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歌盛世 挥毫书繁荣——对中国书法家协会工作的回顾和总结
http://www.cflac.org.cn    2009-09-28    作者:    来源:中国书法家协会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全社会渐渐形成了蔚为壮观的“书法热”并持续发展。仿佛有一支倚天巨笔,正在历史的册页上和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挥写下一个庄严而神圣的结论:中国书法属于历史,也属于时代;属于民族,也属于世界。

    书法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或许可以这样说,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龙脉,书法艺术是与每个中国人最亲近也最温暖的艺术。有文字就有了书法,有书法就有了文明史。

    当中华先祖把自己创造的某个文字第一次刻在甲骨上,中国书法艺术的长河就悄悄起源了。当每个人从孩提时代开始学写汉字,中国书法艺术的光辉就在他的生命中闪耀了。

    书写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奋斗历程,记述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传承着炎黄子孙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求与梦想,同时展示着自己千姿百态的独特魅力,这就是中国书法艺术至高无上的光荣。

    一、中国书协——诞生和成长于“书法热”的伟大时代

    艺术是时代之花。正是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中国书法艺术在书写大时代的同时,也铸就了自己的辉煌。

    中国书协是在改革开放的第3年,即1981年成立的。创办之初,十分热爱书法艺术的王震、谷牧、方毅、周扬、赵朴初、张爱萍、舒同、许德珩等老一辈革命家和文化大家对成立中国书协给予了热情支持。中国书协的成立,标志着书法家有了自己的组织,书法艺术发展的专业性、理论性、群众性以及社会影响力自此有了历史性的提升。随着中国书协的成立,我国书法组织确立了以各级书协组织为核心,团结广大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的组织模式,建立了国家、省、市、县、乡以及部队和各大行业、企业等多级书法组织网络。28年来,沐浴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春风,全国广大书法艺术家和书法工作者努力弘扬传统书法艺术,积极响应时代召唤,充分发挥创造活力,以激情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异彩纷呈的艺术劳动,热情讴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创造书法艺术新高峰作为奋斗目标,使古老而寂寞的书法艺术从衰微走向复兴,从复兴步入繁荣,跃上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新高峰。今天,随着国民思想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载体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热爱。“书法热”已经持续多年,名家与佳作之盛,具有相当书艺水准的民间书家、参与书法活动的群体和习字学生之多,张挂在全国各地宾馆、公共场所及千家万户的书法作品之广泛,以及书法艺术的实用性和观赏性之拓展,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1980年举办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时,征收到的投稿作品仅1000多件,而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2007年)跃升到56000余件。“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书法艺术已经从文人雅士的书斋中解放出来,成为公众广泛参与的艺术创作活动。中国书协成立的28年,是书法艺术大跃升、大发展的28年。28年来,中国书法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已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2004年,在时任中国书协主席沈鹏的倡导下,中国书协制定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书法发展纲要》,从当代文化发展的趋势和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当代中国书法发展的内涵和方向,这就是:使祖国的传统书法艺术得以传承、创新和发展,成为国民的基本素质构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努力推动祖国书法艺术跃上时代高峰,以光耀于民族与世界艺术之林。

    “书法热”的形成,首先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使得群众有了研习和欣赏书法的时代氛围。其次,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中国文联的高度重视,以及以中国书协为主体、以各团体会员为骨干、以基层书法组织和广大书法家为基础的书法家组织的积极推动,使得中国书法艺术从以往的个体行为和自由的无序状态,进入团结协作、组织有力,活动频繁、队伍壮大、创作繁荣、基础雄厚的黄金发展期。中国书协现拥有14个专业委员会,31个省、市、自治区及新疆兵团、中石油、金融、铁路、电力、煤矿、总政等团体会员,形成了一支规模庞大的书法工作队伍,更加坚实了书法艺术发展的基础。目前,仅中国书协会员近万人,再加上省级及其以下各级书协会员和书法爱好者已逾千万人。在这庞大的书法队伍中,既有高级知识分子、干部、教师,也有私营企业家、个体工商业者、农民、士兵等。一批代表当代书法水平的名家大家如舒同、赵朴初、沙孟海、启功、刘炳森等德高望重、艺术成就卓著的老一代书法艺术家,为中国当代书法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广大书法工作者树立了学习榜样。

