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地代表委员热议:跻身支柱产业,文化如何再发力
http://www.cflac.org.cn     2011-03-08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编者的话:在过去的五年,中国交出了亮丽的经济答卷,文化的答卷同样令人刮目相看。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之快,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等省份,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实现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一跃成长为“支柱产业”。“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机遇难得,发展前景广阔。今天,我们请来五地的代表委员,谈谈关乎“国家战略”的文化产业,“开局之年”如何再出发。

    对话人:

    邵志清代表(上海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

    葛剑雄委员(复旦大学教授)

    雷于蓝代表(广东省副省长)

    张工代表(北京市发改委主任)

    杨劲松代表(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总经理助理)

    叶文智代表 (湖南凤凰古城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跨越5%:从“新引擎”到“支柱产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按照国际标准,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5%以上,才能称之为支柱性产业。昔日的“新引擎”,如今已经长大长壮,具备了对经济的支撑力和带动力。

    从860米的一条街、100来家中小公司,到拥有800多家设计类企业的产业带;从最初的年产值10亿元,到2010年的总产出150亿元。这是发生在以建筑规划设计和工程类学科闻名的同济大学周边的产业传奇。

    阳春三月,七彩云南开始进入旅游旺季。不少到丽江的游客都会被极具民族特色的大型歌舞表演《丽水金沙》深深吸引。作为云南文化产业的标志性剧目、由民营文化企业唱主角的《丽水金沙》自2002年5月开演以来,至今仍保持一天3场、场场爆满的奇迹。2009年,云南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360亿元,占到全省GDP总量的5.9%。

    上海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代表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起步于2004年,短短几年即形成了研发设计、文化传媒、时尚消费等五大门类的创意产业基地,吸纳6000多家文化创意类及其配套服务企业。2009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3900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31%。

    从2005年12月做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大决策以来,北京共出台扶持重点文化创意行业等19项政策,投入增量文化建设扶持资金50多亿元。2009年增加值1497.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2.6%。2010年上半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804.3亿元,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代表说,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推动广东文化大省建设进入新阶段。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2524亿元,比2006年增长154%,占GDP的比重为5.6%。

    对于湖南文化产业,最感性的认识就是湖南的电视、动漫。2006年以来,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连续5年保持20%左右的增速。2009年,湖南文化产业总产出1594.26亿元,增加值682.16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1%,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中部地区增长速度最快、发展前景最优、创新能力最强的产业之一。 

    这几个省市的发展,与来自全国的一组数字,清晰地传达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速度。

    面对金融危机冲击,文化产业逆势上扬,2009年上半年,我国文化产业增速达到17%,大大超过GDP和第三产业增速;动漫、网游等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截至2009年,全国文化市场经营单位239571个,从业人员1294912人,固定资产原值约1088亿元的规模,利润350.5亿元,新创增加值约692.3亿元。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委员认为,产业结构转型及区域功能提升,给了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机遇,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增长,又成为“调结构”的抓手。

    未来五年文化产业释放更多力量

    未来五年,已经成为支柱产业的几个省市,文化产业将如何继续提速?

    上海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大力发展金融、航运物流、现代商贸、文化创意等重点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已被看做城市未来支柱性产业之一。到“十二五”末即2015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将达到21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

    广东则提出文化产业增加值力争实现年均增长12%以上,占GDP的比重2015年要超过6.5%。

    湖南1月份召开了文化强省建设推进会,提出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年均20%以上的增速,到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总产出达4800亿元,增加值达2000亿元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7%。

    2010年,云南出台了《云南省近中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出演艺、民族民间工艺等十大特色主导产业,努力构建富有云南特点、结构合理的文化产业体系,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在2015年超过8%。 

    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张工代表介绍,“十二五”期间北京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把该由政府做的交给政府,把属于市场的交还给市场,促进资源整合和市场主体培育,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系统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培育文化市场新主体,鼓励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联合和兼并重组,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竞争力强和品牌骨干文化企业。  

    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杨劲松代表说,如果说过去五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那么未来五年,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将释放更多的力量。

    动力来自改革 活力来自市场

    “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比如北京,近百家演出场馆像“撒芝麻盐”般分布在10多个行政区,难以形成大规模聚集效应。对比而言,纽约和伦敦的演出场所总量比北京少得多,但一条百老汇大街集中了四十几家剧场。如何解决文化建设的合理集中问题,形成文化聚集区?

    比如上海,2009年上海创意产业人均创造增加值12.09万元,低于上海人均劳动生产率13.96万元的指标,说明上海制造业仍偏重于生产率和附加值相对较低的加工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居多,而在附加值高、创意优先的创意产业领域尚未取得跨越式发展。如何解决创意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活力不足的问题?

    “与经济发展相比,我国的文化建设相对落后,现在仍处于‘补课’阶段。”杨劲松说,当前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一个跨大步、一个跨小步”,“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现象突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规模、层次、水平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相比不相称,总体上处在粗放发展、数量扩张阶段,集约化程度低。

    资本不足也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症结所在。雷于蓝说,长期以来,我国文化领域主要依赖政府投入,投融资渠道单一。2010年初深圳几位搞3D动画创作的年轻人在动画中加入园林、水墨画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发明了一种新颖的数字创意技术,市场前景看好,但遇到资金瓶颈。几番周折才找到投资商,完成了技术市场转化。“虽然有些地方政府也提供一些譬如创新资金,甚至设立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专项基金,但覆盖面严重不足。”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有两种基础,该地区既要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传统积淀,又要有新兴产业的较快发展,成为创意基础。”湖南凤凰古城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叶文智代表认为,一些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哄而上、过度虚火”的问题。在有的城市,初步建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仅是个名号,没有实质性内容,最终变成人气不旺的商区或者工业园区。不同省份的文化创意产业应着力发展区域性的重点项目,根据各地的文化积淀、历史传统和资源禀赋,各有侧重,走特色化发展道路而不是盲目重复,走集约式发展而不是粗放式发展,要有长远眼光,努力培育一批具有民族特色、自主知识产权和原创性的知名文化品牌。“毕竟文化创意产业不是挂在墙壁上,藏在博物馆里,而是贴近群众生活的。”

    (《人民日报》记者王明浩、姜泓冰、罗艾桦、侯琳良、王莉采访整理)

两会图片      >>>>
两会新闻中心正式开展工作
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召开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闭幕
全国政协第三十四次主席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