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利平:二人台让我魂牵梦萦
http://www.cflac.org.cn   2007-11-05   作者:丁 薇   来源:中国文联网
 

  武利平 男,1960年2月出生,汉族,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内蒙古自治区二人台艺术团一级演员,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副主席、剧协主席。

  “我要传承、发展、演好我的二人台老本行,这样才无愧于养育我的内蒙古西部的百姓。”二人台表演艺术家武利平说出了他从骨子里对二人台艺术的情缘。多年来,他主演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二人台作品,并把二人台艺术用小品的形式搬上了电视荧屏,让更多的观众认识、了解了二人台艺术。武利平说,二人台让我一生魂牵梦萦,为振兴二人台艺术我将永远不懈努力。

  武利平出生在内蒙古西部,那个并不富足却十分淳朴和厚重的土地见证了他的成长。母亲是一位晋剧演员,从他记事起就经常跟随母亲到各个旗县和乡镇演出,有多少个夜晚都是在剧团的道具箱子上度过的。因而,晋剧特有的唱腔和旋律,就成了伴随他成长最美的音乐。他说:“我的生命之根,我的艺术之根,我的事业之根,都深深扎在了内蒙古西部这块给予了我艺术生命的地方。我爱这片土地,我爱这片土地上善良的人民,我愿终身用自己的艺术创作为他们带来欢乐!”

  也许在别人眼里二人台是属于“下里巴人”的民间艺术形态,而在武利平看来却是值得珍爱、值得研究、值得传承的生命力很强的艺术形式,他也为此奉献了一辈子。通过这几十年的表演实践和潜心研究,他对二人台独特的生活基础、传统的文化优势,以及与现代艺术可以兼容的艺术风格有了深入的了解。

  武利平说,仅仅是二人台艺术反映的生活内容,就具有非常浓郁的现实性、大众性、通俗性和质朴性,这贴近普通民众,尤其是贴近广大农民日常生活的特点是二人台可贵的艺术品质。

  武利平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二人台艺术作品,很少有重大的历史或文化题材,都是家长里短过日子的生活琐事,但里边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至深的情感内涵。仅以唱词为例,就可以看出二人台艺术是不乏经典之作的。

  在广大观众耳熟能详的《走西口》中,新婚的妻子送别丈夫时有一大段唱腔,旋律凄婉动人,舞姿质朴自然,而唱词更是发自肺腑,催人泪下:“走路你要走大路,大路上人儿多,拉话话解忧愁。吃饭你要吃熟,生饭冷饭哥哥你莫入口,出门在外你吃下一个头疼脑热不好活,要是难过下,孤苦伶仃谁把哥哥你来伺候……”唱词很长,通篇没有一个“爱”字,可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感同身受的关爱和牵挂,那么朴实无华,那么细腻动人。这就是源于生活的真实表现,也是源于生活的哲学高度。

  为了做好传承二人台艺术的工作,武利平曾经发起、创办并主持了内蒙古电视台的“西口风”栏目。他说,利用这种现代传媒手段,不仅能让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二人台,还可以让喜欢二人台的观众能够坐在家里舒舒服服地看二人台表演,更重要的是为在二人台艺术方面有特长的专业演员或者业余演员,提供了一个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

  此外发展教育也是他的重点,由于受历史、地域、文化、语言、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地方经济发展滞后的局限,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对二人台有所偏见,自愿从事这门艺术的人才日渐减少,二人台几乎成了“濒危”的剧种。为了让二人台后继有人,武利平想到了办学。基于二人台的平民性,经济条件好一些的家庭不太会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学这种没有什么市场的小戏,唯有那些没有求学机会并且具有一定艺术天赋的孩子才会珍惜这样的机会,所以武利平打起了筹资扶贫办学的主意。他设想,首批最少培养24个孩子,按照正常教程,成本算下来少说也得50多万元,于是,自2004年开始,武利平逢人必说二人台现状和二人台办学意义,游说于热爱二人台事业的企业家中间。功夫不负有心人,众企业家纷纷解囊。经多方努力,该项目还被列入朝霞工程,并取得了政府的支持,武利平还把自己为企业做广告的20万元全部捐出,资金有了着落。2005年4月,武利平的“朝霞工程·内蒙古武利平二人台艺术明星班”正式开始招生了,他说,今天下力气培养他们,就是要他们明天争做二人台明星演员,去传承和弘扬二人台艺术!

  由于创办二人台艺术明星班的宗旨是传承二人台艺术,武利平对前来报名的百余名学生进行了仔细的筛选,从形象、气质、感觉、嗓音、表演等几方面考察考生,好中选优,最后选中45名贫困学员。经过两年苦学,如今明星班孩子们手(手势)、眼(眼神)、身(身段)、步(步法)等基本功都已经像模像样,然而对于他们来说,这只是艺术之路的第一站。做人要真诚,表演要真实!是武利平经常对他的学生说的话。除了给学生在表演、唱腔等细节方面作指导以外,他更偏重于对学生理想信念和艺术追求等方面的倾心交流。他结合自己的从艺经历,谆谆教诲学生严谨做人,刻苦从艺,以德馨艺。这也是武利平的人生准则。

  对于武利平来说,在发展和传承二人台艺术的漫漫征程中,这些仅仅是一个起点、一个开始,他对艺术追求的执著理念和不懈努力的精神,定会在这样一个民间剧种的发展历程中谱下一首动人的诗篇,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