    理事会的建设同样也是协会的基础性工作,中国书协通过多种举措加强理事会建设。自第五次书代会后,中国书协已相继召开四次理事会,改变了近20年来未开理事会的局面。适时召开的理事会,依据书法事业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理事会工作规则和决策机制,不断强化在推进书法事业发展中的“理事议事”的力度,为建设和谐书协和繁荣书法艺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五次书代会后,中国书协在过去的基础上,成立了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篆刻、学术、教育、出版等专业委员会,各委员会结合各自特点,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览培训、研讨采风等活动,活动有声有色,成为协会工作的一大亮点。各委员会相继举办了各书体名家展或单项展及相关学术研讨活动。教育委员会的书家深入甘肃、宁夏等偏远贫困地区,义务开展讲座培训和辅导,得到了当地书家和书法爱好者的广泛欢迎。这些举措,为加强专业委员会建设、繁荣专业创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书协在引领书法艺术发展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联络、协调、服务职能,为繁荣发展我国书法艺术事业提供了重要保障。多年来通过切实转变职能,改进工作方式,多办好事实事,满腔热情地与广大书法工作者交朋友,为会员和书法工作者提供了多方面的服务;有效地发挥了人民团体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增强了协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为加强同会员和广大书法家的联系,中国书协创办了《中国书法》杂志、《中国书法通讯》报和中国书法家协会网。《中国书法》从1983年创刊迄今已出刊196期,《中国书法通讯》报已出版73期。《中国书法》杂志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学术含量不断增强,影响进一步扩大。《中国书法通讯》报在围绕和服务工作中心、推介名家、会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国书法家协会网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为会员服务提供了良好平台。各级书法组织和会员通过“一报一刊一网络”三个平台,及时了解、掌握书法界的艺术发展走向,了解各地书法创作成果,实现了信息共享、创新共享、成果共享,为推动书法界大团结大繁荣、开创书法艺术新境界新局面起到良好作用。近年来,中国书协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和改进机关建设,相继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学创树”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自身建设,有效地提高了机关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书法热潮——热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热在回报社会、奉献人民之中

    书法要热在中心、热在大局之中,书法艺术只有与社会同热才能引起关注,大放异彩。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第八次文代会以来,中国书协围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在中国书协进行了多次学习讨论。大家认识到,“书法热”仅仅停留在书斋里和书案上是不能持久的,必须把书法艺术更广泛地推广到群众中和社会上,才能让“书法热”真正和持久地热下去。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书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社会生活的“重点”当作书法艺术的“热点”。近几年来,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85周年,邓小平同志100周年诞辰、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中,中国书协举办了多次大型书法展览。以书法艺术的形式书写宣传科学发展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相继举办了主题性书法展。为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中国书协又先后两次举办了中国书协理事作品赴西藏展览、走进青海书法展览和首届西部书法篆刻展等,大大增强了书法家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扩大了书法艺术的社会影响力。

    艺术是属于人民的。用书法艺术服务人民、回报社会,是近些年来中国书协工作的一大亮点。在1998年抗洪救灾、2003年抗击“非典”以及援助东南亚海啸灾害的过程中,中国书协多次组织书法家捐赠作品、举办义卖,树立了书法家的良好社会形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活动中,中国书协举办了主题鲜明的展览和有声有色的创作笔会。2008年初,面对我国南方严重冰雪灾害,中国书协发动所有理事积极行动起来,短时间就收到作品千余幅,所得善款全部捐给灾区。“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中国书协迅速向全国书法界发出了积极为抗震救灾奉献爱心的倡议。5月16日中国书协理事抗震救灾义捐大型笔会在海口举行,仅半天时间就收到作品587幅。5月18日,在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等在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了“爱的奉献”——2008宣传文化战线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上,中国书协现场捐款1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书协名誉主席、原顾问、顾问、主席团成员、分党组成员及知名书家累计捐款1200多万元,作品2000余件,捐建了一所具有抗震防灾功能的兰亭小学。各团体会员也组织本省市广大书法家以不同形式踊跃参加抗震救灾活动。

    第五次全国书代会召开以来,中国书协新一届领导班子在推动书法艺术“回报社会、服务人民”方面做出更为积极的努力。“中国书法进万家”行动计划在北京启动后,迅速得到全国各地团体会员和广大书法家的积极响应,很快形成上下互动、丰富多彩、高潮迭起的良好态势。迄今为止,在全国范围内参加此项活动的书法家、书法工作者和书法爱好者已达百万人次以上,全国各大媒体均作了专题报道。“书法进万家”正成为中国书协的品牌性活动并引起社会的高度赞誉,同时也使书法艺术的魅力获得更大范围的提升。

