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章申委员:加强博物馆建设 提升文化软实力
http://www.cflac.org.cn     2011-03-09     作者:吕章申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于2003年2月组建成立的。2006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把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作为重大文化工程项目批准建设。经过3年半的施工,于去年底也就是在“十一五”结束的时候顺利竣工,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即今年的3月开馆试运营。国家博物馆以近2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成为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大英博物馆比肩的世界一流大馆,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文化窗口,它标志和象征着我国国家软实力的大大提升。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是“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于1912年7月成立,明年是建馆百年。第一个馆舍在国子监,而后搬到故宫端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面对新中国的新时空,党中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东侧建立革命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新中国成立10周年时建成的馆舍列为著名的“十大建筑”之一。其建筑面积为6.5万平方米,而对面的人民大会堂是17万平方米。这是由于当时国家经济困难,不得已而为之。当时周恩来总理说,“这两个建筑一个肩膀高,一个肩膀低,以后要解决这个问题”。50年后的今天这个愿望实现了。在新的世纪我国大国地位突显,党中央、国务院又决定合并两馆成立中国国家博物馆,并很快批准改扩建工程在“十一五”规划中实施建设。显然,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发展的历史诠释了20世纪以来的中华复兴之路。

    为把国家博物馆建设好,我们遵循的建馆方向是:“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地位相称,与中华5000年文明相称,与当今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相称,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相称。”

    改扩建后的新国博,建筑面积是原来的3倍,成为世界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新扩建部分,镶嵌于老建筑之中,往东扩建约40米,公安部从国家大局出发腾让出约30亩土地。新馆与老建筑有机结合,巍峨壮观。其中展览面积6万多平方米,展厅48个。南北长300多米的艺术长廊宏伟大气、格调高雅。设有800座的剧场,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典。设有图书馆、学术报告厅、电视演播厅等,还设有儿童体验区。

    国家博物馆按照“人才立馆、藏品立馆、业务立馆、学术立馆”的办馆方针,在以历史与艺术并重的新的功能定位下,在收藏、展览、研究、考古、教育、交流等方面,都将会有崭新的面貌和创新的拓展。

    在陈展方面,设有反映中华5000年文明的《古代中国》通史陈列和反映中华民族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仁人志士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强大而不懈奋斗的《复兴之路》陈列。还有古代青铜器、玉器、瓷器艺术,古代书画、工艺、家具、佛造像、钱币等艺术专题展览。还设有展示故宫藏品的故宫厅和地方展厅。设有“馆藏近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和潘天寿、李可染、黄胄艺术展等临时展览。还设有反映世界文明成果的国际展厅,将陆续展出欧洲的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博物馆的文物精品,美洲的秘鲁、墨西哥、美国著名博物馆的艺术作品和非洲木雕艺术展。陈展结构可以概括为:古今中外、百花齐放。同时,我们还要开发创意性文化产业项目,使每一位来到国博的观众不仅能够欣赏到他们钟爱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精品,而且能够选购到他们与国博之旅记忆相关的纪念品。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建立寓教化、审美、休闲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每个观众在国家博物馆感受到国家的尊严和自我尊严。同时,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给他们带来的身心愉悦,使博物馆的功能最大化地为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博物馆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构建和谐社会与提升国民素质方面,在对外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化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在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正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建设发展的好时机。发展创新博物馆建设和管理理念,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管理体系,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学,在21世纪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日益萎缩,使得博物馆的发展受到阻碍。而中国的博物馆事业正在蓬勃发展,一方面是各地新建和改扩建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表现出了中国经济发展所给予文化事业支持的强劲力量。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博物馆事业的现状:仅有百年的历史,起步晚。而欧洲的博物馆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我国绝大多数博物馆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场馆面积小,功能不完善,设备陈旧,在一个低水平的发展基础上长期徘徊不前,长时期得不到改善,欠账多。尤其是在西部发展不平衡。由于地区之间因经济水平的不同带来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不均衡,使得博物馆事业的整体发展还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国人的博物馆观念也大大落后于西方。西方发达国家人均一年参观6次博物馆,而我国一年6个人才有一个人参观一次博物馆。因此,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力度扶持、推进、提升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

    也应该看到,在博物馆事业发展上,各地重场馆建设,忽视功能定位,轻管理;重展览,轻收藏、研究、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质量差、品位低等问题,影响了其在当地的社会影响力和应有功能的发挥。

    还应该看到目前我国文博体制方面的问题。属地所有和考古单位发掘出土的文物,归自己所有,不能及时在博物馆这个重要平台上展出,使得广大公众看不到最新的考古和研究成果。国家级的文物锁在考古所里,有的散落在市县,保管条件差,损坏严重,不能发挥国家级文物应有的作用。由于体制和制度的原因,目前的状况是各自为政,协调困难,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博物馆所承担的功能和使命的实现。

    国家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曾受惠于国家的有效体制,即集中力量,举全国之力调拨重要文物办好国家馆的政策。特别是上个世纪50年代,为搞《中国通史》陈列,从各地调拨重要文物,充实陈列展览,向国人和世界展示了中华5000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去年2月,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调拨39万余件文物给国家博物馆,使国博的藏品数量达到了106万件,这是一件功德千秋的举措。然而,近二三十年来国家博物馆失去了从地方调拨国家级文物藏品的来源补充,尤其是没有反映近二三十年来我国最新考古研究成果的国家级文物。因此,在藏品结构上出现了历史性的断档。而省市级博物馆的状况大致也是如此。

    建议以举国之力来办好国家博物馆和省市博物馆,以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加强博物馆建设除了应在场馆建设上加大投入外,还应在国家的层面上,改革文博体制,加大管理力度,整合国家文物资源,丰富国家馆和省市馆的藏品,提升陈展水平,发挥好博物馆这个国家文化窗口的作用,提升文化软实力。

    (吕章申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

两会图片      >>>>
李长春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
李长春看望社科新闻出版界委员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开幕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京开幕
两会新闻中心正式开展工作
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