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丽丽:实现足尖上的梦想
http://www.cflac.org.cn     2011-06-21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实现足尖上的梦想

辛丽丽(上海芭蕾舞团艺术总监,一级演员)

    38年前的今天,我踏入上海市舞蹈学校,从此深深地迷上了芭蕾。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芭蕾舞团,开始了我的职业演员生涯。那时,我每天泡在练功房里,尽管脚肿了,皮破了,跟腱受伤,有时脚趾甲也会脱落,但除了咬牙坚持并没有其他的选择。1987年,我和舞伴杨新华参加了第二届美国纽约国际芭蕾舞比赛,荣获女子组第一名。1988年,我们又参加了第三届法国巴黎国际芭蕾舞比赛,荣获双人舞大奖,这是中国芭蕾演员在国际大赛中首次夺得该项荣誉。1994年,我和舞伴杨新华应邀参加第66届美国电影奥斯卡金像奖颁奖晚会演出,这也是中国芭蕾演员首次参加世人瞩目的颁奖活动。

    2000年我离开了舞台,转而担任上海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在10年的工作历练中,我通过对国内外芭蕾作品创作和艺术发展动向的关注,不断地拓宽艺术视野,力争在舞团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取向上进行新的探索,使得舞团的艺术逐步地走向多元化,紧跟国际芭蕾舞的发展趋势,在国内五大芭蕾舞团中独树一帜。

    自2000年以后,我们先后引进了英国版的《天鹅湖》《罗米欧与朱丽叶》,法国版的《葛蓓莉娅》《仙女》,以及乔治·巴兰钦的《小夜曲》《大华尔兹》等剧目。2001年,我顶着巨大的压力接下了再度创排芭蕾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任务。艰难的100天终于使这部舞剧在2001年上海国际艺术节闭幕式上首演,我交出了一份答卷。可以说,在我10年的艺术总监工作中,对芭蕾中国化、民族化的探索从未停止。

    拿出新剧目是艰难的,而培养新演员更是不容易。每一次选拔演员参加比赛我都会亲自培训,100天的一对一封闭式训练是最基本的。“假期”、“休息”对我来说已经是生活规划之外的东西,是奢侈品。训练中,我和他们同甘共苦,有时病倒了,我也坚持回到排练厅一边挂盐水一边为演员排练。在国外比赛随行人员少,经费紧,为了保证选手的营养,我在给演员排练结束后就自己烧菜做饭,以保证演员能吃好,有充沛的体力完成比赛,演员们常戏称我是“妈妈”。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培养的一批又一批年轻演员在国际各大赛事中频频获奖,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10年中,经历了许多酸甜苦辣,但我却始终快乐着。为了这个芭蕾的梦想,我舍弃了很多。我跟先生长期美国、中国两地分居。2007年我又放弃了绿卡,因为芭蕾舞团就是我的家,演员就是我的孩子,我深爱着我的这个“大家”。能够为上芭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能够看到芭蕾艺术的不断传承,我会心甘情愿地为之奉献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