    “中国书法进万家”行动计划已成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回报社会、奉献人民的品牌性活动,影响愈来愈广泛。在继续组织广大书家和书法工作者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校园、进军营的同时,全面深化活动形式和内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书法名城、书法名山、书法之乡等考察命名工作。依据申报工作暂行办法,首批命名江苏省苏州市、河南省安阳市等7个城市为中国书法名城,泰山为中国书法名山,宁夏隆德县、浙江省桐乡市等16个县(市)区为中国书法之乡,并在《中国书法》杂志和《中国书法通讯》报进行专题宣传。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近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国书法名城(之乡)国庆巡展活动,掀起创建工作新高潮。各地紧紧抓住创建中国书法名城这个契机,结合实际,采取措施,全力推进书法事业发展。临沂市已建成一座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书法公园;由中国书协命名中国米芾书法公园的合作意向已明确;湘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国书法名城的创建工作,专门为市书协解决了办公场所、人员编制、预算经费和车辆等实际问题。这些举措有力提升了地方书协组织及广大书法家、书法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产生了良好社会效应。为纪念彭德怀同志诞辰110周年,举办了“缅怀彭大将军、奉献湘潭人民”全国名家邀请展;开展了“中国书法进万家”——走进淮安、走进龙泉、走进广西、走进湖北、走进宝鸡、走进沙家浜、走进荥阳、走进西藏等活动,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

    在全国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之际,中国书协不失时机地开展了捐建捐助兰亭中学(小学)等影响广泛的活动。在中国书协的积极组织和运作之下,书法家捐献了总价值近300万元的作品和资金,先后在宁夏、内蒙古、四川、西藏、新疆、云南、甘肃等地区捐建或资助兰亭小学,获得广泛欢迎。建在宁夏吴中市马莲渠回族自治乡的一所兰亭小学,那里原是一片寸草不生的低洼地,通过书法家的努力与奉献,一个新型小学在那里建立,一个绿色梦想在那里实现。当地领导和书家们倍感欣喜,连续承办了3届全国中小学生书法节。没有兰亭小学的筹建,哪有这样的激情和壮举!

    通过捐建命名兰亭小学等形式,将书法普及向中小学延伸,为书法事业发展积攒后劲。为周恩来总理的家乡淮安市捐助命名兰亭中学和兰亭小学各一所,在毛泽东主席家乡湘潭市命名了两所兰亭小学。到目前为止,已在全国捐建和命名了9所兰亭小学及兰亭中学。通过与中国教育学会、宁夏吴忠市联合举办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书法节,在全国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从小写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国人”主题系列活动,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呼吁着力推进在全国中小学恢复书法课。目前广东、海南、重庆等省市已经和正在全面恢复中小学生书法课,为书法艺术培养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奠定了基础。

    此外,中国书协与各地方联合举办的“红枣红了”、“桃子熟了”等书法慰问活动,还有书法作品走进奥运场馆等活动,使中国书法艺术焕发出巨大的魅力与活力,并大踏步、大范围地走向社会。特别是以2008年北京奥运为契机,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充分利用举办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这一平台,组织全球代表性书家开展同书奥运主题活动,通过创作并展示百米书法长卷的形式,构建了中国书法长城;为配合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与中国楹联学会、沈阳市政府联合举办百城迎圣火联墨大展;组织全国千名书家在鸟巢举办书法精品进奥运场馆捐赠仪式,向世界展示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为北京奥运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和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为此联名发来感谢信。

    三、“三位一体”——促动“书法热”持续升温,书法事业出现大繁荣、大发展

    任何一门艺术的发展,都取决于它的价值、意义和魅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书协积极引导广大书法家坚持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创作道路,同时坚守“民族化、精品化、大众化”的创作方向,使得书法艺术在创作质量上达到新的高度,在群众性推介影响上达到新的广度,在书法史学、美学和理论研究上达到新的深度。近些年,中国书协一直以人才和精品为核心,以展览评奖和学术研究为两翼,继续推进展览、学术和培训“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开展书法艺术读书年、宣讲年活动,促进书法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发现人才、培养队伍和繁荣创作、催生精品上狠下功夫,由此形成了书法界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生动局面。

