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不仅是Magic……
http://www.cflac.org.cn    2009-07-28    作者:周大明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与人体技艺节目不同,魔术节目有其独特的审美意趣和表演方式。譬如魔术中的手彩魔术、器械魔术、抢托魔术、逃脱术、大型幻术、“黑活”、近景魔术等,在表演方式上都形成了各自显著的特点。

    手彩魔术是我国传统魔术中最常见的样式,也是魔术演员基本功训练的最主要内容。手彩魔术主要靠表演者双手的变幻功夫来完成技巧。多数手彩魔术不使用“门子”,也不使用大型道具,而是多使用接近生活的小型道具,能够在近距离的、可四面观看的环境条件下信手拈来。适于手彩魔术双手掌控的道具如巾、纸币、硬币、烟卷、蛋、纸牌、线绳、鸽子等等,这些辅助变幻的道具又被称之为“彩物”。也有一种手彩魔术借用“门子”来表演,比如变花、手中染巾等。手彩魔术要求表演者心态沉稳,手法干净利落,动作敏捷熟练,表演富于节奏感和亲切感,十分重视与观众的交流、互动等。所以手彩魔术是体验精巧和游戏的艺术。

    抢托魔术是魔术中的一种出托的手上技巧。抢托魔术由表演者预先将彩物隐藏在身上或道具内,在表演中将彩物突然亮出,给观众一种无中生有、凭空所得的惊异感。“抢托”是表演的关键,它是在铺垫表演的掩护下顺利将彩物由隐蔽处转入出托前的准备处。“出托”即是指表演者将彩物变幻出来呈现给观众的瞬间。以抢托的瞬间技巧取胜的魔术被称之为抢托魔术。较常见的抢托节目有出鸽子、出九莲灯、变花等。抢托与手彩常常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二者都直接依赖于表演者的手上功夫,只是在变幻技巧上有所侧重。专家把抢托魔术的表演分为4个步骤:1.晃托:即以声东击西的办法制造假象,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以为抢托创造条件。2.抢托:抢托要求快、准、稳。3.续托:即把抢出来的彩物巧妙地掺入其他彩物中间,或放入其他道具里,以便出托。4.出托:即把抢出来的彩物亮给观众。这4个步骤在表演者优雅、稳健、精湛的表演过程中,有机结合,层层递进,自然流畅。观众所能够察觉的只是出托见物的一瞬间。此外,在业内关于“托”还有许多便于技术操作和交流的行话和术语,如上托、下托、得托、出托、回托、换托、护托、失托、抛托等等。

    逃脱魔术也被称之为遁术。顾名思义,逃脱魔术就是表演者在各种困境乃至险境中,在看似不可逃离的条件下得以逃脱(以至逃生)的魔术。逃脱术总是与节目创意、高超的技巧、精确的时间计算、逃脱速度、“门子”设计制作等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逃脱术千奇百怪,多见的“绳遁”表现人在被绳子捆束的情况下逃脱;“袋遁”表现人在囊中困境逃脱;“箱遁”则表现了人入箱中被外加箱锁或大绳捆箱后顺利逃脱。西方逃脱魔术中的大型节目较多,表演中除逃脱外还加入了水、火、油、高空、利器等危险因素,增加了环境的险恶,使逃脱变得愈加艰难、惊心动魄。因此,那些惊险的逃遁术被人们称为“生死系两端的表演”乃至“生命的奇迹”。像我国观众有幸在本土观赏到的著名美国魔术逃脱大师罗伯特·盖勒普的“极限魔幻”、“致命逃脱”表演,向观众展示了逃脱魔术的刺激与挑战,同时也引导观众从中品味生命的真谛。在盖勒普眼里,“如果逃脱的失败不是死亡的话,那么逃脱术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此,他的魔幻逃脱表演被称为“不能失误的死亡游戏”。至此,人们或许会误认为逃脱术是恐怖的。其实不然,即使是像盖勒普这样做“死亡游戏”的魔术师,也是以“强调观众的参与、活跃剧场气氛、突出娱乐性”为其艺术特点的。与所有魔术一样,逃脱术的“门子”或方法是行业秘密,观众所见是魔术师的勇敢和智慧,个中门道却是千方百计,使观众百思不得其解。

