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铁骊:“战地才子”的电影情缘
http://www.cflac.org.cn    2009-09-28    作者:张悦    来源:中国文联网

    在硝烟弥漫的前线,宣传优待俘虏政策来瓦解敌人,帮助医护人员输送伤员、掩埋烈士;战斗间歇部队休整时,编排文艺节目为战士们消除劳顿、鼓舞士气……谢铁骊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作“战地才子”。1925年谢铁骊生于江苏江阴,1940年入新四军淮海军政干部学校学习。1941年入苏北新四军淮海剧社任演员。1945年日本宣告投降,年轻的谢铁骊已经是新四军十旅文工团团长。1949年底,中央组织部发布了一道命令,要求全国各个军的文工团抽调三名文艺骨干进京,谢铁骊就此走出军队,步入了中国电影界。当时他才25岁,之前仅看过一次电影,还是零碎的几分钟的默片。就这样,他跨入了电影的大门。

    1953年中央电影局演员剧团成立,田方担任团长,谢铁骊担任常务副团长。1956年,谢铁骊随着演员剧团的一部分人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先是做了《林家铺子》等两部电影的副导演,1959年独立执导了第一部影片《无名岛》,从此一发不可收。后又顺利执导了电影《暴风骤雨》。就在此时,谢铁骊开始考虑改编《早春二月》剧本。

    据谢铁骊回忆,当时他看过许多作品,非常欣赏柔石的《二月》,觉得可以拍成电影,对《二月》小引中的那些话印象非常深刻,在柔石的《二月》中主人公的情感交流、发展是通过书信来表现的,这对于电影要用形象、动作来表现其实是个难题。但是他对肖涧秋这个人物很熟悉,虽然没有经历过主人公所处的大革命时代,但是这个人物身上有他长兄的影子。小说中陶岚的形象,也能从他一位远房亲戚的身上找到感觉。选择这部小说,还有另外的原因,就是那些江南水乡小镇的风土人情,常使谢铁骊想起家乡,回忆起少年时代的许多时光,所以有着很强烈的愿望想拍这部影片。在《早春二月》中谢铁骊有意减弱了原作中过于消极低沉的成分,增添了积极、明亮的色彩,影片的结尾也把肖涧秋为摆脱矛盾而从芙蓉镇“逃跑”了,处理成现在的结尾:丢掉逃避现实的不切实际的幻想,重新投入社会的洪流之中。《早春二月》被认为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之后,谢铁骊先后导演拍摄了《智取威虎山》《龙江颂》《海港》《杜鹃山》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8部“样板戏”他拍了5部。“文革”结束后,谢铁骊又导演了《知音》《今夜星光灿烂》《红楼梦》等优秀作品。

(编辑:李钊)

    

图片报道
《建国大业》创中国电影拷贝发行数量之最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彩排
产业(行业)系统职工登上戏曲舞台“向祖国汇报”
看中国电视艺术60年:从《渴望》到《解放》
电影《天安门》全国上映
大型说唱剧《解放》在京上演
中国电影:色彩斑斓一甲子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电影系列活动启动
首都各界“爱国歌曲大家唱”大型演唱会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著名艺术家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