    28年来,我国书法活动从民间走向社会,从单一走向多样,从国内走向国外。特别是书法展览活动系列化、多样化,形成了以“全国展”、“中青展”(后更名为“青年展”)、“新人展”三大展览为主导,各项主题展览和专项展览齐头并进的格局。经过多年努力,逐步探索出了一套既有现代特色又符合传统精神的书法活动模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力推动了书法艺术的交流、书法事业的发展。多年来,中国书协克服了资金短缺等各种困难,连续成功地举办了9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8届中青展(两届青年展)、6届新人展,充分展示了书法艺术创作的重要成果和繁荣发展的良好势头,展示了当代书法创作的最高水准和发展创新的主流趋势,在全国形成一以贯之的高规格影响。展览从申办、征稿、评选、展出再到评奖,每个环节都制订了一整套规范、成熟的操作方法,形成了阳光评选、学术评审、规范评审、和谐评审等一整套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的科学评审机制,在全国书法界树立了广泛认同的权威性。一大批书法大家和书坛新秀正是在这样的全国性展览中被发现和成长起来的。为引导书法界关注弱势群体,先后举办了全国妇女书法展、全国老年书法展等,凝聚了不同的创作群体,体现出各具特色的审美追求,适应了社会各界的多样需要。正书展、行草书展、楹联展、扇面展等单项展,更是各施所长、生动活泼、异彩纷呈。在此基础上,中国书协与中国文联共同主办了当代书法艺术的最高奖项——中国书法兰亭奖,从第二届“兰亭奖”开始,除创作奖外,增设了学术、教育、出版、终身成就等各类奖项,成功推出了一批优秀作品和人才,获得书法界普遍认同,并成为广大书法家心目中至高无上的荣誉和追求。目前全国第三届书法“兰亭奖”征稿工作正在进行中。同时,通过举办西部书法展,对扶持西部书法事业给予政策倾斜。

    遵照中国文联的总体要求,中国书协启动了“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当代名家系统工程”,举办了全国千人千作大展,为打造书坛劲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底将举办在此基础上精选出来的五百人名家展,并拟定在明年之内推出以书写经典之作的“三名工程”。展览评奖活动不仅全面展示了当代书坛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千姿百态的艺术风格,同时也为广大书法家不断提高书艺水平、探索继承创新之路和书法爱好者迈入艺术殿堂,提供了施展聪明才智的机会和平台。人才辈出、佳作迭现,是“书法热”持续走高的重要标志。

    随着书法组织的建立和完善,书法理论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术研究是书法艺术实现学科建设的支撑,中国书协成立以来,已连续举办了8届全国书学讨论会,并经常性地组织专题性学术研讨活动,使得当代书学研究已经成为包括书法史论、书法理论、书法美学、书法批评在内的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蓬勃发展的书法类报刊杂志、书籍出版,为书法理论研究提供了广阔的阵地和舞台。近30年来发表、出版的书法理论研究文章和专著,在数量上超过了过去1000多年书论文章的总和。在研究的范围和方法运用上,利用多种学科的理论成果,在更广阔的视野下对古今书法的发展、异同、走向、特质进行更全面的观照,既出现了一批意义非凡的研究成果,也涌现出了一批卓有成就的理论家,初步形成了我国书法的学术研究机制和书法学科的基本框架。