    大型幻术主要是相对于中小型魔术而言,但由于其变幻的规模大、场景大、道具大、观赏的注意放大等演出条件,形成了表演上的特殊风格。大型幻术尤其适合表现魔术师的个人风格。譬如:被誉为“魔坛双子星”并闻名世界的“白老虎兄弟”齐格弗里德和罗伊组合,“以将珍稀、凶猛的白老虎变得来去无踪而见长”。10只体重约650磅左右的白老虎、白狮子、豹子在舞台上神奇出没,加之绚烂的光电声色的烘托,一股圣洁、神奇、恢弘的气势留在观众心中。以擅长大型魔术著称的世界著名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利用飞机、列车、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中国的长城等大型机械和大型景物进行表演,不仅创造了许多前所未见的魔术技巧,还以魔术激发了观众丰富的想象力。他使魔术艺术更加接近人们的理想,也更加接近人们的生活现实。

    “黑活”(又称黑色魔术、黑戏)是一种利用特殊灯光效果或黑色背景,使观众的视觉不易发觉奥秘和机关的魔术表演形式。按照物理学原理的解释:“当光线落于某一物体时,一部分光线被反射,一部分光线被吸收,还有一部分穿过该物体。要使一个光滑的表面成为镜子,必须使其尽可能多地反射光线,并尽可能少地穿过和吸收光线。为了使镜子在反射光线时不散射或漫射,镜子表面必须绝对平滑,或者其不均匀度必须小于被反射光的波长。”“黑活”的基本原理也是如此,它巧妙地设计了有意使观众看到和看不到的物体的不同部分的光学效果,并以此作为魔术师技艺的助手和手段。“真正应用黑色魔术的基本原理进行的表演开始于19世纪中叶。”“黑活”有大型的舞台表演,也有以“黑箱”为道具的可以在舞台和露天广场表演的小型节目。“黑活”善于创造人的自由活动和物有灵性的艺术效果。特别是现代“黑活”表演中采用了紫外线照明,光色十分荧艳,表演者的亮色服饰与弥漫着暗色的表演背景对比、映衬得艺术效果更加强烈。在这样的特殊条件下表演,只见表演者对身旁的大气球钻进钻出,做着各种魔变动作,而气球却既不破损又不撒气;在人的指挥下,小小的手绢忽而直挺,忽而瘫软,忽而爬高,忽而下滑,忽而翩翩起舞,忽而酒醉神迷;舞台深处的龙之舞,嘴眼闪烁着亮光,龙体在不断升腾、翻跃中变幻无常,仿佛龙的实体部分已被那黑色吸吮了去,只留有晶莹剔透的龙形精灵在舞动……“黑活”在特殊的光效下复活了一个人们想象中的万物有灵的生动世界。现代魔术的黑戏表演,常常和着音乐和音响的伴奏,让人们在声响与动感的和谐中体验灵性。

    近景魔术作为魔术艺术的一个分支,产生的时间很早,但只是在最近几年才被作为一门独立的项目列入正规比赛。近景魔术要在近距离内甚至在人身边进行,难度较大,被称为“魔中之王(魔)”,它是与舞台魔术相区别、并区别于“小套魔术”近距离表演的一种演出形式。魔术专家曾为近景魔术归纳出了基本特征:以小桌(而非彩桌)为魔术的表演平台,即所谓的“桌面上的魔术”。表演者或坐或站立在小桌的后面或两侧,观众坐在小桌对面,近距离观看表演。表演者则利用表演所用的小道具,如钱币、扑克、杯碗、丝巾手绢等展示魔术。此为近景魔术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有许多“小套魔术”可近距离表演,但目前在各比赛场合中,近景魔术仅限定于“桌面上表演的魔术”。近景魔术的桌面技法及表演风格被认为更接近中国魔术,即“隐蔽面朝下”的魔术表演,与我国千百年来民间魔术在街头巷尾撂地表演的戏法表演环境相似。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中外近景魔术节目,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中国小戏法的《仙人摘豆》、《大变金钱》、《月下传丹》、《平地拔杯》、《飞鼠盗粮》等节目中借鉴发展而来的。近景魔术长于和观众的直接交流,观演之间保持着近距离互动关系,这也是近景魔术的特殊艺术魅力所在。这就要求表演者技艺纯熟,手法利落,形体和手势自然,不能过分夸张,道具要向观众做深入交代,要经得起检查。同时编排上要严谨,做到滴水不露、天衣无缝。同时,近景魔术比较重视语言的作用,表演者会依靠有效的语言来辅助表演。语言作为近景魔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要自然、亲切,与观众交流无做作之感,进而产生互动;二要幽默、讲究,表演性的语言要突出语言的艺术化效果,要充满情趣和悬念,音量适度,抑扬顿挫,用幽默反映魔术的智慧,与表演内容呼应;三是辅助技法施展,引导欣赏,以语言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给技法的藏、掖、隐蔽、遮掩和展示创造机会;四是以语言调节表演节奏,使表演者的表演张弛有序、急缓自如,始终握有表演的主动权。

(编辑:李钊)