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胜利:文联,我心灵的港湾
http://www.cflac.org.cn     2009-08-11     作者:康胜利     来源:中国艺术报

    岁月倏忽而逝,我与文联结缘已有18个年头了。

    1991年秋,中国石油机关重组,当时我在企业管理局办公室工作。该局撤销前,王镜心局长找我谈话,意思是根据特长,安排我到《中国石油报》做记者,原因是一直挺欣赏我的写作。我是学新闻的,几年来在局办工作,因工作关系,我兼任了《中国环境报》《中国劳动报》《法制日报》《中国石油报》的兼职记者或通讯员。特别让人感动的是《中国环境报》,按季度发给50元的采访费,那个年代的50元可是个不大也不小的数目啊!经我宣传的石油环保、安全、法律等工作多次受到国家相关部门表彰。

    工作之余我仍酷爱报告文学创作,比如采访赴科威特灭火的中国灭火队,天不亮就赶往机场采访,由于没有记者证,采访很不方便。回到灭火队驻地,别的记者有人招呼吃饭,我只能饿着肚子在外面等,人家吃完饭出来,我抓紧采访。尽管如此,我还是图文并茂地写出了几篇及时报道。图片被《人民日报》等报刊采用,报告文学《浴火布尔甘》应《北京日报》之约,以整版篇幅刊登,《拯救蓝天》在国务院环保委主办的《绿叶》杂志刊登,长篇通讯《征服炼狱》在《北京青年报》连载。这些都极大地鼓舞了我。为此,我主动提出了到文联工作的请求。此时已是1992年年初,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在总经理王涛、副总经理周永康的支持下成立中国石油文联一年多,我心里对它一直很向往。总公司干部管理部门的一位领导对我很了解,十分尊重我的选择,于是在春节后我直接到文联报到。

    热爱是最大的动力。我从踏进文联门槛的那一天起,自己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好,干出个样儿来。

    进入文联之后,我也曾有好几次职务提升的机会,说心里话,谁不希望获得荣耀,谁不希望薪酬更高,但换来这些的代价是离开我心爱的文联岗位,而这恰恰是我无法割舍的。最后,我还是离不开心爱的文联工作。因为在文联的这些年,是我整个职业生涯中最舒心、最辉煌的时光。在这里,我的《北京知青的女儿不能走》在《北京青年报》刊发,呼吁社会救助了身患重病的丁志红;《不能让烈士遗孀流血再流泪》报刊连载,帮助了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烈士荆富同志的遗孀……在这里,我的作品《浴火布尔甘》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选入中学课本,我先后创作出版了《石油师人——转折》《遥远的回声》等多部报告文学著作;在这里,我曾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文学奖项,46万字的报告文学《八千里气龙越神州》近日又荣获了第三届“中华铁人文学奖”;在这里,我先后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8年前任产业代表团协调员参加过中国文联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7年又被推举为正式代表光荣地出席了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我很庆幸自己找到了正确的位置,能够搞自己的创作,能够为作家、艺术家服务,此生足矣。把兴趣、专长和工作岗位结合起来,本身就是人生职业生涯的一大幸事。所以,不管大千世界如何纷纷攘攘,我都会把心灵停泊进文联的港湾。文学和艺术之魅力使人升华,使人淡泊,使人内心和谐。当年,著名作家柳青在《创业史》中有那么一句话,“人生的路虽然很长,但要紧处就那么几步”。这话精辟,我信。

    (作者为中国石油文联副秘书长)

(编辑:李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