    开展书法艺术宣讲年活动,既是对读书年活动成果的巩固和扩展,也是中国书协用党的文艺理论推进书法学术和理论建设,促进书法艺术繁荣发展的具体实践。2008年开创性地设立中国书协学术研究课题,全面开展了2008至2009年度的课题申报工作,对专家评审确定的年度重点课题予以扶持。同时按照宣讲年方案的总体部署,首次举办了中国书法(金陵)论坛,在国家图书馆设立中国书法文津大讲堂,开展书法系列讲座。同时举办了中国(苏州)书法史论坛、海派书法国际研讨会,均产生良好反响,为引导书坛不断创新书学理论,丰富学术成果,繁荣书法艺术提供了学术和理论支持。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社会对书法艺术认识的局限,导致书法教育基本上没有纳入教育体系,仅有极少数院校开设书法专业。这种情况在改革开放以来有了根本的改变。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专门就书法教育问题做出重要批示,不少高校开展了从本科直到博士后的书法专业教育,培养出的书法人才不仅有实践能力,而且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多方面的知识积累,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增加了浓厚的学术色彩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书法的社会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各级书协以及书法家个人举办的各种形式的书法培训班、工作室,在培养书法人才尤其是创作型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教育培训在书法事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和地位。中国书协成立之初即创办了函授培训中心,连续举办了16期面向全国的书法函授学习班,培养学员21000余人,其中高级班学员8600人,初级班学员12400人,并举办了13期学员作品展。中国书协通过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书法硕士生课程班,招收学员近百名,这一开历史先河的义举,为培养青年书法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书法培训教育工作不断加强,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实行的导师工作室已取得良好进展,书法培训质量不断提高。这些措施,为培养书法带头人,提高书家、书法爱好者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起到了一定作用。

    顺应书法事业的发展,本着整合资源、业务指导、效益共享的原则,中国书法艺术发展中心在开拓培育书法市场,扩展书法事业发展空间方面做了有益尝试。中国书法事业发展基金已筹集资金300余万元。经过与中国书法院的共同努力,积极开展资金积累与申报,书法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家有关部门已将书法“申遗”报告送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香港《文汇报》合作、以宣传当代德高望重的老书家为主的“丹青中华”专版已产生较好影响。《中国书法年鉴》工作稳步推进,自2006年起已连续编辑出版3年,这一基础性工作真实记录了书法事业的发展变化。编辑《当代中国书法论文选》,集中展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书学研究的成果,分书法史、书法理论、书法创作与技法、书法批评和篆刻五卷,力求做到兼具学术性、权威性、包容性、文献性。同时编辑出版《中国书法大事记》、《中国当代书法大典》,拟于国庆前后举行首发式。

    四、走向世界——推动“书法热”热到海外 显现书法艺术的软实力、感染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家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兴趣也日益提升。中国的“书法热”已经热到海外。据中国人民大学海外文化调查表明,近年来,中国书法第一次超过京剧成为海外人士辨识中国的文化符号。书法艺术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海内外发挥着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多年来,中国书协坚持不懈,一直在为中国书法艺术走向世界而积极努力,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各种方式,广开交流渠道。在纪念中国书协成立20周年、纪念邓小平同志100周年诞辰等重要活动中,中国书协邀请了国外名家及作品参会参展。1998年12月5日,中国书协在巴黎举办了现代中国书法展,江泽民同志为展览题词,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了展览,并称赞“书法是中国艺中之艺。”此外,中国书协还举办了中日女书法家优秀作品展、一年一度的中日诗书交流展和中日诗书论坛等多次国际性展览。

    在第五次书代会上,中国书协明确提出了中国书法环球行计划,并从2006年开始实施。近几年来,中国书法代表团先后访问了东南亚以及澳洲、非洲等地区的8个国家,使古老的中国书法艺术逐步走向世界并为世人所知。中国书协还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加强了与港澳台地区的书法交流,有力增强了“同种同文”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凝聚力。

    在外交部的大力支持下,经中国文联同意,文化部批准,国际书法发展联络会于2007年11月11日由新加坡正式移至中国,成为落户中国的第一家国际性文化组织机构。2008年6月28日,中国文联、中国书协和北京市文联在北京隆重举办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以“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为主题,展出了来自中国、日本、美国、加拿大、巴西、泰国、英国、比利时、意大利、埃及、摩洛哥等18个国家的583件书法作品,成为文化部“相约北京”和人文奥运活动之一。在此期间召开了国际书法联络会工作会议,与会者一致通过将该组织正式更名为“国际书法家联合总会”,为充分发挥该组织的作用、提升中国书法的国际形象、巩固汉字书法母国地位、提高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举办了第二十届中日自作诗书展暨第五届中日诗书论坛,圆满完成“中国书法环球行——走进非洲”活动和中国女书法家代表团的访日交流任务。特别是中国书协代表团对全日本书道联盟进行友好访问,为成田山全日本少年少女竞书大会的获奖学生颁发了“兰亭新星奖”,扩大了中国书协的国际影响。在此基础上,中日双方已达成一致,开始建立互访机制,使中日书法交流进入到孩子们中间,为中国书法在国际上后继有人奠定了基础。

