是非常不易的。她说,每年的全国“两会”,无论是谁当选为人大代表还是政协委员,能有这样一个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方、恰当的机会与政府进行沟通,都要珍惜这个机会。

  潘虹回顾其早期的电影时说,1982年,正是整个社会从贬低、轻视知识向崇尚、重视知识回归的时候,《人到中年》不仅以高度浓缩的方式展示了几代知识分子的坎坷遭遇,也展示了他们在艰难的境遇中依旧克己、奉献、严肃、真诚的生活态度。它把人性的真善美还给了这些普通的知识分子,为他们曾经被扭曲的形象“正了名,平了反”,还了他们一个本来面目。所以它轰动了。《人到中年》的成功在于它替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呐喊出了心底的属于他们的声音。1986年,人们开始向自我回归。他们收回了关注外部世界的目光,更多地投注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井》恰恰在这时出现。它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落差与隔膜,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个人与社会、市俗与反市俗之间的冲突,表达了个体对精神桎梏的反叛,对自由的向往、追求和最终的毁灭。所以赢得了大众的共鸣。

  接着,潘虹演出的《独身女人》和《女人·TAXI·女人》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但她没有消沉,而是在思考,自己应该拍什么样的电影,她有没有勇气改变她已经在银幕上树立起来的形象。从1992年到1994年,潘虹为电影《股疯》耗时近两年。从最初的酝酿、故事大纲、找编剧、报批直至开机拍摄,她几乎介入了每一步。潘虹说,饰演范莉对她来说不单是一个人物的挑战,也是她演艺事业上的一次转折。这倒不是什么单纯的由演悲剧人物到演喜剧人物的戏路改变的问题,她认为范莉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喜剧人物,《股疯》也不是一部纯粹搞笑的喜剧片,倒有点像卓别林的那些喜剧。剥开它的喜剧外表,里面全是辛酸,全是眼泪。

  潘虹说,像范莉这样一个普通的女人,十几年如一日的平凡勤俭地生活着,对生活的要求那么低、那么简单,就盼望着能从石库门的阁楼搬进新房,能用上煤气和抽水马桶。她去炒股,目的也很单纯,无非是想发点财,活得过瘾一点。可最后呢?大起大落的快感有了,往日的宁静没有了,性格又发生了一系列裂变,还是觉得自己活得很累很累。这不是悲剧是什么?小人物在社会大潮面前的无可奈何,对自己命运的无从把握,是最真实最普遍的悲剧。为了演好范莉这个角色,潘虹在上海65路公共汽车上体验了一段时间售票员的生活。她说女售票员从事的是一种社会不可缺少的职业,她们的工作环境很差,待遇也很低,她跟车才几天,两条腿就被跳蚤咬得满是红点,几个月都没褪尽。由于行车时间长,饿肚子、憋尿都是常事,肾炎和胃病就因此成了她们的职业病。如果交通堵塞,车晚点,她们还要受一些莫名其妙的闲气。可她们却很达观很认命。总是说:我不干,谁来干?总要有人干的。潘虹说,中国劳动妇女以自己的淳朴善良,在看起来貌似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做着不平凡的贡献。潘虹说,如果不去写表现她们的戏、拍她们的故事、演她们的生活,那么我们写的拍的演的还有什么意义呢?又怎么能要求她们去看并且喜欢呢?潘虹说,观众最希望看到的不就是生活在她们周围的、和她们一样普通的小人物的生活么?至少她认为,这就是卓别林的影片能成功,能拥有大量观众并得到他们喜爱的原因所在。

  在经历了电影的辉煌后,潘虹也经历了中国电影的疲软。有些演员因为无法适应这种转变,或者无法承受电影滑坡这种巨大的失落感而退却。潘虹却一直在坚持。她说,这不是因为她特别有能力,只是她比较顽强一点,或者说她比她们更脆弱。她说,不能说电影是她的生命,但电影确实是她生命的证明。

  如果没有好的电影,有好的电视剧剧本,潘虹也欣然接拍。于是,观众看到了《少年天子》中与众不同的孝庄,看到了《梧桐雨》旧时代的事业女性,看到《双面胶》中海派“婆婆”,《杨乃武与小白菜》里的慈禧……每一个角色,潘虹都投入地用心去演,她说,创业女性的坚韧,慈禧的手腕和能干,孝庄皇后的明智与达观,这些角色也同时赋予了她生命的能量。她说,这些不同的女性让她深刻地领会到:女性的智慧,真是一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