    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积极开展书法对外交流活动,一方面邀请国外名家来我国参会参展;另一方面以“中国书法环球行”品牌为载体,以“国际书法家联合总会”秘书处为依托,多次在国外组织中国书法展,先后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书法组织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友好交流关系,大大扩展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国际影响,充分发挥了书法艺术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特魅力和特殊作用。

    五、承前启后——书法事业繁荣发展 必须遵循的基本经验和把握的原则

    作为中国文艺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并以其丰硕的成果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国书协带领广大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坚持党的文艺方针,不断推动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宣部、中国文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整个书法界和广大书法家、书法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得益于改革开放创造的良好社会环境。回顾中国书协的成长历程,总结中国书协和整个书法界的工作实践,可以概括出几条基本经验。

    (一)必须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中国的书法艺术之所以能够传承不息,并且在今天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主要原因是在于它与人民大众的文化精神生活紧密相连,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门艺术形式。中国书协作为党领导下的专业性人民团体,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繁荣创作,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为社会提供健康高雅的精神食粮,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绝不能闭门造车,孤芳自赏,更要抵制和杜绝低级趣味。只有这样,书法艺术才能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才能真正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服务现实的重要作用。

    (二)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中国书协既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书法家的桥梁和纽带,也是联系书法界的桥梁和纽带,这一性质决定书协组织必须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只有将书法事业纳入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整体发展当中,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牢牢树立大局意识,才能产生广泛积极的社会影响,书法艺术的发展才能彰显出丰富和独特的价值。实践证明,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文化建设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艺术已经并将继续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因此,作为书协组织必须进一步开阔思路,不断进取,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真正做到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三)必须遵循艺术规律,力争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书法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形式,其自身具有深厚的传统和严格的规范。对于中国书协来说,能否团结和带领广大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一起,共同推动创作水平的不断提高,营造出繁荣活跃的良好局面,是衡量我们工作成绩的一个重要标准。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各项艺术活动中,必须提倡尊重艺术规律,尊重艺术家的创作劳动,多在思想和创作上给予关怀和爱护,为他们施展才华搭建宽广的平台。鼓励艺术家认真学习和继承传统经典,大胆探索创新,创造出能够反映当代审美需求的佳作,造就出能够代表我们这个时代书法成就的大家、名家,以无愧于历史,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四)必须认真履行协会职能,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协会的工作千头万绪,最根本的职能是服务。联络、协调是手段,服务才是目的。作为中国书协,必须牢固树立以服务为中心的思想,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大局,服务于整个社会,服务于团体会员,服务于广大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认真履行联络、协调的工作,不断增强协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书协机关工作人员必须自觉地加强学习,提高艺术修养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与工作水平,使协会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书法家之家”。

    (五)必须重视协会机关的自身建设,造就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实践证明,书法事业的发展需要诸多的条件提供保障,但最根本的起决定性的因素是干部队伍。因此,必须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通过深化改革,大力实行新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积极创造条件,把政治素质好、艺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甘愿奉献、善于团结的人才调整充实到书协的管理和工作岗位上来。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机关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艺术修养,确立以业绩为取向的人才价值观,造就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同时要善于在工作实践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人才能够不断地脱颖而出,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推进党的自身建设,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中国书协的发展历史证明,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必须依靠党的领导,这一点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协会工作才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书法事业才能兴旺发达,蓬勃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执行党的决议,团结和带领广大的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跟党走。工作中要坚持党的先进性,把书法界的思想统一到党的立场上来,要在书界形成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团结和谐的艺术环境;把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书协结合起来;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结合起来,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大力弘扬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繁荣、创新有为”的当代书坛而不懈努力。

    回顾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28年来所走过的不平凡的发展道路,我们深切体会到,改革开放决定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命运,也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和前景。坚持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书法艺术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毫无疑问,影响广泛、持之以衡的“书法热”必将造就中国书法艺术的新辉煌!

(编辑:李钊)

图片报道
《建国大业》创中国电影拷贝发行数量之最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彩排
产业(行业)系统职工登上戏曲舞台“向祖国汇报”
看中国电视艺术60年:从《渴望》到《解放》
电影《天安门》全国上映
大型说唱剧《解放》在京上演
中国电影:色彩斑斓一甲子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电影系列活动启动
首都各界“爱国歌曲大家唱”大型演唱会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著名艺术家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